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构建全域公园体系,营建全境步道体系

公园城市规划公众论坛日前举办,专家市民共议规划草案并提出意见建议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07日        版次:NA03    作者:黄璐

  论坛上,相关部门与业内专家、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 主办方供图

  南都讯 记者黄璐 为做好深圳公园城市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组织编制《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并于2022年5月28日开始为期30天的公示。6月5日,两局在南山区人才公园举办公园城市规划公众论坛,与业内专家、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共同探寻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

  论坛首先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邹兵总规划师介绍公园城市规划草案的主要内容。论坛对话环节由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担任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公园城市认知、深圳城市禀赋、山海特色体验、未来建设期待、落实双碳要求等主题积极发言。现场市民就公园品质提升、未来徒步路线设想、宠物活动区域规划等内容踊跃提问,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公园城市规划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A

  深圳广泛开展公众咨询调研活动,回收有效问卷和建议9000余份

  公园城市理念反映了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营城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

  不同城市对“公园城市”定位有很大差异:成都提出基于山、江、绿道建设“人、城、境、业”的公园城市;上海将公园数量与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作为重点,未来要建设1500多座公园;广州侧重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体系,塑造“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的城市景观……而深圳是拥有城、山、林、田、河、湖、海、岛和中国最美海岸线的超大城市。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深圳实现了边陲小镇向一座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步入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为高度城市化的深圳,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貌,拥有建设“公园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山海城相依、半城半绿的独特山水格局;各类自然资源丰富,蓝绿空间超过陆域面积的50%,各类动植物超过3000种,约260公里海岸线,沙滩50处。深圳绿色生态发展和城市历史人文保护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初步建成“千园之城”,为建设公园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深圳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生态游憩空间及服务设施供给配置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仍有差距,体验活动与科技、人文融合不够充分,城市自然环境特色和山海资源价值未充分彰显等。深圳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如何将自然的生态景观与高度的城市文明有机融合,打造充满趣味活力的宜居都市。

  深圳的公园城市建设,要基于深圳的“双区”定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新使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更长远的谋划,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圳图景。

  据悉,深圳公园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开展公众咨询调研活动。针对公园、绿道和公园城市建设等主题,开展多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公众意见征集和调研座谈等,共回收有效问卷和建议9000余份。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亲自然、人性化服务设施的需求十分突出,认为深圳公园城市建设存在公园绿道可达性不足、覆盖不足、自然野趣不足等问题;需要大草坪搭建帐篷,提供儿童游戏空间和设施,建设体育锻炼场地,希望公园可以增加人与宠物互动空间,还希望增加郊野径、露营场地和户外活动设施等。

  B

  近期重点打造一条横贯全境的主干游憩步道和12个公园群

  规划草案提出了“山海连城,公园深圳”愿景。计划至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连城、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规划坚持四方面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综合统筹,多方参与;创新引领,节俭高效,并提出包括营造山海生境、建设全景城区、打造全域公园以及丰盈绿色生活在内的四大发展策略。

  据悉,深圳公园城市总体布局:一是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其中“一脊”是以山脉为主体的生态游憩绿脊,“一带”是以东西部海湾与深圳河干流联结的滨水活力岸带,“二十廊”是20条以山林绿廊和河流水系为主体的蓝绿生态景观廊道。近期重点打造一条横贯全境的主干游憩步道和12个公园群,新建或改造提升12个自然郊野公园,引导和促进形成公园融城空间格局,实现城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深圳还将创新构建“公园-类公园”全域公园体系。公园分为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三大类,类公园包括功能空间复合利用的点状类公园和廊道空间等线性类公园,实现绿色空间的差异化体验与复合利用。优化提升公园布局和品质特色,打造有机融合协同共享的公园群,塑造舒适宜居的公园社区,探索推进“类公园”建设。营建全境步道体系。多道融合形成串联山海资源、生活家园的全境步道网络,营造“通山达海、串园连趣”的休闲体验环境。营建自然生态的郊野径,为市民提供亲自然体验游径。近期打造横贯东西的主干游憩步道,西起茅洲河口,东至鹿咀海岸,全长约300公里,全线以郊野径为主,是连通山河城海、游览山海风光、多元主题讲述深圳故事的标志性步道。

  C

  更多人文主题、科技主题游径,多渠道打造品牌赛事活动

  针对深圳历史人文部分,规划指出,将通过保护与活化利用历史风貌遗迹、培育创建特色街区来传承深圳保护活化特色历史风貌。打造改革开放、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特区印记等6条人文特色主题游径等,让市民感知深圳历史人文脉络。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打造展示城市科技创新魅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游径,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活力,彰显深圳科技创新形象。通过公园中的智慧展示、科技场景应用、智能消费体验等功能,展示深圳高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开展自然教育体验,建立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路径和场所,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更多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共享自然。持续推进社区共建花园建设,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体验感。

  此外,深圳还将多渠道打造品牌赛事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全民户外休闲活动,推广发展郊野徒步,打造户外休闲天堂。每年定期开展美丽星期天、主题步道日、百公里徒步、东西涌穿越、观鸟季、赏花季、露营季、登山季、沙滩音乐节等丰富多样的品牌休闲活动,引导更多市民走向户外,享受休闲运动乐趣,形成浓厚城市休闲文化氛围。二是大力发展滨海休闲运动和海上赛事,建设前海湾帆船运动区、溪涌休闲运动区、大鹿湾潜水运动区、西涌冲浪运动区、大亚湾帆船及帆板运动区,打造航海城市;三是举办精品体育赛事,积极打造彰显深圳特质的精品体育赛事,持续提升深圳休闲运动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规划还提出构建深圳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把握旅游新模式新机遇,发展新兴旅游消费业态。

  近期建设目标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先行示范要求,形成公园城市基本框架,明显提升各类生态环境空间功能与品质,初步建成全域公园城市体系和全境步道骨干网络,为市民可及可达的普惠民生福祉。

  规划提出,近期建设计划将按照综合统筹、成片推进、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原则思路,以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游憩骨架为统领,分区分类推进公园城市全域营建,以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为突破口,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