2023年了,仍有核酸检测概念企业冲刺IPO,不过这一次是港股。
近日,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普洛斯”)递表港交所,IPO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此前,在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发声强调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后,翌圣生物、雅睿生物、中翰盛泰等多家新冠检测相关公司IPO被取消审核。那么,核酸检测收益占比一度高达九成但在一级市场一直颇受青睐的海普洛斯能否顺利登上港股的舞台?在3年大赚了近20个亿(人民币,下同)的核酸检测业务如潮水般退去后,投资逻辑是否会生变?
数字
一年间核酸检测量暴降近七成
据招股书,2023年年初至2023年2月28日两个月平均检测量为75.48万管,较去年同期减少67.8%。这意味着,一年间,核酸检测量暴降近七成。
收益依赖核酸检测 业务结构单一性突出
公开资料显示,海普洛斯是一家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使用分子诊断技术实现精准健康。
海普洛斯的历史可追溯至2014年9月。彼时,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海普洛斯”)成立。继深圳海普洛斯成立及天使轮融资完成后,海普洛斯于2015年10月建立首个独立临床实验室——深圳医检所,并主要专注于研发。
两年后,即2017年11月,海普洛斯开展基因检测业务。经过数年发展,该司业务快速增长,服务范围扩展至遗传病及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目前,海普洛斯在广东省、江西省及天津市合共运营5个独立临床实验室,提供基因检测服务。
从业务细分领域来说,海普洛斯主要包括3大板块:提供全周期基因检测解决方案、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解决方案及研发基因检测解决方案。其中,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主要包括COVID-19检测服务。
而这也是海普洛斯过去3年大部分收益的源头。招股书显示,“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海普洛斯自COVID-19检测服务产生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34.1百万元、人民币359.4百万元及人民币1,533.8百万元,分别占该司于有关年度总收益的34.1%、73.8%及91.5%。”
海普洛斯也在招股书中坦承,“我们于2020年产生亏损净额人民币66.0百万元。尽管我们于2021年及2022年分录得纯利人民币66.8百万元及人民币157.8百万元,但此主要归因于源自COVID-19检测服务的收益。”
这意味着,三年间,核酸检测为海普洛斯带来的收益不仅自3000多万元暴增到15个亿,总和接近20个亿,而且令该司扭亏为盈,公司净利润从2020年的亏损6600万元,到2022年大赚1.58亿元,财务数据增色不少。
此外,2020年—2022年,海普洛斯的核酸检测收益不仅大幅增长,而且占其年度总收益的比例也在持续走高,甚至一度呈倍数增长:从2020年的34.1%,一路攀升到2022年的91.5%。可见,海普洛斯虽有其他两大业务,但目前业务结构的单一性突出。
核酸检测收益大幅下降 寻找新的支柱业务
事实上,虽然新冠检测概念公司此前业绩亮眼,但收入的可持续性遭到广泛质疑。
一方面,近两年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核酸检测的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海普洛斯招股书显示,“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海普洛斯COVID-19检测服务的毛利分别为人民币20.6百万元、人民币171.3百万元及人民币502.5百万元,以及同期COVID-19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0.4%、47.7%及32.8%。”显然,2022年,该司核酸检测服务的毛利率已近腰斩。
另一方面,随着COVID-19形势的不断发展及转变为地方性流行病,作为公众传染病控制的一部分,检测需求不能与此前相提并论。
据招股书,海普洛斯平均月COVID-19检测量(按管数计)下降至截至2023年2月28日两个月的754,800管,较截至2022年2月28日两个月的2,341,600管减少67.8%。这意味着,一年间,核酸检测量暴降近七成。
虽然预期日后将继续为若干政府机构及企业提供有关检测服务,但海普洛斯也坦承,预期2023年COVID-19检测的收益贡献将大幅下降,将会对公司整体收益及溢利造成重大影响。
监管机构对相关企业冲刺资本市场也持审慎态度。2022年11月,上交所、深交所几乎同时发声,强调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并表示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
随后,翌圣生物、雅睿生物、中翰盛泰等多家新冠检测相关公司IPO被取消审核。
在新冠检测退场后,海普洛斯正着手改变之前用于COVID-19检测服务的若干设施及检测设备的用途,试图回到曾经的主营业务轨道上——基因检测。
事实上,受对疾病的警觉性提升以及精准医学所带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基因检测市场发展兴旺。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基因检测市场预期由2021年起以复合年增长率22.2%增长至2030年的人民币1,481亿元。
特别是,海普洛斯参与的各主要基因检测市场分部有巨大增长潜力。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整体肿瘤学管理基因检测市场预期自2021年以复合年增长率36.2%增长已达至2030年的人民币707亿元。
市场空间颇具想象,但现实有点“骨感”,至少在目前是如此。以海普洛斯引以为傲的全周期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为例,该板块收益由“2020年的人民币44.6百万元增加96.5%至2021年的人民币87.7百万元,再大幅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93.0百万元。”
虽然该业务收益大幅增长,但三年加起来总金额才两个多亿,要成为海普洛斯业绩新的支柱,尚需时日。
未来投资逻辑是否生变
不过此前,在一级市场上,海普洛斯颇受青睐,几乎每年均能募集到资金。但早年募资金额并不大,一般在数千万元上下,不超过一个亿。
具体来看,2015年,海普洛斯建立首个独立临床实验室——深圳医检所,并与医院携手启动中国癌症测序项目,对万人进行早期癌症筛查,是中国首个大型早期癌症筛查项目。这一年,该司完成天使轮融资,募集1000万元。
2016年,深圳海普洛斯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海普洛斯完成A轮融资,募集5000万元。
2017年,海普洛斯在江西省建立独立临床实验室,开始运营海普洛斯基因组中心。完成A+轮融资,募集7750万元。
2018年,海普洛斯基因检测业务开始商业化。完成B轮融资,募集1亿元。
2020年,海普洛斯开始提供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主要为COVID-19检测服务,并完成B+轮融资,募集1500万元。
但在商业化加速后,海普洛斯募集资金数额走高。2021年与2022年,海普洛斯募资金额均超过了一个亿:2021年,海普洛斯首个IVD产品获批,同年完成C轮融资,募集约1.8亿元。2022年,完成在岸D轮融资,募集约1.5亿元。
数轮融资主体中,不乏深创投、软银等知名投资机构,并分别于C轮、D轮进入。
如今,在核酸检测业务“横空出世”又匆匆退场后,海普洛斯原来的投资逻辑是否生变,是个未知数。不过,据招股书,2023年海普洛斯已完成离岸D轮融资,“募集2百万美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玉凤 实习生 郭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