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新市民群体达三亿人,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行发文引导加强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新市民金融服务”概念,随后,多地银保监局细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
5月16日,记者从深圳银保监局获悉,为保障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落地见效,该局制定《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方案》,同时,按照银保监会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各项部署和《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努力让新市民等群体在深圳安居乐业、安心发展”要求,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努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深圳样板”。
细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
“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40年来深圳汇聚了一批批“新深圳人”。深圳新市民数量大,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意义重大。
据深圳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有1763.38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1249.28万人,占比超70.8%,2018年至2020年3年内新增户籍人口数量为60万左右。
据介绍,《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方案》,提出“四专四化”工作思路,即鼓励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专项激励机制、实施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新市民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岗,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透明化和人性化。
深圳银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工作方案的实施,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多层次的新市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多元化的产品供给体系、多维度的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创新具有深圳特色的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努力扩大新市民融资总量和保险保障覆盖面,持续加大新市民金融服务减费让利力度。
探索开发新市民专属银行卡
业内人士曾指出,深圳城市特质在于创新创业活跃,很多大学生、年轻人在深圳创业,这些是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新市民金融服务”明确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途径等,意味着伴随我国普惠金融的深化发展,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相关政策也让草根创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据介绍,深圳区域银行对新市民创业,以及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倾斜信贷资源,实现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政府部门积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综合运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辖内银行持续深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批量担保、见保即贷业务模式,服务更多新市民客户创业就业。
探索开发新市民专属银行卡,合理减免账户使用相关费用。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灵活设置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新市民创业,以及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合理满足购房信贷等需求
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积极探索住房租赁业务发展新路径,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在增加房源供给方面,探索租金收益权业务创新,推动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助力深圳完成“十四五”期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的工作目标。
同时,完善配套措施,辖内银行认真落实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要求;保险机构积极推广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等业务,支持长租市场发展。
在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方面,辖内银行积极对接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估体系,合理满足新市民购房信贷需求,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针对新市民在来深、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提供购买家具、家电等消费信贷产品,探索推出新市民专属消费贷款产品。
守护新市民“夕阳红”
据深圳银保监局相关人士介绍,为解决老年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深圳辖内机构积极搭建“三化”适老金融服务体系。包括落地推广老年人专属金融IC卡——“智慧养老颐年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深圳特色项目;对银行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手机银行、互联网应用服务流程和功能,开展电话热线适老化改造。
在新市民保险方面,“三个聚焦”助力保险创新试点、医保线上支付试点和异地医保结算落地。聚焦重点人群,对新市民群体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积极参与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提供配套商业保险服务。聚焦重大疾病,持续推广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及深圳专属医疗险,有效服务新市民尤其是非深户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聚焦重要领域,继续推广全市医保移动支付和异地结算,为实现全市医保移动支付全覆盖、异地医保结算落地做好配套服务,满足新市民群体多样化就医需求。
据深圳银保监局相关人士介绍,围绕新市民技能培训、子女教育、托育和学前教育三大重点,辖内银行持续深化与政府、核心企业、知名创投、科研院校合作,助力新市民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配合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管理工作,维护新市民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支持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助力深圳百万学位建设计划实施。
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学幼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业务,服务新市民子女就学。辖内银行持续加大新市民聚集区域托育机构的金融服务,满足民办托育机构合理融资需求。保险机构积极推广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等业务,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解决后顾之忧。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