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港首次携手推出政策包 为何选在河套?

将香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深圳的超强市场和充足资金相结合,“只需要一小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21日        版次:NA05    作者:张馨怡

  7月7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深港河套“招才引智”推介大会,发布三大政策。 资料图片

  “过去,我们把这里叫做九龙塘北,因为从我香港城市大学的办公室走出来,到这里也就不到一小时。”这个被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称为“九龙塘北”的地方正是河套,而这句话概括的不仅是跨境的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将香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深圳的超强市场和充足资金相结合,只需要一小时。

  日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三大政策,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是深港双方首次共同开展公共政策研究推出的针对重点扶持基础研究的政策包,研发项目不仅能够同时获得深港双重资助,在配套支持方面也可享受到两地的互通。深港合作开展多年,涉及深圳多个区域,这片3.89平方公里的区域,更是近两年在推动深港合作方面进展超前的。深港首次携手推出政策包为何选在了河套?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北部都会区正是香港发展创科的热土。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香港特区政府将在河套港深创科园的基础上兴建“新田科技城”,连同深圳科创园区,形成约540公顷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期解决创科发展面对的土地问题。河套被赋予了整合内地的资金、市场以及香港的技术、人才等各自优势的使命,未来也将成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重要引擎。

  “不是做完项目就走,我们要长期扎根在这里”

  

  2020年3月,由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正式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注册。研究院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采用一院(福田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对陈福荣而言,位于河套的福田研究院是港城大在内地的延伸。

  过去一年里,受疫情影响,跨境没有从前便利,为了专攻科研,他花了10个月待在深圳。“我们不是把它当成一个项目一个计划来做,做完就走。而是要以永续发展为目标,我们要长期扎根在这里。”

  研究院里展示的桌面型电子显微镜里,可以看到蝴蝶翅膀上的微观世界。这套国内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显微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和10万倍以上放大倍率。而接下来,该校研发的电子显微镜还将应用在芯片检测等领域。

  “如何把高科技的产业发展起来?我一直强调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缺一不可。”香港高校在人才、技术上的累积,让香港在基础科学方面实现了较深的沉淀,但陈福荣认为,如果没有资金和市场,科研技术是无法成长的。“就支持资金而言,深圳的力度比香港要大。同时,想要把实验室的理论转化成技术,如果没有市场是成长不起来的。”除了地理上的方便,陈福荣在河套的两年里,最大的感触是深圳的融洽度。

  当他提出永续发展的想法时,当即获得了福田区政府的认可,“这个正符合他们的想法,意味着我根本不需要去推动,大家的心思在一条路上。”7月7日,全新九大产业园区在河套启动,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位列其中。这个以专业方向来命名的研究院,在陈福荣看来是深港合作迈进一步的体现,“可见辐射度已经达到了深港两地,甚至可以辐射到内地其他城市,未来可与不同的高校开展联动。”

  

  “因为珍惜政府给的资源,我们会把一块钱当十块钱来用”

  

  扎根科研数十年的陈福荣直言,只有摸得着看得到的研究成果,才是用心回馈深港两地政府支持的态度。穿梭在实验室,他向我们“剧透”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钢铁侠》《阿凡达》等科幻大片中的,常常能够看到立体显示屏展示立体结构,电影角色只需要通过滑动手指就能操控屏幕,科技感十足的画面让不少人羡慕。而陈福荣所带领的团队正在攻克这项技术。“电影的特效会变成现实,显示器会变成全透明的,双面都可以操作,我们会让它落地变成真的。”

  除了显示科技外,港城大还将引入40个团队入驻河套,聚焦在芯片、能源科技、光伏产能、锂电池、能源汽车、节能科技等领域。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聚焦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等六大领域,政策包的落地让陈福荣更放心未来的科研路,“比起很多高校而言,我们这个经费其实是非常节省的,因为我们很珍惜政府给的资源,所以我们会把一块钱当十块钱来用。”

  

  “政策实验会催生一批企业快速成长,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两年来,河套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40个。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落地以来,9万平米的专业化园区集聚了一批研发机构及企业,生物医药实现集群协同发展。

  在晶泰科技的实验室,研发科学家正在人工智能算法的辅助下开展药物研究。数月前,公司跨国参与合作研发的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新药成功上市,正是在智能计算预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验证,把传统的长达数月乃至10多月的研发过程缩短到了6个星期。

  从事AI药物研发领域的晶泰科技于去年11月入驻河套,在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的协助下,目前已引进了3家由其投资孵化的生物医药类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入驻后获得良好的发展资源,不仅快速实现了概念验证并达成关键的研发里程碑,也获得大湾区优质投资人的支持,连续完成多轮次的大额融资。”

  作为研发型科技企业,与前沿创新成果接轨并持续投入创新转化研发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深港澳协同支持科研项目的相关政策让晶泰科技CEO马健颇为兴奋,“河套的企业以大湾区的科研资源作为依托,在政策的支持下,有机会与香港顶级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建立研发合作,鼓励更多源头创新与前沿科技成果在这里落地。”

  此外,马健认为,人才入境计划和优化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工作签证等审批流程,也将帮助河套企业降低招聘华侨和海外专家的门槛,进一步提高深圳作为创新门户对顶尖人才和科创企业的吸引力。

  “河套从政策、资源、营商环境、科研社群、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满足我们在这一关键阶段的发展需要,给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目前,3家晶泰科技参与投资孵化的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河套,已建成数千平米的研发实验室,与他们成为邻居。两地首次联合发布的政策包落地河套,在马健看来,将鼓励两地更多更高效的资源融合与交流合作,“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实验,有机会催动一批代表中国科技领先水平的科创企业在这里获得加速成长,为内地更大的产业集群注入创新活力,以行业领先的研究成果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面向市场、背靠高校,这是未来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助推器”

  

  香港科技园公司7月6日宣布,位于深圳福田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将于今年下半年分阶段投入服务,以配合香港未来发展及持续增长的创科需求。

  显然,深港合作模式已经由过去的以香港优势为驱动,转向以深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导向的合作新时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认为,深港携手推出政策包,标志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深圳单向阶段性推进向深港协同对接共进转变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合作成果,有利于深港双方更加面向相互之间的合作需求,进一步加强制度、规则、标准等领域的精准对接。

  王振认为,“面向庞大市场,背靠香港高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恰好成为了深港携手共进的着力点,也是未来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助推器。”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