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责接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它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它如何与自己搭档的医护人员一起,实现转运全程0感染?

救护车“粤BX”出诊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1月17日        版次:NA04    作者:严兆鑫

  转运组成员出诊途中。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王彬护士、曾艺医生、毛祥元司机。 受访者供图

  直击

  粤BX是一辆负责转运急诊患者的负压救护车。

  此时此刻,它可能正行驶在深圳的某条路上,执行转运任务。

  曾经,它与其他救护车一样,与搭档的医生护士并肩作战,共同接诊急救患者。

  最近,它被赋予了新使命。粤BX被选中与转运专班的医护队员一起,接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感染者。2021年12月31日,它与三位医护“搭档”刚刚结束新一轮转运任务。转运组队员进行隔离休整,而粤BX经过洗消后,又再次重返疫情一线。

  身份的转变,让它面临全新的挑战。作为转运团队的重要“一员”,它既肩负着将患者从隔离酒店安全转运至医院的责任,更要经过严格洗消的层层关卡,保护它的“搭档”免受新冠病毒的侵扰。

  截至1月12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14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此次疫情,许多和粤BX一样的负压救护车,正奔赴在转运一线,为新冠阳性患者开辟一条希望之路。它们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它们如何与自己搭档的医护人员一起,实现转运全程0感染?

  一起来看看粤BX与它三位“搭档”的故事。

转运的“快”与“慢”

全程5-7小时,全面消杀防护耗时最长

  

  2021年12月1日至31日,粤BX与它的“搭档”们,开始了为期31天的全新任务——从隔离酒店将境外输入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转运至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治疗。转运专班通常由医生、护士、司机三人组成。

  深圳市卫健委抽调全市6家医院的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参与转运任务,北大深圳医院便是其中之一。粤BX的三位“搭档”分别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医生曾艺、护士王彬和司机毛祥元。

  对于三位医护人员而言,出诊时最严格的程序之一当属防护服的穿脱,这是保护他们免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的保障。在更换防护服区域,他们被院感督导员时刻观察,不放过任何穿脱时可能出现的疏漏。这是保障转运过程0感染的第一道关卡。

  31天来,粤BX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南山区某码头,单程约30公里。算上准备工作,每转运一次,粤BX和三位“搭档”要经历至少5-7个小时的磨练。

  这听起来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为何出诊一次这么“慢”?这些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来,转运的“慢”并不在路途,而在对粤BX的洗消及医护人员出诊前后的准备及收尾工作。

  作为负压救护车,粤BX与普通救护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密闭的负压环境。将病人安全送达市三医院后,粤BX会先被送往指定地点洗消。

  而转运组队员要去指定地点,按严格步骤要求层层脱下防护服。负压救护车车身、负压舱、驾驶舱等分区域洗消,全程需要数小时。也是一次转运耗时长的原因之一。

  相较之下,转运的“快”总是体现在往返路程。在保证安全出行的前提下,转运往返路途是一次出诊耗时最短的部分。将患者尽快送往医院,粤BX和它的“搭档”们一起,每一次转运路上都争分夺秒。

  

转运的“冷”与“暖”

出诊路上互相鼓励,见证医护人员与患者温情瞬间

  

  12月底,粤BX和它的三位“搭档”,经历了深圳今冬目前最冷的一次寒潮,温度低至4摄氏度。即便遇上低温,在粤BX行驶途中,医护人员也必须开冷风,否则温差会导致车窗玻璃迅速起雾,遮挡视线,影响驾驶安全。

  此外,5-7小时一直穿着防护服,是对转运组队员体力和耐力的综合考量。穿上防护服后,三位转运组队员不仅不便解决吃喝拉撒,还要集中精力工作。

  尽管如此,这些“冷”总是能够被转运途中的“暖”融化。

  在刚刚与三位“搭档“结束出诊的31天里,粤BX见证了许多医护人员与患者温情互动的瞬间。

  “穿防护服前有没有上好厕所?”“会不会晕车?”“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在转运组队员看来,转运出发前在细节上对患者关切,是让他们安心的小诀窍。

  每次出诊,粤BX都会提前来到隔离酒店,等待患者被酒店工作人员送出。入境患者常常带有许多行李,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把行李搬上粤BX,是转运组队员会心照不宣一起行动的第一件事。

  在粤BX接到的患者中,大多数人病情稳定,少有急危重症。但当他们得知自己是阳性患者,仍难免产生恐惧心理。穿着层层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和面屏,说话声音很难听清楚,于是,肢体语言成了转运队员与患者彼此之间交流鼓励的密码。在粤BX前,三位转运组队员一次次为勇敢对抗病毒的患者竖起大拇指,他们也收获了各种各样的“花式比心”。

  对话

  “辛苦是值得的,这份工作非常有价值”

  疫情当下,深圳卫健委霸气回复的一句“电话发我”冲上热搜,得到全民点赞。一定程度上,“电话发我”的背后,是深圳在方方面面良治的结果。然而,良治非一日之功,它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是每个心系深圳的人每一次行动积沙成塔的成果。

  负压救护车转运专班团队,是其中小小的一环。在一次次转运途中,每一辆正奔赴在抗疫一线的负压救护车都是“粤BX”,它们既体现了深圳“速度”,也见证了深圳“温度”。

  疫情当下,粤BX已再次重返一线,它曾经的三位“搭档”也将在完成隔离后尽快归队。他们有哪些话想说?

  南都:作为离病毒最近的“摆渡人”,你们是否害怕过?是什么让你们选择坚守这个岗位?

  王彬:害怕可能有,但是每一步都严格做好防护,还有值得信赖的。院感监督员全程帮我们看着,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这份工作是辛苦的,有时完成任务回到驻地酒店,饭菜已经凉了,只能另外弄点泡面充饥。有时候,我们一天可能接到两次转运任务,穿着防护服的时间累计长达十一二小时。但是辛苦是值得的。看到病人能及时转到医院治疗,尽早康复,我们很高兴,我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有价值。

  毛祥元:每次出发,我们都把患者当家人,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自己也收到点赞,是我觉得很温暖的事。另外,团队的相互鼓励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任务一来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很少有机会交流,在酒店也是每人有一个房间见不到面。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仍会配合默契,经常互相为对方点赞加油,能圆满完成任务我们就很开心。

  南都:在转运工作的实践经验中,你认为为什么能够实现转运过程0感染,这中间有哪些重要环节?

  王彬:我认为对我们严格的闭环管理、培训和考核,是原因之一。

  此外,我觉得院感监督员及时的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守护者”。有时一次长时间的任务执行下来,在最后脱掉防护服的时刻出现瑕疵,都可能导致感染,这时他们会立刻通过大喇叭提醒我们。

  

采写:南都记者 严兆鑫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