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以更大力度做好顶层设计 激发深圳的城市艺术创造力

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聚焦“如何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建言献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NA03    作者:程昆

  9月27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八次常委会召开,围绕“提升文化艺术品味 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开展专题协商。

  纵观全球文化大都市,文化艺术是渗透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城市文化艺术品味的彰显塑造,既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展现城市特色风貌、体现城市人文关怀、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圳打造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的应有之义。

  9月27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八次常委会召开,围绕“提升文化艺术品味 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开展专题协商。会上发布了一个调研主报告和3个分报告,6位委员、专家学者作了重点发言,为深圳推进文化文艺领域建设建言献策。

  面临问题

  深圳的文化消费力与城市经济实力不匹配

  会上,市政协委员,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首先发布了“提升文化艺术品味 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调研主报告相关内容。

  报告指出,深圳在城市文化艺术品味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载体不断丰富、内容创作声量进一步放大、人才带动作用凸显、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等方面。

  但不容忽视的是,深圳在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味方面也面临现实问题及挑战。报告总结,深圳的公共空间作为文化艺术容器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发掘。比如一些原有的重大文化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场馆活力下降,未能对区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此外,深圳的文化消费力也与城市经济实力不匹配。对比全国21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深圳作为人均月消费支出(3857.2元)排名第三的城市,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上的支出占比仅为9.1%。拆分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来看,教育支出又占了大头,文化娱乐仅占2.8%。

  面对问题及挑战,报告认为,深圳要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味,可以从建设三个“维度”以及一个支持保障系统着手。三个维度即“空间”、“内容”和“人”,支持保障系统则包含政府的政策与投入,政府与市场组织间的协作关系,也表现为文化艺术要素与城市经济、科技、金融等要素间的融合作用机制。

  报告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提出树立以文化艺术思维为引领的城市发展理念,以空间环境为容器、以内容创作为底蕴、以人才和公众素养培育为依托,构建支撑文化艺术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长效机制,助力深圳在建设国际一流现代文明之城取得更大成效。

  发展建议

  应让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有机融合

  “从完整意义上讲,城市就是艺术,是剧场,甚至就是文化本身”,威尼斯、巴黎、佛罗伦萨、伦敦等城市处处都有艺术的韵味,并非仅仅因其拥有世界闻名的大型博物馆、艺术馆,还源于城市每个角落与艺术共生的城市空间。

  市政协常委、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设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富海在发言时指出,深圳应推动公共空间的治理机制创新,以公共艺术激发城市活力。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也是城市为人民的直接体现。

  如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艺术品味?王富海表示,首先应做到“普及”。深圳已建成“千园之城”,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嵌入了大量而又宝贵的公共空间,为了充分挖掘公共空间的价值并丰富其文化内涵,需要政府和公众普遍形成从文化艺术的角度考虑和对待公共空间的意识,对于一般性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环境,要将文化艺术的元素广泛融入其中。

  其次是“提高”,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已经形成一定文化艺术品味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环境,则需要进一步向上提高一个层次,使之成为所在单元或片区中的亮点,空间环境与文化艺术相得益彰。最后是“破圈”,为匹配全球标杆城市的定位,深圳还应该拥有世界级的优质公共空间和公共环境,树立独具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文化艺术的典范,打造“破圈”城市名片。

  可考虑设立文艺奖的市级表彰奖励项目

  文艺精品是城市文化实力的生动体现,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创造能力和水平;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与人文气质。

  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在发言时表示,近几年,深圳文艺创作生产活跃,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深圳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精品。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深圳文艺工作者获得国际性奖项(含入选、入展,下同)83个、国家级奖项849个、省级奖项594个。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文化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名列其中。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梁宇表示,深圳应以更大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引导主旋律创作、激励精品创作等举措打造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深圳样板”。

  此外,梁宇建议,深圳应在专业艺术领域设立市级表彰奖励项目——深圳文艺奖,表彰和奖励为促进和繁荣深圳文学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作品,树立导向、鼓舞人心、激励创作。设立该奖项后,应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使其成为国内外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权威文艺奖项。

  应制定文艺人才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政策

  站在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新的历史节点上,文艺人才必不可少。市政协常委,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在报告中指出,深圳需要不断强化基层队伍、聚集名人名家、加大培育力度、鼓励创新发展,建立多层次文艺人才聚集、培养、使用的现代化生态体系,为文艺文化繁荣昌盛打下坚实基础。

  黄险峰表示,当前,深圳文艺团体和文艺机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多层次文艺人才结构基本形成、多层次文化艺术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市和区两级政府多方位政策支持,文艺人才发展基础良好。

  但不容忽视的是,文艺人才聚集能力不足、整体力量薄弱、文艺家协会会员总量偏少、年龄偏大、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建议深圳应制定文艺人才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政策,建立文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标准,制定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搭建好深圳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助推打造高层次文艺人才聚集洼地。

  在艺术人才的培育方面,加强产教融合、文教融合,发挥综合资源优势,促进艺术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在文艺市场融合发展方面,营造开放式城市文艺生态,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园人才聚集和发展环境,对突显深圳城市文化个性、文化形象的文艺品牌园区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品牌效应,为文艺人才搭建广阔舞台。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程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