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住化妆品造假源头需社会合力 如何让更多消费者参与打假?

行业监管需坚持高压打假态势,“清朗”风气也对消费者提出新要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1月02日        版次:NA05    作者:曾美媛 董晓妍 孙小鹏

南都此前报道版面。

南都此前报道版面。

南都此前报道版面。

  日前,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曝光了多款虚假联名高校的化妆品,如“南方医科大学生发液”“广州大学祛斑霜”“暨南大学干细胞因子“等。广东高校成“被造假”高频词,化妆品生产商未经高校授权随意进行联名,产品外包装所示的专利号也多半属于“生搬硬套”。

  在此类造假现象的背后,不仅可以窥见大众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可忽视的国货品牌兴起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难题。而如何“清朗”风气、为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赢得未来,不仅需要坚持高压打假态势,也对消费者个人提出了新要求。

  A 溯源

  “虚假联名”背后是大众需求旺盛和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已大不同。在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逐步开始了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对肌肤的保养。除了近些年来逐渐火爆的医美整形话题,化妆品则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并且消费总量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1224亿元,其中化妆品类消费约294亿元,较2019年1-8月份增长20%。“美白”“淡斑”“祛痘”“去黑眼圈”“生发”等关键词成了大众消费热点,在普通类化妆品起不到明确作用时,不少消费者难免将目光投向看似正规的特殊性功能化妆品,在“试试看”心态的驱使下,纷纷进行购买。

  随着国货品牌不断兴起,大众对化妆品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年轻消费者对国货青睐有加,成为国货消费的重要力量。据《新国货彩妆洞察白皮书》显示,年青一代较70后、60后的消费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他们更强调性价比,而不是洋品牌。这也是近几年来国货化妆品开始放量的主要逻辑,比如珀莱雅、薇诺娜等国货化妆品的销售持续提升,百雀羚等传统国货品牌也逐渐焕发活力。

  而高校之所以频频“被联名“被造假”,也源于高校自身的研发力量在逐步提升,更多有效化妆品被研制出来,使得不法商家瞄准了这部分市场。

  深圳禾正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桂兰向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透露,以广东高校来说,暨南大学在化妆品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有专门的美容产品开发部门,目前产品主要供广州市一些大的医疗机构使用。省外高校方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教授团队也在研究护肤品,并且都在研发自己的品牌。产品功效方面主要是针对敏感皮肤、痤疮皮肤,主打修复肌肤屏障的作用,也包括祛斑、美白类的产品。不过对于这类产品的功效,杨桂兰提醒道,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来。

  

  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利益驱使,行业内难免泥沙俱下

  

  此次被曝“虚假联名”的代生产厂家多数位于广东,如: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广东省是全国化妆品产业第一大省,而广州白云区化妆品行业在全国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步早、规模大,这里拥有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化妆品产业链,集生产、销售、研发、展贸为一体,拥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据白云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白云区共有化妆品经营企业4000余家,占全国数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白云区化妆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总产值101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为11.7%。

  而化妆品业之所以能作为白云区龙头企业并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白云区的重点关注和扶持。2021年6月,广州市白云区推动“白云美湾”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打造全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的目标,持续加大对化妆品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致力于将化妆品产品打造成支柱产业。

  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生产经验,使得广东成为化妆品生产的“最大工厂”,每天至少有数十种新品化妆品在这里生产上市。据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定做一款化妆品一般是5000份起订,工期只要7-10天左右。而在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利益驱动下,行业内也难免泥沙俱下。

  B 现状

  化妆品网销渠道五花八门,线上平台把关未能前置

  

  化妆品“造假”之风难以彻底打击与其流通渠道息息相关,化妆品购买渠道繁多,除了线下商超门店外,还有线上网购平台、个人社交账号等。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近年来收到的投诉案例分析,受投诉的渠道来源多种多样,其中线上平台类占据很大一部分。

  线上投诉之所以频发,与各大线上平台对于入驻商家的产品把关机制有一定关系。以某宝为例,如果商家行为存在违规,相关商品会被进行处理,例如商品下架、对商家行为进行记录到平台大数据中,以及之后的评估数据考核等。商家数据变化会导致商家后续参加活动被提高门槛,投机记录会直接影响流量资源,联动商家浏览量和业绩,若考核不通过也会被平台淘汰。

  看似规则很严格,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台更多的是对已经被投诉、被曝光的违规产品的惩罚,而如何让违规产品一开始就被拒绝在平台之外则没有作出严格规定,让更多假冒伪劣产品有了流通的机会。

  

  “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非专业购物平台仍待纳入监管

  

  在当前网络营销份额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020-2021年度》显示,全省各市已对52202家经营企业开展了监督检查,责令2625家企业整改,对1463家企业立案查处。针对线上销售平台,重点开展了“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网络销售化妆品专项整治等工作。据统计,在“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网络销售化妆品专项整治工作中共摸查全省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257个,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店)1879家,自建网站或其他网络服务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者2451个;清理违法化妆品398批次,依法移交或查处省内外问题产品50批次。

  而还有更多非专业购物类网络平台难以完全纳入到监管中。以微商为例,在近几年也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聚集地,想要开店做生意,可能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账号。此前曾有大量新闻报道过微商“三无面膜”“三无面霜”,以及其他非化妆品类“三无”产品。这样的经营模式往往要依靠消费者向微信平台举报,给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被动性和滞后性。

  C 趋势

  化妆品行业“清朗”未来,对消费者也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不断作出了新要求,行业成长逐渐告别粗制滥造的野蛮生长模式,保护好产品研发技术,保护好消费者的个人权益,成为当下紧迫课题。

  除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持续探索长效监督机制,坚持高压打假态势以外,消费者个人也需要把责任意识与自身利益紧密联系。作为消费者,购买正规产品是对假货说“不”的第一步:

  购买化妆品时一定要选择有准字号的产品,或者具备国家CFDA证书的产品。同时,消费者在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指出:“若消费者遇到造假情况,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如果职能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对方造假的范围较为广泛,或获利较多,涉嫌构成刑事案件,则可以移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查处。”

  为了鼓励消费者个人参与行业整治,如今,广州白云区制定了打假举报奖励办法,以最高50万元奖励调动全社会打假积极性,探索建立针对出租屋、物流运输、专业市场等三个重点领域或环节的打假控假管理意见,还创新性地推动全国首个政府专属微信打假通道落地。

  出品: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

  撰文: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 曾美媛 南都记者 董晓妍 孙小鹏 实习生 程艺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