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32.2万亿元。盛业的数字金融板块市场渗透率还不到1%,天花板还是很高。随着资金端不断地扩充,该板块未来有望持续保持稳健增长。” ——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 IC供图
“以无锡国金为蓝本,盛业开启了国企合资模式的规模化复制阶段。”3月23日,盛业(6069.HK)公布了去年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盛业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达1591亿元,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为8亿元,同比增长39%。科技收入(包括平台服务和供应链科技服务)超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经调整净利润约2.5亿元,同比增长10%。
原野表示,盛业目前已经与宁波、厦门、青岛当地的优质国企达成战略合作,并合资成立区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赋能地方供应链普惠金融,预计每年将撬动近百亿级的增量资金及业务规模。
国企合资模式 预计撬动两百亿级增量资金
“在国企合资合作中,我们主要是平台服务能力的输出。我们在产业端的科技赋能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无论是供应链科技系统、大数据风控策略,还是运营管理模式、资产管理全流程服务,都得到地方国企认可。而地方国企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产业资源以及资金支持,让我们迅速扩大资金杠杆。”原野表示。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无锡国金是盛业国企合资合作的首次尝试。2018年,盛业与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合资成立无锡国金,依靠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在交通和基建板块生态中稳固的地位和优质的客户资源精准获客,促进区域扩张计划。如今,在双方股东的共同赋能下,无锡国金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趋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锡国金未经审计的净利润达6300万,过去四年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80%,净资产收益率约15%,不良率为0%。
在24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原野透露:“在与国企合资合作方面,接下来我们将更多关注质量,而非数量。未来两年盛业最多将在华东、华南地区新增两家国资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增资的方式将现有的存量合资公司规模做大。预计未来两年将撬动近两百亿级的增量资金及业务规模,供应链资产余额每年有望实现翻倍。”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报,认为盛业与国企合资合作为未来业务扩张提供有效支撑,给予盛业“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7.3港元。
科技收入同比翻倍 未来三年内营收占比将达50%
从业务行业分布上,盛业主要还是在基建、医药和能源领域,基建大概占比50%,能源占30%,医药占20%。在区域分布上,主要以华东、华南为主,在一线、二线城市占了整体区域的90%以上。
以需求端所在行业划分的市场规模来看,盛业面向的三大行业建筑、能源及医药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市场未来业务发展空间广阔。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从2014年末的10.5万亿元增加至2022年末的21.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44%。从趋势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底层资产的增加。
作为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希望通过产业互联网赋能数字金融,实现双驱动发展。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盛业数字金融与产业互联网业务交叉赋能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构建高效的供应链智慧服务生态体系,在提升客户原有数字金融服务黏性的同时亦有望在产品端逐步成熟后为公司带来更多业务增量。
2022年,盛业成功中标中国建筑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多个智慧工地项目,以及国药乐仁堂旗下多家子公司的多个医院SPD项目,并与中国领先的医药流通集团携手打造医院SPD智能供应链服务体系。产业互联网板块业务实现从“1到N”的跨越,供应链科技服务收入达3230万元,同比增长超18倍。
原野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产业互联网业务未来应该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科技收入未来三年内营收占比将达50%。我们通过产业互联网,深度植入供应链生态,获取大量原始源头数据,为数字金融的风险控制与资产评估提供可靠的交易数据,并进一步推动风控引擎不断迭代,使得风控更智能更精准。公司不良率的下滑,也得益于产业互联网的辅助。所以产业互联网端的数据应用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的数据应用可以实现变现,并最终反哺于研发投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盛业平台发展战略和产业互联网业务的快速推进,科技收入已成为集团新的业绩增长引擎。截至去年底,盛业科技收入营收占比已经提升至13%。
原野指出,“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金融企业,更多的是要往科技转型,用科技构建产业生态,做优质资产跟灵活资金的链接,为核心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这将是盛业未来的核心定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