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各区如何为深港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科创科教科研、交通交流消费……深圳各区找准自身发力点,谱写深港合作新篇章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29日        版次:NA04    作者:陈杏花 陈紫嫣 张馨怡

  站在长富金茂大厦办公室的落地窗旁向外望去,何耀威一眼就看到对岸的香港,那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作为首批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团队,他们从片区建设之初就扎根于此。“近两年来河套的变化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和人员入驻,我相信这里会越来越好。”

在深创业的铠耀生物医药科技(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诊断部总裁,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荣誉教授刘乐庭,醉心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上。“整合深港两地优势,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做转化研究,将产品生产放到深圳市内有更大片产业空间的区域,并在盐田等旅游消费特点显著的区做一些消费端布局,通过深港两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往纵深发展。”

像他们一样,在深圳创业香港青年,还有很多。深耕于深港合作的一幕幕,在深圳的各个区接连上演着。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深圳与香港两座一衣带水的城市,25年来不断谱写着深港合作的佳话。深圳的各区更积极对接香港,做好合作与服务。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茁壮生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速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区建设方兴未艾……在深圳的各区版图中,深港合作都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契机下,各区的深港合作脚步持续加快,向着美好继续出发。

  福田

  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港“联合政策包”一站式服务企业

  提到福田的深港合作关键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妥妥的C位。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明确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就成为了深港互通的关键场域。在深港联动发展的背景下,该片区的发展实践更是备受瞩目。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深港“直接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其中深圳园区拥有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三大通道,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同时,制度优势突出,“一河两岸”分属香港和深圳管辖,具有深港双重制度优势。如今,这个占地3.89平方公里地块,不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

  随着两地互动愈发频繁,如今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吸纳大量港青前来创业,多所香港高校正在落地科研项目,而国家重大平台的入驻不仅便捷了创业港青,更让科研成果的落地变得迅速。

  据了解,为支撑科创资源快速集聚,近两年来福田持续加快筹集科研空间的进度,“租、购、改、建”四策并用,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60万平米科研空间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

  截至目前,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140余个,“量子谷”、“湾区芯谷”、能源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香港高校项目实现集群发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同时,香港高校科研机构正在批量进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据统计,深圳园区已引进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所香港高校共10个优质科研项目。

  此外,为了联合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深发展,福田区出台基础研究“政策包”,深港“联合政策包”落地实施。推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五大创新机制,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共促大湾区科创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福田区现已在合作区深圳园区建成“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557项服务。

  罗湖

  强化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 打造深港融合示范区

  在罗湖居住的香港居民约4万人,罗湖港资企业6400多家。作为香港居民最熟悉、最认同的城区之一,罗湖与香港在居民生活化交流融合、基础设施连接、产业协同互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罗湖在推动深港合作方面一直屡出新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出台,为深港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面向未来,如何打好“深港牌”?罗湖提出:要强化交通、交流、消费三大枢纽,打造深港融合示范区。

  交通的关键在通勤化。罗湖口岸将改造重建,预留与香港东铁线接轨条件,铺路北部都会区接入国家高铁网。从罗湖出发,30分钟到城市外围组团、机场,45分钟到临深城市中心、60分钟到大湾区各城市中心区,这里将成为湾区内外双向循环的新枢纽。

  加快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三大口岸片区也有了更精确的定位。罗湖口岸片区未来将打造融合立体交通、城市、科教、产业、生活于一体的枢纽门户,打造罗湖口岸国际消费枢纽引领区。文锦渡口岸片区将升级改造为科技服务业合作区,构建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市场化服务的新兴产业聚集区。莲塘片区将对接香港新界北新市镇发展定位,打造莲塘口岸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交流重在人的融合。从成立内地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到在全市率先推出“港人服务中心”、打造尚创峰百名港医医疗城、率先面向香港居民开展跨境支付测试、率先出台政策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就业创业、成立全国首家香港团体服务中心等等,围绕港人生活、港企成长、产业融合、政务融合等领域,罗湖一直先行先试,努力探索深港两地在民生领域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两制”社会生活交融、民心相通。

  加速创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加快推进东门步行街试点改造提升,打造兼具深圳市井文化、港人港味、潮流先锋的特色步行街。依托于东门步行街改造与人民南港味商圈建设,消费合作将有新的局面。巩固提升金融业“压舱石”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消费金融、跨境金融。推动商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跨境交流合作平台。

  同时,依托于地缘优势及传统金融强区优势,积极对接香港产业规划布局,发挥两地产业互补优势,推动罗湖与香港商贸消费、科技服务、特色金融、高端制造等产业协同互助,以创新要素融通促进深港跨境科技创新合作、以产业衔接促进深港跨境先进制造业合作、以机制对接促进深港跨境金融合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盐田

  山水同貌文化同心 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一街两制的中英街,是深圳人的共同记忆,更是深港合作不可或缺的一笔。2022年的端午假期,香港新界沙头角码头正式开放旅游,逐步向香港市民掀开其神秘面纱,进一步打通以沙头角为重点的旅游发展,以文化传承、自然保育为核心,为沙头角注入全新动力。“这不仅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掀开的崭新一页,也为咱们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发展规划开了个好头。”中英街居民、香港盐田同乡联谊总会会长沙锦涛说。

  沙头角码头的开放,其实就是深港合作不断深化的又一缩影。在今年盐田区两会上,区长邓飞波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全力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努力构建国家级深港合作战略平台,以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为牵引,全力推动合作区建设成为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同等重要的国家级战略平台,支持服务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

  据了解,合作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以沙头角片区(含中英街)为核心区域,其以盐田港、海鲜街、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等片区为拓展区域,聚焦“旅游+消费”主体功能,整体构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空间发展架构。其中,“一核”即为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四区”涉及盐田港国际航运枢纽区、盐田海鲜街渔港风情体验区、东部华侨城生态休闲度假区、梅沙黄金海岸旅游区,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产业,旨在将合作区打造成为国际跨境旅游首选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引领区、深港共建共治融合发展新典范。

  目前,盐田区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空间载体提质、制度规则衔接、文旅品牌塑造、新型商贸引领“五大工程”,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激发深港跨境商贸消费新活力,全力推动合作区建设。中英街管理模式改革纳入综改第二批申报清单,沙头角口岸重建开工在即,田心工业区更新迈出坚实步伐……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未来值得期待。

  南山

  联动前海,构建湾区科技发展轴新极点

  位于南山区的南头古城是千百年深港发展的见证,更是深港两地文化的连接点,香港回归25年来,深港两地融合趋势不断加速,随着深圳“双区”建设不断深入,南山区也凭借着地缘优势、科创实力、深港同根同源的历史优势,从“三来一补”到如今的科创协同,如今的南山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前来安居乐业。

  对于南山区而言,前海是“广东经济第一区”不断助力深化深港合作绕不开的关键词。2022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前海管理局局长、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在工作报告时更明确指出,南山区将以更强力度联动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并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加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交流合作。

  位于香港新界西北地区的洪水桥,距离南山的深圳湾口岸仅十余公里,与深圳高新区隔海相望。2019年,深圳市发改委就开始深入研究论证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科技合作的可行性。目前,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合作成立的专班已展开连洪水桥与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的研究,预计首阶段研究将于今年内完成。

  “深圳南山+香港洪水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极点,而深圳的南山与香港的洪水桥携手可以构建广深港澳科技发展轴上的极点,对内,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打造港深跨境深度合作示范区,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对外,既可以辐射东莞、惠州,又可以通过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系统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影响力,在广深港澳科技发展轴上发挥重要的极点带动作用。

  在强化深港科教协同方面,高标准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为了南山区的重要抓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出海口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战略节点,也是深圳强化深港科技教育协同的重要抓手。一年多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包括深圳首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港科学园项目、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等,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入驻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超过500家,35名全职院士、4900名高层次人才、超过2.4万名各类科教人员在这里激荡脑力,成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科创强区的“创新”新地标。

  宝安

  主动谋划,对接“香港所需”发挥优势,打造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宝安的深港合作,最独特的标签,便是落实前海战略的“主力区”。前海扩区后,面积达120.56平方公里,其中82.75平方公里位于宝安,服务前海建设发展,宝安优势明显。为全面落实前海合作区深化改革开放重大战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宝安主动谋划,对接“香港所需”,统筹会展东及周边共14.2平方公里片区,建设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众所周知,宝安区的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40多年间积累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数据显示,宝安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700多家,连续五年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密度是深圳平均水平的1.6倍,是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260家,均居全市第一。

  今年,宝安将对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来打造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建设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新型深港合作平台,推动香港科研与深圳制造优势互补,打造对外开放、服务香港,依托香港、服务内地的前沿阵地。在合作区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服务港人港企港资港技,把前海“扩区”利好带来的“化学反应”充分释放出来。

  2月17日上午,思摩尔全球总部项目正式开工,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其将依托宝安强大的产业链配套发展壮大,然后到香港上市募资发展,接着继续在宝安落下新子,为宝安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一定程度上,这是香港现代服务业优势与宝安制造业优势结合的生动案例,而随着“前海方案”深入实施、宝安“422133”工作主框架牵引发展,未来必定能涌现更多的“思摩尔全球总部项目”,不断为前海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提供新的支撑。

  龙岗

  依托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高标准建设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

  提到深圳的高校,就不得不关注到龙岗。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正是龙岗区探索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今年的深圳市两会期间,“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被写入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此之前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以及深圳“十四五”规划中,亦重点提到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可见在顶层设计上,该片区被赋予的使命之重大。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定位是怎样的?公开资料表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有三重定位,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高品质湾东“新客厅”。目前,该片区已形成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创新核、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的态势,汇聚了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以及几十个创新平台。历经十几年的积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实力不可小觑,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核心,一个科技创新圈正在加快形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在科教城内,该校是龙岗区探索深港合作的重要载体。该校建有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未来智能网络重点实验室,以及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究机构,为深港两地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蛋白质药物研究院等港中大(深圳)科研创新平台相继落地。

  龙岗区也十分注重深港在人才方面的合作。去年11月,2021深港国际人才创新峰会在龙岗区举办。在此次峰会上,龙岗区主要领导就表示,龙岗将重点依托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平台,积极拓展与国际化高校、人才机构的战略合作,高标准建设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努力把龙岗打造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城区范例,奋力书写新时代深港“双城记”中的龙岗精彩篇章。

  龙华

  发挥深圳北站门户枢纽优势 打造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标杆基地

  2021年9月6日,新落成的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开学,迎来1300名深港学子。为大湾区内港人子女就学提供新选择的同时,更成为以教育融合推动深港融合、湾区融合的示范性学校,为深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有效尝试。

  学校所在地龙华,也是深港合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从深圳北站到香港西九龙只需短短19分钟,充分发挥深圳北站门户枢纽的优势,龙华在北站片区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打造深港合作示范区,加速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吸引一批企业来龙华落户、人才来龙华创业。

  其中,坐落在深圳北站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更是让来深创业的青年,感受到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温暖。据了解,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由龙华区政府投资建设,由区委统战部牵头统筹,区科创局负责运营。中心设有众创空间、孵化空间、路演功能厅、企业服务厅、同心驿站等,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标杆基地为目标。

  该中心一经启用,《深圳市龙华区关于支持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扶持若干措施》立刻施行,为港澳企业提供了包括在引进落地、创新创业、孵化成长等领域极具竞争力的扶持政策。

  今年正式入驻该中心的香港创业青年郭先生主要从事智能产品研发。选择这里创业,一是因为交通便利,从深圳北坐高铁回香港只需要18分钟,且中心除了免租还有各类补贴,未来在住房方面也会提供帮助,这对创业公司来说是满满的诚意和友善的支持;二是龙华区在中心开设了零跑腿注册服务,让开办公司的流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提速,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感到贴心、暖心、安心,也能很好地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光明

  建设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生态链 打造深港合作样板工程

  站在光明高铁站环顾四周,不远处科学城的建筑群十分显眼。在光明科学城中心,深圳湾实验室、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又称光明区深港澳青年之家)便坐落于此。自2020年7月揭牌以来,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已入驻12家港澳台创业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领域。

  光明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新平台,将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实现粤港澳科技资源联动。通过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建设,光明区将进一步拓展深港科技合作,助力光明科学城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

  光明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明深港澳青年之家有两大特点,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光明中心区,毗邻光明高铁站、光明地铁站,交通便利,园区生活配套完善。二是深度服务深港澳青年,以光明区青年人才驿站、光明区职工之家和光明区青年创业协会为载体,通过各项港澳青年人才服务,打造港澳青年逐梦的“栖息地”,构建创新创业优良的生态圈。

  “光明已经做好充足准备。欢迎广大港澳科技型企业、港澳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光明。”光明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明区将举行港澳光明行、投融资路演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将基地打造成深港合作的样板工程。

  目前,基地的首期5000平方米面积已经投入使用,入住率即将达到100%。现已开辟二期的空间,港澳创新团队申请踊跃。“未来我们将围绕深港澳青年交流年,青年发展型城市落地年开展丰富的孵化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营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最佳体验,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孵化品牌,建设青年创新创业首选地。”光明区深港澳青年之家运营经理汪佳秀表示。

  坪山

  建设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 构建“医教研产养+保险”产业链

  将坐标放在东部的坪山。立足于城区发展实际与深港合作中的差异化定位,坪山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上,力争在此做专做精。

  生物医药作为坪山拉动创新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逐步助推坪山加入深港合作新赛道。深圳“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坪山中心区、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打造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延伸区。深圳“20+8”产业政策提及坪山区时,重点委任坪山发展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等“9+2”产业集群。

  拥有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一“金字招牌”的坪山,如今正建设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计划建成集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高端制造一体化的现代国际化专业园区。日前,《坪山-大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明确到2025年,健全深港澳创新要素流通机制,构建“医教研产养+保险”产业链,形成生命健康产业全生命周期闭环,打造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今年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推动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希玛眼科医院大湾区总部等项目建设;争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港澳药械通”试点在坪山落地,为市民提供国际前沿药事服务,同时将积极对接香港临床试验资源,打造国际标准的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平台,并构建香港医生与内地医生的交流合作平台,为香港高端人才融入内地发展提供示范。

  “坪山对生物医药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比较专注的,加上本身也有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较大的产业空间,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比较明显。我们可以整合深港两地优势,让各种和生物医药相关的创新要素在大湾区范围里实现流动、集聚和成果产业转化,不仅可以促进深港两地的发展,也会更好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的整体竞争力。”铠耀生物创新(深圳)公司负责人刘乐庭说。

  大鹏

  推动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规划建设 拓展与香港合作新空间

  

  三面环海的大鹏新区,遥望香港新界,有着3.8万名港澳同胞,在深港交流合作方面有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加上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市“十四五”规划赋予大鹏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两大任务,使得大鹏在深港合作版图上,更着重落子“旅游消费合作”。

  如何打好“深港旅游消费合作牌”?大鹏新区党工委2022年工作报告明确,将积极融入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推动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规划建设,加快南澳码头(口岸)建设,拓展与香港合作新空间。

  实际上,在旅游消费领域助推深港交流合作,大鹏新区早有布局。大鹏新区借助毗邻港澳优势,联合前海共同探索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以小游艇撬动大经济。近年来,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大鹏新区联合前海推动港澳游艇在出入境通关、监管查验、牌照互认、航行区域规划等方面政策创新,积极争取将区域合适的游艇码头纳入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范围。此外,完善游艇公共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旅游产业链集群,力争打造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国际游艇产业集聚重要承载区。

  同时探索深港澳创新要素流通机制。当前,南澳码头工程(口岸)项目已定址大鹏新区南澳街道水头沙社区,相关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近日,《坪山-大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明确将共同争取开通大鹏旅游口岸,实现粤港澳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

  

02-04版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陈杏花 陈紫嫣 张馨怡 谢宇野 颜鹏 刘诗豪 张一鎏 见习记者 林敏儿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