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激励、彼此扶持,深圳市民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

“跟大家并肩战斗,感觉自己成了那一粒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1月13日        版次:NA04    作者:陈荣梅 方舢 谢萌

  直击

  在防控一线,有许多人在彼此鼓励之下为抗击疫情奋战。有的是母女,女儿为抗疫工作奔忙,激励了母亲在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余热的决心。有的是同事、同行,如莲南小学、南湖小学的数十位老师,第一时间纷纷加入抗疫的队伍,承担封控区流动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有的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10位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亲自包饺子煮汤送给防疫人员……东晓街道办事处的徐曦文也是其中一员,他表达了大家齐心协力奋战、彼此支持的感受:“和同事并肩战斗,感觉自己成了那一粒光。”

  97后抗疫小将全力回复防控咨询电话:做到“凡事有回音 件件有落实”

  南都讯 记者谢萌 1月7日以来,随着报告累计8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办事处的徐曦文的工作更忙了。“1月7日下午,我作为街道第一批支援社区的力量,在搭起检测台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居民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徐曦文告诉记者,最初接到任务时没有害怕,甚至因为第一次上抗疫一线,感到热血满满、干劲十足。“在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工作后,逐渐开始体力不支,情绪也陷入低落。好在有并肩的战友们始终安慰和鼓励我,帮助我很快调整好状态,在当晚又再次投入社区抗疫一线支援工作。”

  “一天接多少电话没数的,尤其在有新的防疫相关政策发布或有新的情况出现时咨询电话会更多,工作时间和核酸检测采样点一线也是基本一致的,中午在办公室吃饭,也不会漏听电话”。徐曦文介绍,一般她能解决的问题都会直接告知来电群众,“我在党政综合科工作,有写综合材料和街道综合办文的工作基础,对于政策、文件要求以及相关进展情况都比较熟悉,可以给到居民最新最全的答复;对于比较专业的问题和涉及社区对特定人员的管控措施就要和具体科室或者社区核实,我就会让他们转打到具体科室,但如果电话接不通或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让他们还打回来,我来继续协调和跟进,做到‘凡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1997年出生的徐曦文说“最初投身一线抗疫,有种‘上战场’的激动,随着工作的开展,在和同事并肩战斗中,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却也感觉自己成为了想成为的那一粒光”,“看见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连轴转,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居民们也全力抗疫,我觉得这个时候我只有尽我所能。作为一个青年基层工作者,更觉得自己还有跟多事情可以做好,自己肩上的责任也觉得变重了”。

  50位深圳教师 变身鹤围村数据排查人员

  南都讯 记者方舢 摄影张子珊 “您好!我是鹤围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现在对你进行数据排查。”1月11日,在清水河街道临时搭建的封控区数据排查工作间里,来自罗湖区南湖小学的数学老师罗香莲,已经迅速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中。

  从学校老师,转身奔赴抗疫一线成为数据排查人员,罗香莲只是本次罗湖区火速支援战疫一线的50名教师之一。现场负责统筹数据排查工作的李丹丹介绍,由于深圳市11日报告的4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中,有3例是在清水河街道草埔西社区鹤围村,考虑到数据排查工作量较大、人手较为紧缺的问题,他们接收了50名来自罗湖区7所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紧急培训他们参与数据排查工作。

  莲南小学校长冯永表示:“接到区教育局的通知后,学校很多老师主动报名,今天共有20名教职工来到了现场。”莲南小学体育老师罗攀就是其中一员,1月10日提前放寒假后,他主动报名参与抗疫工作,并一直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今天早上6点13分接到电话,就立刻来了。作为一名教师,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10位10后 包饺煮汤送到抗疫一线

  1月11日,10名来自深圳龙岗区四季花城社区的10后与奶奶们一起亲手包了约900个饺子,并将煮熟的饺子送到四季花城社区一线防疫人员的手中,来表达他们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佩。

  学校放假了,大人们却在防疫一线忙碌着。1月11日,深圳龙岗区四季花城社区10名来自社区亲子社团的小朋友琢磨着怎样为父母、为抗疫助力,做到帮忙不添乱。

  其中,一名小朋友从刚过去的腊八节中得到灵感:做饺子。正好,当天有爱心企业给社区工作站饺子皮等食材。

  下午4点,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找社团会长要来食材和场地,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跟着小区里的奶奶们开始包饺子。在大人的帮助下,他们还做了胡辣汤。

  参与这次备餐的有来自初一的李萌萌同学,她的父母都是社区工作者,最近几天通宵奋战在一线,几乎不着家。李萌萌扛起了家中大姐的责任,主动帮忙带妹妹,帮忙做家务。

  用餐盒装好食物后,一男生担心饺子被寒风吹冷了,毫不犹豫脱下衣服为饺子保暖。

  深夜里疲惫了一天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看到孩子们送来的热饺子后,暖意涌上心头。四季花城社区工作站党委书记肖兰说,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抗疫,饺子吃起来特香,心也特暖。

  采写:南都记者 陈荣梅 受访者供图

  抗疫“母女兵”:隔着一座桥 坚守各自岗位

  南都讯 记者方舢 摄影张子珊 横跨沿河北路的一座人行天桥,连起了罗湖区的黄贝岭与新秀社区。虽然从物理距离上看,通过这座桥,只需要几分钟的步行时间,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分别在新秀社区承担数据排查工作的邱蜀钧和在黄贝岭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孙燕,因为需要坚守岗位,一桥之隔的母女,已经好几天没有见面了。

  “这次疫情波及范围较广,数据排查的工作量较大,7号以来,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我每天要打100多通电话,确保社区里的居民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正在新秀社区忙碌的女儿邱蜀钧说,最近几天,自己回家时已是深夜,妈妈已经入睡,早上离家时又是大早,妈妈还在休息,因此,母女俩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已经好几天没有打过照面。

  女儿工作的辛苦,激励了母亲在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余热的决心。在她们居住的黄贝岭社区,已经退休的妈妈孙燕,加入了卡口值守与核酸检测引导的志愿服务队伍,并拉上了自己的四川老乡一起参与。“社区工作者非常不容易,能力所能及地帮到他们,我也很开心。”

  对于母亲与其他志愿者的付出,邱蜀钧也心存感激:“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相互支持与相互补充非常重要。志愿者和下沉干部一起,把核酸点搞得妥妥的,我们社区工作者就可以放心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排查的工作中去,共同把疫情防控的工作做好。”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