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心书城,作家韩少功新书《人生忽然》分享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韩少功
当代著名作家,先后任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国文艺骑士奖章、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等。作品有40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作家凭什么让人读?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12月3日,著名作家韩少功新书《人生忽然》分享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当天的分享会以“文学的回望与前瞻”为题,由著名作家南翔主持,韩少功以近年观察和思考回应时代之问,两位作家亦展开了关于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的热烈探讨。
继《修改过程》之后,韩少功全新散文集《人生忽然》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在《人生忽然》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视角,展开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人生忽然》收录了韩少功几十年生命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智慧的总结。从1972年的日记开始,《人生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近50年,收录的作品是从韩少功成长期开始,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做出的对社会、对历史、对现实的种种思考和观察。韩少功说:“希望通过这本新书《人生忽然》,和大家交流思想,分享人生,让大家的心灵有所靠近”。
以对时代的精准观察,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韩少功说,《人生忽然》对自己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本书,记录了近年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人生忽然》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收录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万事万物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收录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转型时期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最本真、最深情、最动人的点点滴滴。评论家评价,《人生忽然》回应了时代之问,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存在。
在《人生忽然》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立场,谈历史文化、经济科技,谈城乡建设、时代社会,谈价值主张、道德精神。书中收录有《知识,如何才是力量》《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聚焦:有关的生活及价值观》《文化:迭代与地缘两个尺度》多篇文章。他以文学直抵社会现实、直面人心人性、直问当下未来,通过对各种常识或非常识的拆解和质疑,还原现场,还原人事,还原问题,实现了思想共存和精神包容,扩张了文学的思想承载量和审美张力,他通过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并找回自我的定位和价值。
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川就这样说:“韩少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之深,其实都是能够从‘有趣’反映出来的,而且这种有趣是一种民间智慧的产物。”著名评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则这样点评:“韩少功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当代文学史事实、一份新时期的历史清单、一部打开又合上的新时期文学史大纲。”
深情记录生命历程,与读者分享人生智慧
在谈到新书为什么取名为《人生忽然》时,韩少功说:“《人生忽然》中的‘忽’字有3层含义,这里的‘忽’,一是‘快’,二是‘恍惚’,三才是‘忽然’。”他进一步解释,自己马上就70岁了,“现在回头一想,日子过得很快,忽然地这种感觉迎面扑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你再回头看很多事情,会有一种不确定、不清晰,恍恍惚惚的感觉。“忽然”还有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写作的创新和内省之意,“忽然”不是“忽悠”,要每一篇作品都有感而发,不忽悠读者,不重复自己,真诚和读者交流;“忽然”也是“必然”,没有对文学的执着理想和孜孜以求,没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就不会有忽然而至的创作成绩,写作不能投机取巧,必须厚积薄发,才能达到“忽然即必然,必然即突然”的终极状态。
《人生忽然》中有一篇《长岭记》,是韩少功在知青岁月中写下的日记汇编,时间跨度为1972年3月至1974年12月。韩少功在书中写道:“它们只是一个老人对遥远青春的致敬,也是对当年一个个共度时艰相濡以沫者的辨认和缅怀……”
从1972年的日记开始,《人生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近50年,收录的作品是从韩少功成长期开始,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做出的对社会、对历史、对现实的种种思考和观察,在第三辑“读自己”中,“是几十年生命历程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什么是情商?韩少功在《人生忽然》中说,情商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道德觉悟,一种适群者和利群者的心胸、眼界、性情、能力,一种能推进“合作与友好”的阳光品质。
怎样看待生命?韩少功在《人生忽然》中说:一次性的生命其实都至尊无价,都是不可重复的奇缘所在。且让我们相互记住,哪怕记不了太久,哪怕一切往事都在鸿飞雪化,尽在忽然瞬间。
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过是懒汉们最标准和最空洞的套话
谈及当下的阅读现象,韩少功表示,在眼下这个时代,读书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很多机构,比如政府、大学、企业经常花钱、花人力来动员,有读书周、读书月之类的活动。这本身很奇怪,以前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难道有吃饭周、吃饭月的活动吗?可见人们有了“厌食症”,经常只是刷抖音刷段子,晚上看一眼电视连续剧。这当然也都是文化。问题不在于你是读屏幕还是读纸媒,问题是在我们读书是为什么。现代人其实有很多难题和焦虑,房价问题、孩子问题、国际问题,如此等等。但这些问题怎么样找到解决办法?读书能帮上忙吗?
韩少功说:“可能我的想法不合时宜,还是一直希望文学贴近现场,贴近灵魂,成为时代的精神回应。这种回应当然有多种方式,比方我写过不少小说,以后还会写,但现代人眼下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过剩,是信息量太大、太乱、太杂,需要清理、筛选、组织、消化的能力。那么,做这种事的时候,散文随笔可能就更方便,更有高效率。”
怎样看待个体生命和大时代?韩少功在《人生忽然》中说:一个人生命有限,不一定遇上大时代。同样坦白地说,“大时代”也许从来都是从“小时代”里孕生而来,两者其实很难分割。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过是懒汉们最标准和最空洞的套话。
普通人怎样确立自我价值?韩少功亦动情地写道:当太阳还隐伏在地平线以下,萤火虫也能发光,划出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弧线,其微光正因为黑暗而分外明亮,引导人们温暖的回忆和向往。当不了太阳的人,当一只萤火虫也许恰逢其时。换句话说,本身发不出太多光和热的家伙,趁新一轮太阳还未东升的这个大好时机,做一些点点滴滴岂不是躬逢其幸?这样也很好。
名家评价
中国的文学界很少有思想家,但韩少功必列其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韩少功是富有思辨能力的好手,亦叙亦思,有描绘有分解,他的精神空间和文学空间纵横古今天地,耐得咀嚼,值得回味。——人民艺术家王蒙
韩少功是知行合一的,他力图提供另一种对中国的认识路径,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