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深圳将这样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28日        版次:NA02    作者:张艳丽 张一鎏 张小玲 张馨怡 邱墨山 何思敏 王睦广 程昆

  <<上接01版

  报告亮点内容解读

深圳进入黄金发展期

报告: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解读: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大跃升。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于亚洲城市第五位。但正如报告中所提及的:深圳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比如,深圳在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创新要素集聚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国家战略相继落地,使深圳成为国家多重战略的交汇地。对于深圳而言,借助重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动能和有力支持,加快补齐原有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报告: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切实担当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解读:当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势在必行。报告中不单提出未来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等目标,还就如何提升深圳创新能级做出具体工作部署,包括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等。这意味着,深圳构建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行动将持续,而这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

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

报告: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性、引领型改革。

解读: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落实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不断健全授权事项清单机制并滚动更新实施,确保202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战略战役性改革不同于小修小补、小打小闹,标志性成果意味着高含金量,深圳必须扛起责任,作出示范,形成经验。

打造深港“双城经济”、讲好“双城故事”

报告:做强香港-深圳这一极,着力打造深港“双城经济”,讲好“双城故事”。

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香港-深圳这一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支撑引领作用。毗邻香港是深圳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能扮演的“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无可替代,且香港也有自身产业优势特色,深港两地在科创、文创、现代服务业,以至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都有很大合作空间。

围绕打造深港“双城经济”,报告中就推进制度规则一体化衔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推进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作出具体部署。未来随着“一体化”的推进,深港两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也将更上台阶。

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

报告:坚持面向全省,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创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解读:2015年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时,深圳都市圈的概念还未提出。而如今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折射出深圳城市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对于深圳而言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也要求深圳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全省的发展。近期,《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印发,当中就提出要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能级,积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广州、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加快发展。

深圳都市圈包括了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河源、汕尾等两市的都市区部分。都市圈的规划建设,着重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

报告: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和“高中园”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解读:“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简单一句话彰显了担当。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民生幸福标杆,其中就包括学有优教,相对于学有所教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依托城市的财政实力,近年来,深圳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有大手笔的投入,但目前在数量和质量结构上,与社会的高期待仍有一定的差距,与教育资源相关的学位房、学区房等问题也成为社会焦点。未来五年,深圳将在学有所教、学有优教上更好补齐欠账,回应市民的诉求。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报告: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

解读: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深圳在消费业态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环境美誉度等方面走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从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着力,才能实现全面提升。深圳在争当服务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先行示范者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碳达峰引领绿色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解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深圳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但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报告中就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做出部署,明确以碳达峰引领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可行方法。

统筹:南都记者 王睦广 程昆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张一鎏 张小玲 张馨怡 邱墨山 何思敏 王睦广 程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