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通过轨道交通硬联接 各城市加速“合体”

政协委员建议深圳都市圈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服务合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17日        版次:NA04    作者:张艳丽

  深化临深地区城际铁路枢纽规划布局、跨市城市轨道对接整体方案,是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关键一步。图为2020年10月19日,属于穗深城际南延线的前海站正在进行车站维护结构的施工。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综述篇&交通篇

  5月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新一年度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提请大会审查的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来自官方权威渠道的深圳都市圈消息频出,释放出清晰的信号:深圳都市圈真的来了。

都市圈的概念并不算新鲜,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等世界级都市圈早已名声在外。但在国家政策风向引导下,最近两年,都市圈的提法在国内强势崛起。对发展规律的顺应,有国际经验的参考,切中地方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让都市圈规划建设迈入国内深度实践的阶段。

深圳都市圈的提出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便是用都市圈的新维度去重新审视过往区域发展与合作,未来在更宽领域进行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协作。

  “我每天步行10分钟从东莞‘跨城’到深圳,再乘坐公交到坪山上班,不堵车的情况下,路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有时自驾会提前出发,绕开早高峰。”家住东莞凤岗大运城邦的吴先生,每天过着这样的深莞双城生活。他期盼,临近东莞凤城的深圳地铁16号线能早日建成通车,像他这样居住在临深片区的人,可以深莞同城化便捷出行。

城市融合与否,交通是先行信号。从穗莞深城际建成通车,到赣深铁路、深茂铁路、深汕高速改扩建等铁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从国家交通运输部支持深莞惠协同开展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到深莞惠三市市长齐聚,研究推进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今天的深圳都市圈城市,正在通过交通硬联接加速“合体”。

    短板:

深圳对外轨道交通通达性不足

  

  家住东莞凤岗大运城邦,工作在深圳坪山的吴先生,每天需要步行10分钟“跨城”至龙岗天安数码城站,搭乘公交线路M317,耗时近一个小时抵达坪山上班。选择自驾时,吴先生则要提前出发,避开早高峰拥堵期。他期盼,在建的深圳地铁16号线可以尽快通车,同时也盼着地铁10号线可以尽快东延至东莞凤岗。

  “先坐地铁3号线到龙岗双龙,再转公交到惠州小径湾,特别的不方便。”已经退休的郭先生早年在深圳工作,后来选择在惠州置业开始退休生活,但也要经常往返深惠两地,帮女儿照看孩子。他期盼着连通深惠的城际铁路能尽快开通,这样像他一样居住在临深片区的人,出行可以更便捷、选择可以更多样。

  事实上,临深片区的轨道交通对接一直广受关注。近年来,由于高企的房价压力和生活成本,越来越多的人像吴先生、郭先生一样,选择在东莞凤岗、塘厦,惠州惠阳、大亚湾等临深片区置业。根据公开数据,仅吴先生所在的大运城邦小区,就有超过95%的住户来自深圳。“小区停车场都是粤B牌,下班回去晚的话都很难找停车位。”

  东莞、惠州居住,深圳工作的双城生活,也带动着深圳都市圈出行越来越活跃。根据官方公开数据,预测到2035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约为现状的4.8倍。

  深圳市政协委员吴定海认为,从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都市圈的经验看,产业和人口在都市圈内自由流动是一个普遍规律,也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而公共服务合作是大湾区都市圈发展的前提。正是由于交通和公共服务壁垒的消除,才使得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圈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群内部自由流动,推动了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轨道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优先选择。吴定海建议,要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服务合作。鉴于湾区内部交通的巨大体量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湾区内部亟须规划建设兼具地铁便捷和高铁速度优势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以满足湾区内部大规模人口的日常通勤和商旅需要。

  但从现实来看,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对外轨道交通通达性依然不足,甚至还有些不顺畅。受制于建设时序、跨市协调对话机制、建设运营利益分享模式等条件约束,深圳面向城市群、都市圈的区域交通联系仍依托于传统路网主导模式,还不能比肩国际一流城市群、都市圈。

  

  布局:

与周边城市共同深化区域城际铁路网络规划研究

  

  与吴定海观点相同,在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轨道交通不仅可以改变都市圈人的出行方式,也将为城市布局、城市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发达的轨道交通,城市之间快捷连接,城市的边界自然就模糊了,也将为产业的拓展开拓新的空间。

  不过,对于深圳交通枢纽和通道辐射能级偏低等短板,深圳官方早已认知,并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对外延伸。今年4月公布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推动深圳市域范围内的城际铁路建设,与周边城市共同深化区域城际铁路网络规划研究,促进区域发展要素向城际铁路网络集聚。

  深化临深地区城际铁路枢纽规划布局、跨市城市轨道对接整体方案,则是深圳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关键一步。根据相关规划梳理可以发现,到2022年,深圳至少有9条地铁线的终点会在各个方向到达深圳的行政区边界。在深圳西部,即将建成通车的20号线、正在建设的12号线,和已开通的11号线在沙井、松岗与东莞长安交界处;在北部,正在建设的6号线支线连接光明与东莞黄江,已通车的4号线、10号线临近观澜、平湖与东莞凤岗交界处;在东部,建成通车的3号线,和正在建设的14号线、16号线则接近龙岗、坪山与惠州惠阳交界处,并预留了延长至惠州的条件。

  此外,深圳也在推进一批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年1月,深汕铁路正式开工,这条深圳都市圈内的交通大动脉,将串起深圳、惠州、深汕合作区,预计2025年建成后,全程耗时大约40分钟,从惠州南站到深圳最快只要10多分钟。

  根据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还将开工建设深惠、深大等城际铁路。备受关注的赣深高铁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该线路连接江西赣州与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等地,可实现深圳至赣州2小时,到河源1小时,到惠州半小时。由深圳市主导建设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正全面提速。

  

  变化:

都市圈城市间互动和对接紧锣密鼓

  

  “深圳都市圈给深圳和都市圈各个城市的再发展带来了空间和土地资源实施整合、共享、高效利用的绝佳机会。”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事实上,深圳周边的城市很早就开始全力向深圳“靠拢”,吸纳深圳的优势来发展自己。

  自去年以来,深圳都市圈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对接越发紧锣密鼓。去年9月,东莞明确提出临深九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示范区”。即便是不在深圳都市圈范围之内的中山,也借着在建的深中通道,“赋予”临深片区中山翠亨新区和马鞍岛更高的价值。

  今年4月初,深莞惠三市领导在深圳联合召开了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其中首次提及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被视为深圳都市圈建设中,打破城市间的体制机制壁垒的尝试。同时,会议决定2022年前开工建设10个城际铁路项目,其中9个新开工项目“点名”由深圳市牵头推进。

  一个月之后,惠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据悉,这是以惠州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方案文件。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则是方案提及的重点部分。方案明确表示,将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开工,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同时,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在宋丁看来,惠州出台的“入圈”深圳都市圈方案,既是惠州在都市圈问题上坚定落实“政治站位”的决心书,也是推进深惠建设密集城际交通系统的设计书,深圳都市圈不再是一个空泛的“蓝图”。“就深惠两城来说,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轨道上的深惠关系’是特别值得期待的。因为,一旦轨道交通系统建立起来,深惠之间大规模的科技、经贸、产业、消费等等的多元互动合作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