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乌寻源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2月23日        版次:NA01    作者:焦明梁 吴灵珊 张一鎏 伍曼娜

  更多详情请扫码进入“深寻携手青春向未来”专题

  当你在家享用一盏好茶、一杯咖啡时,你是否想过我们平常用的水从哪里来?

  2021年,深圳全市供水量达22.09亿立方米,其中境外引水量高达18.86亿立方米、占比85.4%,这些水都来自东江。

  你也许听说过东江,但是你知道它发源于哪里吗?由深圳向北400公里,在赣南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中,藏着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寻乌,东江的源头就在寻乌县境内的桠髻钵山上。

  为深入了解东江源头,10名深圳少年前往当地,与4名寻乌少年组成调研团,开启了一趟寻源之旅。

  经过调研,少年们惊讶地发现,深圳赖以生存的水源曾经遭遇过严重污染,这是他们以前从未了解到的。由于历史、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东江源曾备受污染困扰。从1985年至2008年期间,东江源水质趋于恶化,地表水质由Ⅰ类水质标准下降至Ⅲ-Ⅴ类之间。

  为保护东江源头的绿水青山,当地采取了封山、造林、退果、关矿等系列措施。2017年,为彻底保护桠髻钵山这一东江水发源地,寻乌县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实施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土地房屋征收工程,包括东江源村在内的多个村落、592户村民整体移民搬迁进了寻乌县城,桠髻钵山的森林得以休养生息。

  11月19日上午,深寻少年调研团前往桠髻钵山探寻东江源头。经过多年的封山造林保护,桠髻钵山已经逐渐恢复原始风貌。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山路崎岖难行,有些陡坡需要常人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冷不防还会因为青苔湿滑、沙土松软跌上一跤。路边不时显露出的山涧潺潺流淌着,学生们踩过变得泥泞的小路,脚上的鞋被水浸湿、沾满了黄泥,爬陡坡时学生们或拄着木棍、或手脚并用,衣袖、裤脚、膝盖处也都难免裹上层泥。寻乌的严晓丹同学,还给来自深圳的伙伴们教起了江西话来自嘲:“休命(注:要命)!”

  随着山势向上、坡度越来越陡,水流渐渐隐没。在靠近山顶的一处泉眼边,他们看见了一块大理石砌成的石碑矗立在旁边,碑上“东江源头”四个红色漆字在经年的日晒雨淋后已经有些泛白。与学生们一同上山的三标乡副乡长凌建辉告诉他们,这里就是经考察认定的东江源头,目前正值秋冬季、所以那处泉眼没有水流出来,但是东江源地下的水流汇聚从未停歇。

  看到东江源头,少年们纷纷兴奋地合影留念。来自深圳的同学陈欣桐突然想到,人体中的七成都是水,“东江又是深圳的水源地,那我来到这里算是找到我自己的源头了”。

  在后续调研中,少年们还了解到这十余年的生态治理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如今,寻乌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1.5%,桠髻钵山的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95%;东江源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地表水和东江源保护区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而同饮这一江水的深圳,自然也不会忘记反哺寻乌发展。自2019年两地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以来,深圳已累计为寻乌提供各类帮扶资金3.51亿元,实施产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重点项目60余个。2021年12月,深圳明确将按照“模式不变、力度不减”的标准在2021-2025年继续支援寻乌。

  经过这趟东江寻源之旅,少年们真切感受到了深寻两地在生态保护上唇齿相依的联系,也让他们对书本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深圳学生李飞扬和寻乌学生袁博都在调研报告中写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深寻两地携手开展的对东江水源的保护工作正是对这一表述的生动实践。深寻少年们在桠髻钵山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将见证东江水源生态治理区域协作迈向新的未来。

  桠髻钵山南侧,东江源头的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着,最终汇入深圳的城市脉搏。现代都市与宁静小城之间产生的这份血脉相依的羁绊,正可以化用那首古老歌谣来吟唱: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携手向未来,共饮一江水。

  01-03版

  出品: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焦明梁 吴灵珊 张一鎏 伍曼娜 谢粤蕾 林敏儿 陈杏花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刘有志 赵炎雄 霍健斌 冷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