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将启动全国巡演

“咏春”链接传统与现代 舞出湾区城市精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03日        版次:NA07    作者:黄璐

  《咏春》剧照。

  舞剧《咏春》总编导周莉亚。

  舞剧《咏春》总编导韩真。

  3月4-5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的舞剧《咏春》将深圳保利剧院开始全国首轮巡演的第一站。该剧由国内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担任总编导,并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链接传统与现代。在接下来的3月至7月,该剧将从深圳出发,以大湾区为“圆点”,辐射30多座城市,让世界看见深圳原创的魅力。日前,南都记者专访该剧总编导韩真、周莉亚,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饰叶问)以及香云纱顾问邢莉莉,题材主题故事到舞台美学设计,从传统内核到现代呈现,去探寻深圳积极探索文艺精品创作的生态机制,揭秘舞剧《咏春》背后的故事。

  谈题材

  湾区文化中的人物 构成两个时代同频共振

  这并不是一部单纯讲述一代宗师英雄故事的舞剧,而是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前者是一代宗师以“扶弱小以武辅仁”,弘扬民族自信;后者则是根植深圳城市发展的时代脉络,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一个戏中戏的结构成就了两个时代的同频共振,也拉通了两个故事之间的“理想”共鸣。

  该剧总编导韩真表示,为了这部戏的创作,团队曾在深圳以及周边长时间采风。“我们发现,广东地区对武术喜闻乐见。叶问出生成长于佛山,后来去了香港。这是在湾区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物。我们套用了拍摄《咏春》电影的方式,用南下打工的大春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拼搏与剧中叶师傅在香港的成长经历,在戏里戏外建立了情感的勾连和共鸣。”

  韩真与周莉亚,被称为舞坛“双子星”。早前曾联手执导过多部脍炙人口的舞剧作品,例如,《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花木兰》等,《只此青绿》更是火爆全网。相比于过去的作品,韩真认为,《咏春》“胆子更大些”,“我们在戏剧逻辑以及表达上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双层套环的故事情节谁轻谁重?两条线要合理并行的同时,还要有长短取舍。这种艰难和压力是充斥在整个排练过程当中的。”  

  谈创新

  戏中戏、舞+武,从结构到语汇呈现全面美感

  在位于梅林的深圳歌剧舞剧院,《咏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终的彩排。

  剧中叶问的扮演者常宏基在施展咏春拳时,可以明显地看到他或使尽全力舞出疾如风的爆破感,或缓缓地收敛着动作模拟出慢镜头的感觉。他坦言,自己咏春零基础,从打桩到小念头,一系列下来,每天都会打咏春6个小时以上,“武术的气息与舞蹈的气息完全不一样。我必须要做到舞武结合才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审美感。”不仅是动作。剧场中的观众即便看不到他的表情,他依旧在练习眉眼之间的细微表情,“只有内心中有叶师傅,才能不由自主地去体现。”

  《咏春》对于动作记忆和体能的要求很高,不同于电影可以NG、切分镜头进行武戏的组接,在舞剧中,演员在台上3分钟要做出上百上千个动作,对不同的门派要使出对应的不同招式。“电影拍摄时,可能演员的动作会拍好多条,而舞台上所有的武术套路都需要舞蹈演员连贯着一气呵成地完成。”周莉亚说。更大的难点是,正是因为有戏中戏的结构设定,观众视角有了观看电影的奇妙感受——例如,电影布景、运镜、定格、转台……但对于舞者而言,“这些都更难了。”

  “武术和舞蹈的结合,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兴奋点。它既有强烈的武术味道,又柔和了古典舞与现代舞的特质,新的舞蹈语汇与武术的碰撞产生的美感非常吸引人,也是传统文化在今天语境中的一种解读。我非常有信心,观众会喜欢这种表达方式。”韩真说。

  谈香云纱

  深圳设计×非遗活化的生动实践

  在B站跨年晚会上,13分钟的舞剧《咏春》片段,惊艳破圈,五大掌门聚首,黑幕与光束之下,演绎刚劲与柔韧并济。香云纱穿在舞蹈演员身上,一束光照下,香云纱的黑色光泽,如陶瓷般光洁,亦有黑胶般的质感,那是一种幽暗却明亮的色彩,是一种“五彩斑斓的黑”。

  邢莉莉,是深圳设计界致力于香云纱传承与活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参与了《咏春》的共创。“舞台灯光照在香云纱上,它会反射出明亮的色泽。因为它本身就是植物、泥土染色的,有矿物质在里面,所以,舞台上能展现出一种具有能量气势与高级感的黑色。”

  在《咏春》里,叶问离开佛山前往香港,是一袭香云纱长衫。除此之外,剧中更是呈现了一段关于晾晒香云纱的舞段。在氤氲的雾气之中,女子们头戴着斗笠、身穿红云纱、赤脚,似乎立于泥土中。韩真表示,“在采风过程中,一刹那就迷上了香云纱整个晾晒的过程,它就是一个舞蹈、一首诗、一首歌,它很美。那种纯天然的贴近皮肤的面料,一针一线一丝一缕,本身就好像饱含了情感,饱含了夫妻或者母子等等之间的情感。”

  就这样,香云纱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台之上“开口说话”。通过舞台空间的建构,以艺术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呈现了香云纱所凝聚的人文故事、社会情感,展示了非遗的传统性与当代性,以舞蹈呼吁对广东优秀文化保护、活化、传承,为深圳舞台剧树立新的标杆。而在舞台之外,一场名为“见萩香云纱——香云咏春”的概念主题展也将在深圳保利剧院与舞剧一起呈现,“我们希望能以展览的形态,让观众看到、触摸到舞台上的服饰、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

  谈城市精神

  好像“一束光”,链接文艺创作与城市精神

  韩真和周莉亚在受访时,都提到了《咏春》中电影厂的原型,正是深圳电影制片厂。“我们发现在档案馆里有一个老馆员把制片厂的资料安排得妥妥帖帖,曾经上映过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大的资料包。你翻开资料包,有当时的宣传文案,也有很多的剧照,这些东西其实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人努力的价值,就在于他对于他自己所做的这一份事情的热爱。这也是剧中大春的原型。”

  这部舞剧更多的讴歌小人物,每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着的人。“我们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够站在光里,但当我们手中有一束光去照亮别人的时候,这也是光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呈现出自己生命里那块最绚烂的地方。”韩真说,“整个片场代表着深圳拼搏的精神,这就是与这座城市的精神链接。”

  这是常宏基作为男一号出演的第一部舞剧。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就来深圳工作的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剧中的精神,“不论是叶师傅对香港街坊邻居那种帮助,还是大春到深圳拍电影不顺时所受到的心理安慰,我都能深刻地体会到。”

  舞剧《咏春》折射出的是深圳文艺创作的一角。正如剧中片场的那盏聚光灯一样,文艺创作者们会感同身受,舞者与英雄站在光里,而幕后与平凡者可能就是那束光,戏里戏外的情感勾连,又何尝不是剧场内外的真实。这些文艺佳作、爆款的背后,是深圳原创力的迸发。正如《咏春》所折射出的,既是时代强音,又能破圈爆红,它们彰显着这座城市引领新时代文艺风尚,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决心与实力。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