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城市 深圳应制定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专家建议深圳保持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势头,权益均等化更有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17日        版次:NA08    作者:张小玲 程昆

  

  5月15日,《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深圳是最有吸引力的人口流入城市之一,2010年到2020年人口增加约714万,为全省最高。同时,深圳年轻特质进一步彰显,15-59岁人口占比79.53%,接近人口数八成,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大专及以上)人数达28849人,为全省最高。随着深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以及近年来引才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年轻人口依旧是深圳的核心力量,人才源源不断涌入深圳。

  人才流入的天然优势:

国内大城市的“入户政策洼地”

  深圳对人口流入的政策经历了宽松——调控——进一步宽松的发展阶段,整体上,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是最为宽松的,且对所有群体都很友好。

  改革开放以后,深圳经济和人口同时增长。而因人口过快增长,就医就业治安社保等社会矛盾压力突出。2005年8月,深圳出台实施“1+5”系列人口政策,对外来入深人口将施行“控制”政策,

  随着城市的发展,为解决人口结构严重倒挂,更灵活地引入人才,在“1+5”政策实施10年后,也即2016年8月,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当年,深圳实际户籍人口就达到385万人,对比上一年增加了30万,增速8.3%,超过此前两年,随后进一步增长。

  深圳实施“大专落户”后,广州在2020年底出台政策放宽对全日制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资格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同年,上海则放宽对清华北大、上海985高校以外的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落户条件,范围扩大至在沪的“双一流”高校。

  

入户政策下一步怎么走:

“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

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圳“综改方案”也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完善居住证制度,鼓励根据实际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

  从国家层面来讲,在“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到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包括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等。

  对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认为,深圳的户籍制度调整离不开国家大政策背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受城市自身资源约束,公共服务待遇标准也有差异,要逐步通过自身资源供给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王梅认为,深圳属于超大城市,“纲要”提出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是对积分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深圳未来的积分政策调整可以朝这个方向进行。

  “纲要”提出,“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王梅建议,深圳本身土地等资源有限,对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可以在深圳都市圈等更大范围考虑公共服务,实现教育医疗互认,人口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比如深圳最近实现参保人省内就业流动无需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就是统一管理的一种趋势,在广东省内实现公共服务的便利和均等化。

  面对教育这样的公共服务,王梅认为,深圳这几年发展教育决心很大,面临着规模起来后实现优质教育均等的问题。

  

服务权益均等化

更有利于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广大来深建设者们的拼搏与奋斗。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人口仅有30余万人。而历经40年发展,深圳已成为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人的超大型城市,正是资本与劳动力不断向深圳流动、集聚,推动了深圳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带来巨大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倒挂现象一度颇为突出。为了给非户籍常住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近年来,深圳持续推进包括教育、就业、社保、医疗、计生、公共文化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王梅指出,户籍因绑定了各类公共服务待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妨碍了劳动力的流动。比如说早年很多城市在正规就业、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都要求具备当地户籍身份,非户籍人员无法进入正规就业市场,劳动力也就不能自由流动。

  而在深圳,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推行,深圳户籍和非户籍差距在逐渐缩小。王梅表示,深圳在就业、社保、上学等事项上,在多年前就没有了户籍限制,正是这种公共服务权益的均等化为劳动力流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保证劳动力要素的合理畅通有序流动,仍将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此,王梅认为,深圳仍要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她建议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梯度赋权制度,或在条件成熟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这些举措都将更加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统筹:南都记者 张小玲

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程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