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之都”如何进化为“伯乐摇篮”?

科创“千里马”不仅需要泉眼,更需要“伯乐”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12日        版次:NA04    作者:卢亮

  ★金博会观察★

  近日开幕的第十六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更像是金融如何激活这一池春水的“大检阅”。互为佐证的是,来自深圳金融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截至9月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154.2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

  数据很亮眼,但是否足够滋养深圳的科创生态?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赋能生态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按照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市中小企业数量超250万家,其中深圳科技类企业超20万家。在这其中,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录的约2.1万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445家。这些头衔资质,对于金融而言是天然的“敲门砖”。但是数据也意味着,还有海量企业并没有光环加持。如何构建多层次的金融赋能生态,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完善,让更多“伯乐”以火眼金睛找到“千里马”,同样是本次金博会带来的思考。

  一个月前,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现场,深圳知名企业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坦言:“还记得1995年刚创业的时候,没有厂房、没有固定资产,也拿不到银行贷款,发展很困难。深圳设立了专业金融服务机构深高新投,专门帮助企业担保,让银行借款给企业,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让我们站稳了脚跟。”

  在王传福眼里,高新投从某种意义上扮演的角色便是“伯乐”。  

  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  

  早在199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六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群。然而,彼时由于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受制于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贷款资金不足等因素,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经营受到影响,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桥梁不畅通。彼时,深圳把明确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95年,刚刚步上发展快车道的海能达,正面临一笔紧急的资金需求。由于企业刚成立不到两年,规模不大,抵押物资产价格波动大,银行并不愿意贷款。看到其技术潜力,深高新投为其提供了纯信用的融资担保,海能达最终从银行拿到了第一笔50万元纯信用贷款。如今,这家企业已经占据了专网通信领域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

  本届金博会上,深高新投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到73000多家,也陪伴了很多类似比亚迪这样的企业“由小到大”并在境内外公开挂牌上市。所支持的华为、比亚迪、创维、大族激光、海能达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相继扶持超过350家企业在境内外公开挂牌上市。  

  初创企业呼唤投资人伯乐  

  但是,千里马常有,伯乐则未必。深圳一些创投孵化器企业负责人指出,从登记备案的创投主体与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创业主体的投创比例看,目前投、创整体比例失衡,加上缺乏战略定力、资本短视现象突出,成为新兴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还需要大量的天使投资人。

  这个现象,在南都湾财社2022年金融深调研中也有所印证。记者发现,近年来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集中于金字塔顶端的头部机构和优质资产,不少硬核科创企业处于“众星捧月”的状态。

  但是,在深圳超20万家科技类企业中,不少正是一步步成长中的初创企业,普遍遇到过融资难、融资慢的困境,好的项目无法获得资本的重视。在南都金融深调研中,一些基因好但尚未绽放花蕾的企业或团队,还只是处于孵化阶段,有的可能只是实验室成果和专利。如果伯乐无法锻炼敏锐的嗅觉和专业的眼力,不能在企业初创时期躬身入局,投下信任票,很多科创企业很容易步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金融机构需要更长远眼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实际上,金融的本质属性在于风险管控,科技创新的属性在于“高风险+长投入”,截然相反的两种逻辑要有机融合到一起,金融机构需要统筹思路、容错机制、风险拨备与弹性空间,势必要更长远的眼光。

  政策加持,利好来袭。2022年6月,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意见,明确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更明确的赛道,为金融带来更大舞台,也感召更多“伯乐”入场。《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借助“科技+资本”双轮驱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伯乐”不只是银行、创投、融资担保、天使基金、小额贷款、商业保理等具象机构,更是一种洞察力、创新力和责任心。因此,如何深度聚焦高精尖科技领域,致力于发掘小而美的科创企业,或成为驱动深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相信,更多科技创新“千里马”不仅需要活水泉眼,更需要“伯乐”的慧眼识珠。如果“创新之都”能够进化为“伯乐摇篮”,或是深圳又一张金融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