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惠企之城:4个“30条”解码企业安全感和向心力

深圳打出政策组合拳,既发挥了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又利用了集成化的制度安排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15日        版次:NA03    作者:张一鎏 程昆 张小玲
 

  开栏语

  深圳,先行示范之都,创新是它的基因和使命。

  这座城市日新月异,有着不一样的表达,不一样的侧面。

  《圳不一样》聚焦每一个不同的深圳。

  从这里,读懂不一样的深圳。

  圳事圳策圳治,《圳不一样》有圳解。

  2022年上半年的深圳,有着出圈的A面和B面。官方权威消息及时发布、科学精准防控将影响降到最低、开放驿站给外卖员……政企和市民共同携手,面对疫情防控用深圳速度勾勒出城市基层治理的A面。

  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深圳自3月以来出台4组政策、释放“工业立市 制造业强市”积极信号、多轮促消费拉动经济、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等,精准灌溉、呵护着企业成长,勾勒出城市“稳增长”“惠民生”的经济发展B面。

  今日起,南都《圳不一样》专栏开启“稳增长 圳活力”系列报道,通过惠企之城、工业之城、消费之城、聚才之城、投资之城和国际之城六个城市关键词,看深圳稳经济之道。

  “可以减租6个月,这对我来说很重要。6个月租金约4.8万元,不计成本,按纯收入折算,相当于要做出来并卖出去16000个包子。”今年4月,在罗湖黄贝岭华侨新村开包子铺的陈姨在租金减免公示的个体工商户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开心得有点想哭。

  疫情影响下陈姨这些小商贩在经营中的无力感,在深圳首个“30条”措施的推进中,逐步被化解并注入了新的活力。3月24日,纾困解难“30条”发布,以“精准防”确保“稳增长”“惠民生”,直击企业“最痛点”和“最难点”,为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这样的“30条”措施,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深圳连续推出了4组。时隔纾困解难“30条”不到十天,4月8日深圳发布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用实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5月,深圳“30条”精准滴注到相关产业。5月23日,深圳发布促消费“30条”措施,围绕消费端、生产端同发力,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双促进,长期政策、短期措施相结合,预计将拉动消费约450亿元。

  不到一周,5月27日,深圳出台工业经济“30条”,聚焦影响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十四五”期间,深圳将落地建设10-15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10-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能源项目,全面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

  在面临疫情的挑战和恢复正常工作秩序中,如何给企业注入强心针,如何让经济复苏驶入快车道,都是摆在稳增长面前的不易命题。深圳以创新破题,4个“30条”,稳定城市发展的基本盘,促消费注入城市发展加速度,以长远的眼光,关注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惠及到这座城市拼搏的各类企业,折射出城市的担当和使命。

  包子铺里升腾的氤氲热气,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的轰隆机械声,办公楼里忙忙碌碌的脚步声,商场里消费结算页面展示的消费券优惠额,每一个画面,都印证着惠企之城深圳给企业的安全感和向心力。

  纾困解难“30条”:

  拿出真金白银,预计减负超750亿元

  每天早上8点,赖先生准时打开在宝安一产业园区的店铺,不时之后,便有咖啡香从店内飘散而出。而这醉人的咖啡香,曾因疫情的原因,让赖先生一度担忧不会再有。“疫情不确定性比较大,作为个体经营户,我担心自己撑不过去。所幸的是,出了新的政策,政策出台后,园区服务方主动通知我可以减免半年租金,这对我们这样的小商户来说可以缓一大口气。”

  赖先生的经历,是不少深圳创业者的心声。今年3月那轮疫情,为深圳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而深圳拥有市场主体超过380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短期内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和营业收入下降的“双重压力”。

  让他们缓口气接着再来的,纾困解难“30条”是其中一个因素。该“30条”延续了既有的惠企纾困政策措施,也出台了一些阶段性的新政策、新举措,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围绕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政策措施预计减负超750亿元。“30条”8个部分中,第2至7部分分别对工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运输及物流业、民办幼儿园等行业领域提出更具体细化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

  “深圳出台的这些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多方面,尽可能让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主要目的就是要放水养鱼,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把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激发好。”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在发布会上如是说,也展示出深圳在惠企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对于政策评价用了“实”,他认为政策充分响应了企业的需求、诉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亦表示,这都是围绕市场主体在疫情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精准推出的措施,关注到了行业的特性需求,实现了精准帮扶,有的放矢。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

  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380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139万家个体工商户和241万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万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2万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万家,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深圳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月8日发布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给出了答案。

  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升级壮大过程中普遍需要的融资支持、创新支撑、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创新政策、优化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其中,深圳针对“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六类不同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让市场主体“生得快”“育得多”“长得大”。尤其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每平方千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根据政策,深圳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工作纳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并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培育服务,精准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用房需求、金融需求、人才需求、市场需求、行政服务需求,引导全社会各方面资源精准对接高新技术企业。

  另一方面,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深圳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共性需求,提出7条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包括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优化企业服务模式,涉企增值服务打造全国示范性标杆。

  “30条措施支持方式多、支持力度大、受惠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22-2025年市本级财政将直接投入超300亿元财政资金,通过扶持奖励、入库培育、平台建设、优化环境等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说。

  这一“30条”出台的同时,深圳在培育市场主体上的目标也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企业超过3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6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

  “新的举措可以说抓住了最关键的点,强调了‘政企合作’、‘市场+金融’,通过撬动市场的力量去培育市场主体。深圳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实质上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布局,培育的方式不仅覆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更是从营商环境、金融政策、用地保障以及向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全链条地覆盖了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企业不断地梯度进阶,核心是推动企业向高质量迈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表示。

  促消费“30条”:

  生产端和消费端同频共振,起到拉动作用

  5月23日,深圳六部门联合发布了促消费“30条”,包含鼓励汽车消费、扩大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推动家电消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扩大信创产品市场规模、促进户外文体旅游消费、扩大大宗商品消费、安全有序恢复专业展会、加大“有奖发票”活动力度共计9大方面30条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将鼓励汽车消费放在了首位。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符合条件者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台补贴,且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放宽混合动力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允许名下仅有1辆在深圳市登记的小汽车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混合动力小汽车。

  实际上,汽车消费市场的活跃,与制造业的增长、汽车及与其相关的产业链的数据增长相互呼应。纵观深圳1-4月经济运行数据可以发现,深圳1-4月深圳工业生产加快,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别增长187.5%、162.5%,均超过100%。这也就意味着在汽车产业领域,深圳生产端和消费端持续发力且同频共振。

  另一方面,深圳自去年起,在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上投入了更大的心思和力度。成为冬奥会开幕式分会场之后,深圳体育、文旅消费的氛围更佳,成为新经济业态下的新赛道。促消费“30条”就提出,发挥深圳城市生态脉络优势,举办黄金海岸旅游节、红色旅游等系列旅游活动。鼓励广大市民走到户外,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露营等活动。推动体育设施“一键预约”全覆盖,促进体育消费增长。

  促消费“30条”推出后,消费端表现火热。端午假期首日,“尽情FUN粽”2022鹏城端午节庙会正式开市。据统计,主会场当日累计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参与。在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端午节庙会促销活动等拉动下,参加活动的10个商圈营业额同比增长8%以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成交总金额逾120亿元。在政府汽车补贴政策加持下,相比去年增13852台,同比增长50%。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生产消费活力旺,城市也才有活力。促消费“30条”目的很明确,就是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促消费不是单一考虑,而是对经济发展的通盘考量,关乎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阮丽熔表示,与居民消费关联较大的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措施中着墨颇多,鼓励汽车消费占据了十条。消费电子产业是深圳的传统强项,在这个领域促消费,也对本地企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工业经济“30条”:

  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业强市新优势

  在促消费“30条”推出后仅仅几天,深圳又一重磅“30条”——工业经济“30条”推出。聚焦影响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全面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在更高区位稳中有进的运行能力,开创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制造强市新优势。

  这是深圳时隔多年,再次突出强调“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事实上,工业是支撑深圳发展的重要产业,占GDP的比重超三成,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直接从事工业。而“30条”也加大力度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空间、融资、用工、成本、跨境运输等方面诉求。“考虑到工业基础能力不强、重大项目引进需要进一步提速、产业空间供给需要加大力度等深层次问题,“30条”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举措,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深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

  翻阅“30条”可以发现,第一部分就聚焦高端先进制造业,用加快重大工业项目规划建设、加强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加大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奖补力度“三加”,突显了深圳在高端先进制造业领域做强的决心和野心。

  同时,明确了深圳高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提出狠抓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在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链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适度超前推进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电厂、电网、油田勘探开发、LNG接收站、海上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储能和氢能等领域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落地建设10-15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10-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能源项目。

  “深圳非常重视制造业,工业经济‘30条’让广大制造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坚定在深发展信心。”华星光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疫情影响以及产业变化,制造业面临新挑战,深圳及时出台工业经济“30条”措施,让企业感到非常温暖。目前,华星光电T7二期建设如火如荼,进入了最后的装修及关键设备搬入阶段,投产后将带来更大产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彭坚表示,深圳制造业升级,面临着技术、空间、人才、融资等一系列挑战。此次出台工业经济“30条”,是对深圳工业立市导向的继承,也是更大力度的扶持,真金白银推进深圳工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强深圳工业后劲。

  专家视点

  连续4个“30条”对经济的恢复、提振形成了很好的闭环过程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推出4个“30条”、打出政策组合拳,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后张国平看来,深圳稳经济的4个“30条”从宏观层面对经济的恢复、提振形成了很好的闭环过程。深圳恢复和提振经济不能靠要素驱动,而是要创新,这对工业提出更高要求。深圳提出工业经济“30条”,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深圳稳住制造业基本盘,给科创发展创造了基本载体。

  张国平认为,4个“30条”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入手,包括运行平稳,抓政策落地服务工作,责任落实。“在疫情反复情况下,深圳有了突破,4个‘30条’抓住深圳的特点,不断发展产业,把企业做好了,把市场做好了,然后鼓励老百姓去消费,又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发展也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他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彭坚表示,深圳在疫情不确定和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持续推进扶持政策,从为企业纾困的减租减息,到促消费的发放消费券,再到稳工业的大规模减费降税,深圳都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扶持企业,并且与综合改革试点和提升营商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又利用集成化的制度安排。

  ●3月25日,《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发布,力推8部分30条举措。以“精准防”确保“稳增长”“惠民生”,直击企业“最痛点”和“最难点”,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还以一系列超常规举措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惠企纾困“30条”凸显三个关键词:准、给力和长远。

  ●4月8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相关措施,《意见》主要包括“1个总体要求+6大关键环节+7条保障措施”,通过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5月23日,深圳市发改委等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围绕消费端、生产端同发力,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双促进,长期政策、短期措施相结合,提出九大方面30条措施促消费。据相关部门预计,将拉动消费约450亿元。

  ●5月27日,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工业经济30条”),共8个部分30条措施。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30条措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聚焦影响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既有工作体系的构建、重点工作安排,也有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程昆 张小玲 见习记者 林敏儿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