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举行,专家热议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07日        版次:NA03    作者:谢湘南

  11月5日,论坛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11月5日,“2022文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深大湾区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为主题,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昆明、济南等地的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和新锐学者,通过智慧碰撞和学术交流,共同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对话。该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承办。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已经连续11年举办,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已经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一个闪亮的学术品牌。

  专家指出,推动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充分发展,加强文化IP开发和国际文化贸易,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生产,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文化数字化的内涵、功能、目标与价值追求,同时还要积极关注数字化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数据交易、虚拟化生存、社会伦理等问题。

  文化数字化将成为文化强国建设重要的推动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时代,文化创造、文化发展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文化数字化将成为文化强国建设重要的推动力量。

  此次论坛上,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周建新等与会嘉宾,围绕着“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数字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与方式”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

  高书生表示,贯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要的是创造生产力的新业态,我们叫它数字化生产力,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激活文化资源和变革文化生产体系,促进文化发展体系现代化,这是我们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一个出发点。在这方面就是通过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变为数据,成为文化和生产要素、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要素和源泉,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重要元素、标识和符号,以此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最后实现全景式呈现中华文化。

  高书生称,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文化数字化是两者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才能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既需要硬件(文化装备)也需要软件(支撑技术)。

  高书生认为,文化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有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在45万亿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占81.7%。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占33.3%。同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81.7%相比,文化新业态占比33.3%显得很低,说明文化数字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论坛上,李凤亮以《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题作了专题演讲。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要大力地实施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要实施国家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战略”,这也揭开了我国文化自信自强的一个新高度。如何抢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他有四点建议。

  一是发挥本来优势。无论从资源,还是这些年积累的产业基础,以及数字化的条件、5G条件,是有很好的基础的,特别是怎么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最核心的一条。资源那么多,怎么通过数字化激发出来,所以这方面要丰富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着力提振内需消费。大家看河南电视台《唐宫夜宴》,成为出圈的现象,说明大家还是很喜欢。

  二要升级基础设施,现在我们的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但还要继续向前,包括6G研发,所以这方面国家在新一轮的文化数字化战略,包括“十四五”规划当中有了很好的布局。

  三是强化数据支撑,如何聚焦算力,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无形价值,增强数据生产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己的数据要保护好,不能随随便便。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今天跟同方,特别跟文化产权交易所,也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成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四是加强全球合作,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深度地参与全球数字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治理标准的制订,关注企业成长,吸引头部企业的进驻,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重塑了文化创意IP开发和国际贸易

  自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创立以来,来自上海的花建教授,参加了绝大部分的论坛。他表示:“每次来都感慨深圳永远是青春的城市、活跃的气氛,给我巨大的鼓舞。”此次他围绕“数字时代的文化IP开发”主题,讲述了自己独到的文化观察。

  花建表示,就世界范围来看,疫情冲击下的文创产业正在经历着艰难的复苏;数字化重塑了文化创意IP开发和国际贸易。

  花建介绍,联合国在最近跟世界银行一起发表的报告提出了要创建文化创意和城市的框架,简称为“CCC”。他认为要推动一个地方文化创意发展仅有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的,必须形成这样的框架(CCC框架),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启发。联合国呼吁重塑文创产业的政策,这两年来反复强调的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它有赖于良好的生态,包括媒体、数字化环境和公民的组织等等。

  花建建议:“我们要加强政策引导,建设前瞻性的产业发展生态;我们要培育新兴业态,壮大数字文化市场主体;加强研发投入,培育对外文化贸易的高端要素;提炼优秀遗产,转化成为优质数字文化IP。有一些传统业态可能是在文化贸易上受限,但和数字文化相结合可能会焕发奇迹的生命力。现在视频平台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用PUGV和OGV创造视频,发挥了非常大的自由度和促进力。”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数据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占33.3%。同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81.7%相比,文化新业态占比33.3%显得很低,说明文化数字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