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国内政产学研各界人士两百余人齐聚深圳,《文化科技蓝皮书(2021)》同时发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1月08日        版次:NA08    作者:谢湘南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以《数字文化产业视野下的传统文化创新》为题展开探讨。

  ↑开幕式上,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仪式。

  以“文化+科技”为特点的“深圳路径”塑造了一方热土的文化自信。11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承办的“2021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数字文化产业”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澳门、广州、武汉、南京、济南等地的文化科技领域、艺术学领域的政产学研各界人士200人齐聚深圳,共同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对话。

2021年是文化科技创新论坛10周年。10年来,该论坛紧扣文化科技前沿和国家方针政策,特别是立足深圳的文化科技融合实践,围绕“产业升级”“文化品牌”“移动互联”“开源创新”“创新生态构建”“数字创意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数字人文与文化创新”“云端与现场”等诸多议题展开研讨,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文化科技创新论坛10周年,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当前,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了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的行动纲领。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既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此次论坛,与会嘉宾围绕着“文化创新的科技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场景”“数字文化产业的区域与行业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也有不少专家和业界人士关注到“数字劳动”“科技伦理”“元宇宙”等新现象和新问题。

  南都记者在论坛现场了解到,2021年是文化科技创新论坛10周年。10年来,论坛紧扣文化科技前沿和国家方针政策,特别是立足深圳的文化科技融合实践,围绕“产业升级”“文化品牌”“移动互联”“开源创新”“创新生态构建”“数字创意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数字人文与文化创新”“云端与现场”等诸多议题展开研讨,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作为论坛的创办人,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已经成为一个集聚发达国家及中国文化产业政产学研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我们期待着文化科技创新论坛能够在十届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办会的模式,全方位地提升学术会议的学术影响力与业界影响力,真正对国家文化强国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文化+科技”为特点的“深圳路径”,塑造了一方热土的文化自信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斌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深圳从经济特区时代到先行示范区时代,文化已成为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的进程中,深圳“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文化特质日益鲜明,在深圳以“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文化新业态为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1%,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深圳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2240亿元,总的规模居全国城市的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北京。

  设计之都见证了深圳建设国际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的不懈努力。“读书月”以“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印证了深圳打造书香社会的高贵坚持。“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将在5年内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充满活力的和现代感的城市文化群落,令人期待和憧憬。

  特区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既彰显了以“深圳观念”为代表的文化自觉,同时以“文化+科技”为特点的“深圳路径”也塑造了一方热土的文化自信,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要素禀赋并不丰厚的城市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成功道路,得到了业界、学界和各级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使得文化科技创新成为备受关注的产学研焦点课题。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位于深圳文化科技实力最强、业绩最突出的南山区,在这里聚集着四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腾讯、华强方特、雅昌、环球数码等一大批文化科技龙头企业,具有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以及文化新兴业态等学术课题的优越条件。早在2011年,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李凤亮教授就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在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并于2012年创办了文化科技创新论坛,今年已经十周年,在国内获得了较大的反响。2021年周建新教授又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和协同机制研究,这充分说明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可。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全面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成果

  

  开幕式上,同时举行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发布仪式。该蓝皮书已经连续九年出版,是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的权威性、原创性、前沿性成果。

  南都记者了解到,该蓝皮书是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现状、应用、理论探索及创新实践的研究报告。2021年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总报告”“产业篇”“政策与法规篇”“技术篇”“借鉴篇”“遗产保护篇”和“大事记”。“总报告”概括性地指出文化科技融合的最新态势和趋势;“产业篇”就文旅、创意产业、数字传媒等面向对科技文化的融合进行了产业视角的关注;“政策与法规篇”关注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政策,在对中外的比较视野下探究产业发展的外源性因素;“技术篇”从不同侧面探究了技术如何驱动行业及其在文化场景中的应用;“借鉴篇”针对境内外加密艺术、数字游戏及数字创意产业等面向提供了切实的数据,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供了借鉴;“遗产保护篇”紧扣传统文化、遗产的主题,关注的是传统与当代科技的融合模式和成果产出;“大事记”针对2021年的年度大事件做了系统梳理。

  《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由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主编,是一本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最新进展,涉及国内外文化科技融合理论研究、政策集成、制度创新与实践案例等多个方面,涵盖基础理论、发展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前沿、创意城市、企业实践等多个研究板块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

  镜头

  以数字人文相结合 讲好中国故事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良文以《中国非遗故事的数字化与虚实合一创新》为题,结合自身实验案例,提出数字化不仅是单纯的数字化,还是一种数字人文结合的体现,我们应注重融合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以数字技术的独特叙事讲好中国故事。郭良文教授认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突出本土特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典藏、虚拟文化融入等科技创新实践,传承“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创新“非遗”故事数字化与叙事结合需构建一个数字化典藏平台。以安徽宣纸、西赛龙舟数字化典藏为例,他阐述了数字化典藏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多元呈现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数字化典藏需借助数字赋能,焕发持久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郭良文教授通过《漠北秋猎》《渔乐》等故宫古画的VR创意和游戏化等案例,突出了“非遗”融入虚拟现实合一的精彩实践,展现了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下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深度融合的魅力。最后,郭良文教授认为应以新兴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打造新的叙事方式,以此提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谢湘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