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法治蓝皮书发布会暨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举行。
11月10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1年深圳法治蓝皮书发布会暨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本次研讨会发布了《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深圳大学、深圳市委党校、广州大学、深圳市司法局、罗湖区检察院、深圳市法商研究院等十多个单位专家参会。《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深圳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目标,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有新探索,持续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法治蓝皮书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介绍,深圳法治蓝皮书从2014年开始编撰。那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半年后的2015年5月,首部深圳法治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15年)》正式出版,到今年已经连续出版7部。法治蓝皮书以年度报告形式呈现,在回望往期时,可清晰看到从一流法治城市、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到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演进过程的深圳法治发展年轮。
吴定海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正在凸显。社科工作者、法学研究者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法治深圳,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的法治保障贡献智慧。
今年5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围绕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的关键重点,部署了“七个率先”和保障措施共23项任务。不久前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部署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就落实“七个率先”重点任务作出了工作安排。深圳法治建设有了新目标、新部署。丰富、生动的深圳法治建设与发展实践必将为我们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性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一手资料”,社科工作者和法学研究者要努力研究透法治发展的深圳实践,总结好法治创新的深圳经验,提炼出法治发展的新理论,大力推进新时代法学理论创新和规则制度创新,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聚焦深圳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创新立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谈到,《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精心打造,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法学会、深圳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为主要团队的标志性智库成果。蓝皮书既有学术理论专家的分析和预测,又融汇政府及实际部门的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反映了深圳法治创新实践的成效,是全面深入了解深圳法治建设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参考资料和高端智库产品,对助力深圳加快法治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利民介绍,本次出版的《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梳理了深圳在创建法治城市示范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深圳立法、政府法治、司法、社会法治和依法防疫等方面工作基本情况以及法治发展中的突出亮点,敏锐捕捉深圳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新特点,从“法治城市示范”建设的新规划、新计划,记录深圳法治创新发展的轨迹以及法治发展中的种种思考,并从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深圳法治示范城市建设的具体建议,为深圳市紧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发展,加快创建“法治城市示范”提供了智力支撑。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所长李朝晖研究员介绍,《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聚焦深圳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创新立法。2020年,深圳人大立法坚持聚焦改革发展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持续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回应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开放需要、深港合作需要以及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需要。其中,多部立法首开国内地方立法先河,因此,创新成为这些立法的共同关键词。制定全国首部关于营商环境全面性的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深圳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定我国首部个人破产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推动个人破产制度建设;制定我国首部自贸片区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加快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等。这些创新立法以问题为导向,从立法层面回应社会发展热点、难点,促进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发挥,同时也为国家和其他地区立法先行探索、积累经验。
深圳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有新探索
深圳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目标,持续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深圳蓝皮书:深圳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深圳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目标,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有新探索,持续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针对知识产权维权普遍存在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现象,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增强了惩罚性赔偿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完善了行政禁令制度,落实知识产权“快保护”的要求,明确技术调查官职责,还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外观设计类以及部分实用新型类案件实行集中快速审理,提高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审判效率。
严格执法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严厉打击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非正常商标申请代理行为。严格筛查,共查到14件试图将“钟南山凉茶”“新冠消毒”“李文亮”等广为人知的人名或词语用作商标的注册申请,并对这14件恶意商标注册申请第一时间依法集中要求撤回。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强化三级联动执法体系,率先实施专利、商标、版权一体化管理。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开展“铁拳2020”“剑网2020”“蓝天”执法行动,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114件,罚没款441.96万元,其中专利类案件696件,网络侵权盗版案件23件,移送公安42件。以“互联互通、协同共治”为导向,整合多端网络资源,打造“鸿蒙协同云平台”,一个集维权诉求在线保全与鉴权、专业客观评判、全网实时监测、特定传播渠道拦截、侵权产品及行为快速处置、线上快速司法鉴定、侵权行为的快速审判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政企联动高效知识产权在线保护平台。该平台在开展电影版权保护工作、查办“4·16侵犯《流浪地球》著作权案”“有为”全国集群行动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蓝皮书指出,2020年,深圳中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3万件,同比增长90.1%。蓝皮书中亦提到了令人关注的案例,“腾讯诉盈讯科技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文章著作权纠纷案”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法院十大案件。在“OPPO诉夏普案”中,确认了中国法院对标准必要专利全球的许可费率具有管辖权。这是国内法院首次以成文裁定的形式确认中国法院对于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的管辖权。配合《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作出全国首例“先行判决+临时禁令”裁判。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