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杰(右一)与流调五组队员在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吴延杰的妻子(右一)在核酸检测点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套防护装备、一份地图、一套纸笔、一部电话、一部电脑,这是疫情前线流调员的“标配”。
第一时间内进行病例的轨迹调查,前往病例居住地、工作地等涉疫场所进行现场勘察,完成研判管控,对密切接触者等人群进行转运隔离,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整理,24小时内总结形成流调报告,这是流调员的“速度”。
2022年2月22日,在深圳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预防保健与医院感染管理部吴延杰医生、科研教学部苏夏雯医生,两名公卫医师主动请缨,参加深圳市疫情流调工作。短短几个小时,他们做好工作交接、回家收拾行李、与家人匆匆告别,开启了全闭环管理的福田区流调中心的工作。通过他们在疫情前线分享的点滴,我们了解到了“流调速度”背后的故事。
统筹协调非常关键
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当晚,两位医生带着行李来到了福田区流调中心报到,分别进入两组流调队,马上进入状态,与组内其他成员投入流调工作。
2月25日,在接到某街道的流调任务后,根据流调五组队长的安排,吴延杰被指派作为该病例的主流调员,协助统筹该病例流调工作。
找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流调员的主要任务,力争疫情处置防控的速度跑在病毒前面,这需要流调员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灵活的现场统筹能力。
“流调员往往不是孤身奋战,而是通过联合公安部门、政数局、街道办、社区及小区物业等机构一同,迅速掌握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行程轨迹、消费记录及接触环境和人员等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重点人群等高风险人群,评估传播风险,分级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吴延杰说。
哪些场所优先排查?这个场所需要暂时封闭吗?这些都是与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是一个系统的统筹工作,流调员除了需要梳理疾病传播链条,辅助流调溯源,对于涉疫重点场所,特别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还要优先开展风险排查并规范消毒,采取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评估调整方案,尽快恢复运行。
现场勘察争分夺秒
猎取和防范病毒需要专业及敏锐
现场勘察,是流调的重要一环。当发现病例,流调队员往往需要第一时间前往病例所在居住地、工作单位等重点场所进行现场排查、管控指导、安排采样消杀等工作。
3月2日下午,苏夏雯所在的流调八组接到某某街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报告,她和同组队员们在完成病例轨迹摸排后,立刻出发前往重点场所进行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充满着危险和挑战。此次,他们所去的场所,均是未经过消杀的病例居住地等高风险场所,做好自我防护很重要。
现场勘察,不似普通巡查,猎取病毒和防范病毒,需要具备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够对病例的情况和轨迹风险进行更专业和精准的研判评估。“我们往往需要结合其他学科,如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相关知识,做好环境、职业等风险的研判,规划现场环境、污水等采样分数,评估消杀范围大小,判断病例的职业是否会对疫情传播构成风险等。”苏夏雯说。
现场勘察,需要具备较敏锐的观察和判断力。例如,在病例的工作场所,是否有门禁,指纹打卡还是人脸识别?人脸识别需不需要摘口罩?办公室的通风情况如何?是否使用空调?场所的厕所有几个等诸如此类细致的要点,均是现场流调纳入研判和决策的考量依据,这些细节往往可能就会成为该场所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因此,需要流调员们用火眼金睛般的能力去识别。
由于近期防控任务繁重,吴延杰、苏夏雯几乎每天要前往不同的疫情现场进行勘察,一次现场勘察任务往往需要持续数小时,其间需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在场所内不断走动调查,不允许上厕所,汗湿透衣服,呼吸不畅,护目镜起雾,视线模糊等情况时常发生,这对队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精准管控甄别对象
流调员往往面临复杂的现场问题
流调现场,除了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和“火眼金睛”,还需要扛“压力”。甄别判断涉疫相关人员类别和对场所进行精准管控,这是流调中很关键的环节,对于人员研判和场所管控,可能影响多个家庭,影响整片区域。
在执行任务中,两位医生都需要时刻谨记防控方案,精准甄别对象所属类别,做到不错判不漏判。在场所管控时,他们往往经常面临各种复杂的现场问题。“面对一栋开放使用的写字楼大厦,或是一个正在营业的大型商场,如何在保证实施管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恐慌,迅速做好分人群、分场所的精准防控判断。如何在控制疫情传播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把管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降到最低?”吴延杰说。
确实,能够迅速处理并平衡好以上各种情况,离不开每一位流调员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在流调队的日子,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角色。在人手不足的时候,既要做流调员,又要做信息员,哪个岗位紧急需要人手就去哪里,苏夏雯更像个“多面手”,在不同角色中切换。她对信息员的工作十分谨慎认真,她时刻谨记,自己手里的每一条数据,都是一个居民,一个家庭,一片区域,容不得半点错误和遗漏。她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信息的流转分配,安排不同类型高风险人员的转运或隔离,同时需要按病例、时间、重点场所等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存储,时刻维护好数据库,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沟通劝导说服配合
每一次交流都需要关爱和耐心
“您别紧张,也别害怕,保持冷静听我说,您现在立刻戴好口罩,待在房间安心等待,哪也不要去,请时刻保持手机畅通。您告诉我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我马上帮您安排转运隔离。”3月5日,苏夏雯在联系一位新冠肺炎感染者时,感受到了她的恐惧和慌张,她一边努力安抚对方情绪,指导对方做好防护,一边迅速获取对方流调信息,及时跟进转运隔离治疗,并继续排查追溯。
是的,不出现场勘查的时候,流调队员往往需要坐在电话前,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核心密切接触者进行电话流调。而每一通打给新冠病毒感染者和核心密接者的电话,从电话那头传递过来的往往是紧张害怕。这都需要流调员从对方慌张无序的回答中,尽快提取核心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同时,需要耐心和关怀,在面对病例或密接者惊慌失措、情绪崩溃的时候,迅速建立沟通信任,安抚对方情绪,积极鼓励其勇敢面对,为其提供当下紧要的防护和行为指导,尽可能让对方积极配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访问。因此,做为一名合格的流调公卫医师,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
流调过程,也会碰到不被信任的“委屈”和“无奈”。有的密接人员不清楚自己所处的危险情况,接到电话以为是骗子或者戏弄,拒不配合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种棘手情况,往往需要流调人员积极配合公安、街道等,用最快速度锁定密接人员的位置,赶赴现场,进行沟通劝导。“我们还是很希望每位感染者和密接者放下心理戒备,配合完成流调工作,因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吴延杰说。
聚焦 大家都在努力守住城市的平安
在流调队的日子是辛苦的。流调队的工作不分昼夜,需要时刻待命出任务去现场,日均工作时间均在14个小时以上,每个队员平均2天就会轮值一次夜班,24小时连轴转的情况也常常出现。在最忙碌的时候,往往是夜里饿了吃几口泡面,累了趴着桌子眯一会或者在临时休息区的行军床大家轮流躺一会。
驻守抗疫一线,离不开家人的鼓励支持。吴延杰医生的妻子是一名街道工作人员,在他支援流调队期间,他的妻子也日夜奔走于辖区核酸检测点,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的孩子今年才1岁半,就暂时由母亲照顾。苏夏雯的母亲,曾是一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前不久刚做完肝移植手术,而在苏夏雯担忧犹豫无法照顾家人的时候,母亲却给了她全力的支持和鼓励。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守护这座城市的平安。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