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5年利息不如3年?按照正常的逻辑,存款期限越长、客户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越高,回报率理应更高。但是,近期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却引发热议。所谓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是指期限较长的存款利率与期限较短的存款利率持平或更低。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最近一些国有大行的3年存款利率最高可以达到3.15%,但5年存款利率则为2.75%。很多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在2.75%左右。
那么,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银行存款利率倒挂?利率倒挂释放什么信号?为此,南都《湾区大钱进》栏目邀请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进行解读,并为市民在低息时代如何树立科学投资理财观进行支招。
银行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行为
存得越长为何利息没有增多?董希淼认为,近期发生的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从内因来看,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行为。”董希淼分析,早在2013年9月份,人民银行推动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行业自律形式规定存款上浮区间,约束存款利率浮动。2015年10月份,央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可与存款人协商确定存款实际利率,参考基准是存款基准利率。
他认为,从本质上说,近期的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反映了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即从中长期看存款利率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主动减少吸收当前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而且,5年期存款在银行存款中占比很低,利率“倒挂”对银行存款规模稳定的实际影响有限。不过,一些中小银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仍然高于3年期存款。
居民储蓄意愿不断上升
如果说存款利率倒挂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之举,那么外部因素又是什么?
董希淼分析,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首先是今年市场流动相对充裕。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稳增长、稳就业,央行采取包括全面降准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市场流动性投放,银行间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银行“不差钱”。另外,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需求不足,降低了银行吸收中长期存款的动力。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而推动实体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下降。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存款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中枢有所下移。
实际上,居民储蓄意愿不断增强也是一个重要外因。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反复震荡,股票、基金以及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更多人偏向于存款。央行今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升,到2022年一季度已经达到45.4%。
互为佐证的是,来自人民银行深圳中支的公开数据显示,到5月末深圳人民币存款比上月增加828亿元,同比多增957亿元。而据央行总行数据,2022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
平衡风险与收益,做多元化资产配置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从各大主流银行看,目前中低风险净值型理财的年化收益普遍在2.5-4%之间,这意味着理财收益进一步下探。在低利率时代,投资理财需要树立什么样的观念?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恢复和企业融资需求回升,银行将加大信贷投放和存款吸收力度,一段时间内居民存款利率有望保持稳定。但总体而言,我国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董希淼对此建议,如果居民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未来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