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发布GEP核算制度建设成果,科学算清“生态账”

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分析工作正在进行,力争6月发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24日        版次:NA02    作者:程昆 刘有志

深圳通过建设GEP核算制度体系,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图为深圳梧桐山盛开的毛棉杜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河湖泊究竟价值几何?深圳通过建设GEP核算制度体系,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核算“生态账”,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推动深圳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月23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市统计局副局长王新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介绍了深圳市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相关情况。

热点话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建设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有何重要意义?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表示,GEP核算体系弥补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通俗来说,就是以科学的统计方式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同时,城市GEP核算将城市生态系统视为核算整体,通过定量核算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效益、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GDP勒上生态指数的缰绳,形成以GDP增长为目标、以GEP增长为底线的政绩观,是推动高质量增长,促使政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政府决策不偏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近期,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和“碳中和”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余璟表示,建立GEP核算体系将成为深圳以先行示范标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深圳探索

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

在GEP核算领域,深圳起步较早。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发布会上介绍,早在2014年,深圳就以盐田区为试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工作机制。从2014年起,全市至少有8个区先后开展了GEP核算的探索。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调研论证并加强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城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和调查方法,系统分析了全市生态系统格局并掌握了全市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功能数据,摸清了全市生态家底,为全市GEP核算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2019年,深圳GEP核算工作被纳入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及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要求,“深圳探索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

得益于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张亚立表示,目前深圳已经完成了GEP核算“1+3”制度体系的建设,高质量完成了“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的任务要求。

全国首个

深圳建成完整GEP核算制度体系

深圳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体系是全国第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该体系以GEP核算实施方案为统领,以技术规范、统计报表制度和自动核算平台作为支撑,其中多项内容属全国甚至全球首创。

今年2月9日,由市生态环境局与统计、发改部门联合出台的GEP核算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圳开展GEP核算工作制度化运行谋划了一张总体施工图。方案(试行)明确了核算的方法、规范了核算流程、理清了部门职责。

2月23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深圳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是全国首个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的GEP核算规范。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在发布会上指出,该规范是深圳近6年GEP核算工作的经验总结。随着标准的出台,将使GEP核算过程更加透明化、清晰化和规范化,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衡量“绿水青山”价值。

2020年10月12日,市统计局批准实施了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19年度)。将200余项核算数据分解为生态系统监测、环境与气象监测、社会经济活动与定价、地理信息4类数据,全面规范了数据来源和填报要求,数据来源涉及18个部门,共有48张表单。该报表制度也是全国首份正式批准施行的GEP核算统计报表。

2020年8月,深圳率先上线了全球首个GEP在线自动核算平台。该核算平台设计了部门数据报送、一键自动计算、任意范围圈图核算、结果展示分析等功能模块,可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和核算结果一键计算,极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深圳连续开展了年度GEP试算分析。张亚立表示,按照现有统计制度体系规范,深圳GEP核算充分利用了全市连续多年高精度的生态系统分类解译数据、高密度的气象监测数据、精细化的人口网格数据和较详实的实地生态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权威性。

城市影响

推动GEP核算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

GEP核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应用。深圳已经建立了“1+3”核算制度体系,对城市发展将带来那些影响?未来将在那些领域推广应用?

张亚立回应指出,实施GEP核算可以动态地评估深圳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效果,并定量化展示,这有助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发挥绿色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尤其深圳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建立GEP核算制度体系,探索实施GDP和GEP双核算双提升,更能体现深圳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理念。

未来,深圳还将加快推进GEP核算的四进工作,即进监测、进规划、进考核、进决策。具体而言,就是把GEP的相关指标和要求纳入到生态环境常规监测体系中;把GEP提升任务纳入重点规划;将GEP核算的结果和提升的要求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去,以及将GEP影响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到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

张亚立透露,近期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发改委、统计局正在开展2020年GEP核算工作,并编制统计分析报告。力争在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发布2020年GEP核算结果,通过GEP数据反映深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知多D 什么是“GEP”?

日常生活中,人们或许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更加耳熟能详。它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与GDP的概念相类似,GEP又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它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

  采写:南都记者 程昆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