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湾区新实业调研团座谈现场。
时代在变,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而在物联网时代,人们与万事万物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5G、AI、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入运用,一幅万物互联的图景正日渐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而一枚小小的RFID电子芯片标签(简称RFID标签),在人类迈向物联网时代的进程中,RFID技术成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万物互联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件。借助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RFID标签可实现万物互联所需的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功能。
在物联网时代,RFID标签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不断丰富,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不断深入,应用领域更加广泛,2020年末我国RFID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6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500亿元。
在深圳,哈工大(深圳)第一家认证的产学研合作企业——深圳市哈深智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哈深智材”)正是从RFID标签切入,剑指万亿物联网市场。在过去三年间,这家产学研企业快速完成技术成果产业化,从实验室到市场,实现从0到1,再从1到100的发展,借助RFID标签,哈深智材已经迈出产业链布局的第一步。
近日,南都湾区新实业调研团来到哈深智材,调研该企业产学研联动的创新发展路径,如何借助小小的RFID标签撬动千亿级市场。此次,调研团由南方都市报编委王莹带队,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秦志峰、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华强福虹支行行长彭登、基石资本投资部执行董事周伟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等产学研资各界人士共同参与。
探索产学研联动的“深圳路径”
政府成天使投资人,助力企业硬核技术快速出圈
公开资料显示,哈深智材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将新材料与新工艺开创性地应用在物联网、智能服饰与医疗检测领域,成功地开发出RFID标签、智能加热服以及葡萄糖检测芯片等产品。
回顾创业之初,哈深智材能够快速跑出来,令创业团队感动的是深圳市政府和南山区政府成为企业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哈深智材首席科学家赵维巍介绍,作为市区政府重点支持和培育的项目,哈深智材在成立之初就获得深圳市政府2000万元的资金资助,以及南山区政府1000万元的无偿资助。
正是这笔钱,帮助哈深智材快速完成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后续三年内,哈深智材接连完成数百万、上千万元的多轮融资。在资本的加持下,该企业加快了应用创新的探索,在韶关、江苏无锡投资设厂。
企业发展还需过硬的技术。赵维巍介绍,哈深智材专注于印刷电子所需的关键材料研究,“目前,企业掌握的‘新型贱金属导电浆料及其绿色印刷工艺’技术已做到国际领先水平”。
哈深智材硬核技术的快速出圈,得益于其颠覆式创新。长期以来,生产RFID标签的传统蚀刻工艺工序复杂,所需的低温银浆价格昂贵,且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耗能、多污染、高碳排放量等问题,小小的RFID标签已成为掣肘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
为解决行业痛点,哈深智材开发出“银包铜浆料及绿色印刷工艺”。赵维巍在调研时介绍,哈深智材的RFID印刷工艺工序简单,相比于传统化学刻蚀标签而言,可以降本10%,降低碳排放40%,基本没有废水排放。
此外,哈深智材的绿色印刷工艺,可以将浆料印刷在布或纸上面,适应减碳限塑的发展趋势。柔性RFID标签有图书档案、物流仓储、服装吊牌、防伪溯源等多个应用场景,可以解决诸多行业痛点问题。“目前,哈深智材是市场上一家可以使用低成本工艺完成RFID电子芯片标签生产的企业”。赵维巍表示。
“所谓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一物一码,实现对全产业链的精准管控”,赵维巍在座谈会中表示,RFID标签的未来在工业互联网。他认为,RFID标签类似于身份证,在工业互联网时代,RFID标签可以让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企业可通过管理系统实时获取产品的状态信息,完成对全产业链的精准调配与管控。
如何做好产学研企业孵化
鼓励高校“技术产业化” 企业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在赵维巍的名片上,他是哈工大(深圳)的教授、博导,是哈工大(深圳)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也是哈深智材创业团队的关键一员。他表示,正是得益于深圳产学研体制机制的灵活举措,他能够拥有“双重身份”,将高校的技术成果更好地赋能产业,实现自身价值。
赵维巍指出,做好产学研企业的孵化,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首先应关注技术本身的孵化问题。他认为,孵化技术可依托高校,高校内的技术是种子,高校环境则是土壤,想要培育好“种子”,就要打造好的土壤,应该在政策上体现出“鼓励高校技术产业化”的导向。
在调研中,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秦志峰则表示,通过调研,对新材料领域从科研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的链条有了新的认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基础研发及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及商业订单,创业资本及发展资金,三方面的高效结合才能够催生优秀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产学研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不代表企业就能够走好市场化之路。南方都市报编委王莹在调研时提问,哈深智材作为一家产学研合作企业,哈深智材将如何探索可复制的模式化和市场化路径,让自己走向市场?
对此,赵维巍表示,哈深智材将自己定位为技术平台公司,扮演印刷电子方案及关键耗材供应商的角色,采取“客户提出需求,哈深智材提供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
他介绍,目前,哈深智材布局了提供包括原材料、浆料和设备工艺在内的全产业链条,当发展模式成熟后,哈深智材便不再去组织生产,而是通过专业的售前和售后团队为客户提供生产方案和技术服务,向客户出售生产线与耗材,客户可根据自身情况布局重资产组织生产。
RFID标签,只是哈深智材市场化之路的第一步。赵维巍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光伏领域会成为哈深智材的重点发展方向。他介绍,光伏领域对于浆料的降本有很大需求,预计哈深智材生产的电池片所使用浆料能让成本“下降一半”。但厂商现有生产设备无法发挥出哈深智材新型浆料的性能,因此,哈深智材在此领域将采取“设备厂商赚取设备利润,哈深智材赚取耗材利润”的发展模式,与设备制造厂家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开发新型浆料的专用设备,助力哈深智材开拓光伏市场。
如何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
要加大中试基地、总部基地建设,为硬核科企提供普惠资金
4月27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市2022年一季度GDP增长2.0%,落后于全国整体增速。疫情之下,百业艰难,我国也在持续强化经济的韧性,而实体制造业是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
南都发起“湾区新实业深调研”活动,目的就在于聚焦新技术、新制造、新产业,带领产学研各界走进企业,发挥媒体的链接作用,传递“中国智造”的新变化,呈现各界对“湾区发展”的观察建议。尤其是深圳经济正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进程中,如何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正是“湾区新实业深调研”的题中之意。
赵维巍认为,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需要多次试验,中试基地是新产品试验的场所,发挥着联通研发和产业的桥梁作用。深圳市乃至国内都需要重视新材料的中试基地问题,中试基地是初创企业完成从0到1,再从1到100的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配套服务。
同时,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加持。赵维巍认为,政府可为类似于哈深智材的硬核科技企业提供一笔普惠资金。同时,要允许普惠资金资助企业的失败,对初创企业要提高容错的程度,尽可能推动更多企业迈过初创的发展门槛。
此外,随着社会日益重视环保问题,新材料企业的化工污染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相关企业落户需要面临严格的环评、安监审核。赵维巍认为,新材料产品的生产需要特殊的生产场景。如果深圳可以为企业提供符合环保标准的标准化、模式化厂房,就能推动相关企业在深圳的落户与发展。
最后,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如上市就需要总部基地。赵维巍表示,目前,深圳的总部基地以写字楼居多,偏服务业,并不适合制造业。而适合制造业的综合园区往往总部基地属性不强,只能解决部分生产问题。因此,深圳市需要在总部基地方面有所布局,助力深圳制造业发展壮大。
产业观察
深圳要谨防产业链外迁 探索“母工厂”模式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仅2021年1月到6月,深圳市共迁出企业1885户,同期迁入深圳企业为911户。时间拉回到2020年,2020年全年深圳市企业共迁出3627户,同期迁入深圳企业仅为1061户。由此可见,深圳市产业外迁风险不容忽视。
赵维巍在调研时谈道,近年来,随着深圳市产业用地越来越紧张,用人成本逐渐上涨以及园区规划与企业生产不适配等问题,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企业纷纷迁往长三角等地区,使得相关产业链面临外迁风险。深圳市应做好产业链规划与布局。他认为,深圳服务业和IT行业发达,但深圳不能只有IT业。“当技术孵化、资金政策、人才服务,中试基地与总部基地都设置好以后,便要有目的规划产业链条的管理布局。从产业全局出发,每个链条挑选出几家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性团队、平台落地深圳,产业布局上下游要‘拉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则认为,深圳可探索“母工厂”发展模式,把顶尖人才和产业链最核心部分留下来,防止产业空心化。
韦福雷指出,“母工厂”是企业生产系统的研发平台,集聚顶尖的研发和技术人才,承担技术研发、设备开发、工艺改进、新产品试制、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功能。“母工厂”能够持续向外地的“子工厂”输出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核心材料、高级人才、管理培训等资源。“母工厂”的研发环节能实现新产品“从0到1”的突破,配套的生产体系能够快速实现“从1到100”的初步量产,而通过向“子工厂”的复制输出则是实现“从100到N”的规模化扩张。
韦福雷认为,深圳应在充分发挥金融、人才和营商环境等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套体系建设,为企业建设“母工厂”提供支持,尤其是建设专业化的中试基地,帮助企业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把本土培育出来的优秀初创企业留下来。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秦志峰表示,“各大金融机构需要转型创新,为科创企业、制造业企业提供满足不同阶段需求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正在这方面加速创新推进。”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实习生 白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