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岗千名新教师岗前培训收官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内生力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31日        版次:FT07    作者:王童

  幸福龙岗,教育领航。

  “小时候很少在课堂中看到电子产品,也不知道手机微课,随着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一直生长在龙岗,求学于深圳的深二代梁逸菲感慨,在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中接触了一系列手机微课,掌握了不少新技能。像梁逸菲这样的龙岗学子不仅享受到了龙岗教育信息化发展福利,更受益于这里不断加快的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让她在家门口完成了大学学业。

作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之一,她通过了龙岗区教育系统校园招聘,完成了为期5天的系统化、精准化岗前培训,这位年仅22岁的姑娘在开学后将成为一名班主任。

  培训规模历年最大

针对新教师群体需求和特点精准实施培养

  

  随着龙岗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龙岗教育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近三年数据显示,2019年龙岗区教育系统招聘应届毕业生248名,2020年455名,2021年达到1000人。今年的1000名毕业生90%来自世界名校、双一流A类院校、重点师范院校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82%,博士11人。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龙岗区新教师培训已形成体系化、系统化模式,针对这样的群体需求和特点来精准实施培养,并不断优化升级。”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肖红春认为,单一的“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的新教师群体。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是全国区县级教师培训示范机构,近年培养了300多位专家型教师,涌现出了90后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显著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龙岗模式”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已为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共139个地区提供了示范推广指导。

  据介绍,本次1000人的新教师培训规模为龙岗建区2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为了确保培训实效,提升新教师的自主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发展中心将1000名新教师分为7个班级、128个小组,同时精心遴选组建了29个学科培训专家团队,实施分学科、分学段、分专题的精准培训。

  

首创“1+2”培训体系

内驱型精准赋能培训为新教师铺设可预见的成长赛道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周期培养模式,实施内驱型精准赋能培训,新教师培训分为岗前入职培训、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培训、教育通识专业能力培训以及十项全能达标考核。新教师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达标考核时间,快速实现从“生手”到“熟手”的蜕变。

  本次岗前培训精心设计了通识和学科共6大板块的内容,6位专家名师开设6场通识课程专题讲座,来自29个学科专家团队的190位学科授课专家开设了具有针对性的专属学段学科190场专题讲座。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创性探索出了“1+2”培训体系——即1个牵头团队(区教师发展中心)+2支专业团队(学科专家团队+引航专家团队)的项目融合模式。学科专家团队由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核心成员构成;引航专家团队由往届新教师培训中的60位优秀教师组成。本次项目融合式培训实现了三个培训的融合:新教师培训、学科专家培训、引航专家培训,打造了强有力的学科专家团队、引航专家团队和新教师团队。

  内驱型精准赋能培训的过程,在参训教师看来,就是一场学习通关的“升级打怪”,完成十项能力过关考核,即可以结业申请更高一级的学习与考核。这样,老师们既有“我的成长我做主”的自由和掌控感,也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快的发展路径。教师晋升由“评选+周期培养”向“五阶考核达标认证”机制转变,切实解决了梯队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问题和动力问题,因此,教师的成长周期大大缩短,本次培训专家团队中已有了90后的身影。

  今年是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解慕宗老师执教的第九个年头。从斩获省、市乃至全国多项大奖,到发表几十篇论文、专著,解慕宗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功力”飞速提升,已成长为龙岗区专家型骨干教师。天成学校卢天宇老师,工作刚满十年,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32项,发表文章50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已成为区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和2021年深圳市“年度教师”。他们都表示,正是参加了龙岗教育系统新教师培训坚定了职业理想,内驱型精准赋能培训,又让他们步入成长快车道。

  

拓宽新时代教育视野

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在开班典礼上,龙岗区教育局局长丁左发向新教师们介绍龙岗教育发展态势。梁逸菲的父亲在龙岗从教27年,也是龙岗教育生态变迁的见证者: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龙岗师资来源从专业院校扩展到综合性重点院校;教师学历层次从中专逐步过渡到本科再到硕士、博士;随着区内学校数量、体量不断扩张,教师队伍规模也不断扩大。

  为了给新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职业规划,龙岗区教育局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政涛教授作在线专题讲座。对于一名初任教师,李政涛要求做到“六个读懂”——“读懂学生、读懂时代、读懂国家、读懂课堂、读懂理论、读懂名师”。他说:“一个有大视野、有大眼界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大格局的学生。身处于深圳这个自带大视野的先行示范区,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梦想与之匹配。”

  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赵怡涵,在进入某著名技术有限公司最后一轮面试时才意识到,性格外向的自己可能并不适合一直埋头实验室做技术研发。朋友建议:“你这么积极热情,喜欢和人交流,不妨做老师?”于是他在半年的教学实习后喜欢上这个职业,通过5天的岗前培训,赵怡涵进一步实现了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认定教育就是自己终身的事业。

  

巧设高强度“游戏规则”

驱动新教师主动“卷入”团队学习

  本次培训采用任务驱动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和考核是输入加输出相结合。肖红春表示,充分激发、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教师培训的底层逻辑。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搭建了“四课三平台”,新教师们不仅体验到这里成熟的教师成长体系、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和浓厚的教育教研氛围,更提升了加盟龙岗教育大家庭的归宿感、认同感。

  该中心名师培养项目负责人雷斌在培训中强调,当教师最重要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知识间的联系。希望新教师们在培训当中掌握链接、沟通的能力,如与世界和未来连接的能力,与同伴、专家、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沟通的能力......经过5天的培训,新教师建立了分工明确的自主管理模式,形成了学习氛围浓郁的班级文化。各项活动都涌现出异彩纷呈的小组优秀作品,团队凝聚力在实践中大大增强,线上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分享热闹非凡。5天里,新教师们共完成128份团队海报设计,512篇团队美篇,1000份个人才艺展示微视频,120万字培训心得......

  从组长到班长到竞选为大班长,这5天对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梁梦君来说,可谓任务爆棚。“一开始以为培训仅是讲座,听听就好,结果发现形式多样,班级管理模式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她说,每一个培训环节都有相应的任务设计,激发大家对团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每个人都被卷入。梁逸菲说:“开始觉得展示视频很难完成,但团队合作效率非常高,我们的作品采取吐槽大会的形式,分工写台词,完成后效果还不错”。

文:王童 制版:柴华 刘艳兰 刘畅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