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峦街道为“三小”场所安装超3000套智能烟感器

可实时监控、远程预警,起到“防火、防盗、防违规住人”的作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31日        版次:PT07    作者:曾海城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持续排查“三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探索出“四色、两防、一感通+点对点宣传”治理新模式,基本构建了“三小”场所“闭环治理”体系,今年在辖区“三小”场所全覆盖安装智能红外烟感火灾报警器3300余套。

将“三小”场所安全等级划分为四种颜色

“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的简称)普遍存在基数庞大、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管理、整治、宣传较为困难,经常性出现违规住人、明火做饭、违规用电等事故隐患,火灾事故易发多发,历来是消防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马峦街道针对辖区内2174家“三小”场所消防安全,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通过流程再造、关系重塑、资源整合等机制建设,从根本上释放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同时运用科技思维,探索出“四色、两防、一感通+点对点宣传”治理新模式,基本构建了“三小”场所“闭环治理”体系。2020年实施以来,辖区“三小”场所未发生火灾事故,治理效果显著,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马峦街道打破“条块分割”壁垒,整合街道城管、网格中队、消安委办及社区安全办、治安队等力量,成立每个社区50-60人的“一支队伍”,明确由各社区党委副书记担任队长。该支队伍是街道安全整治“拳头力量”,聘请安全专家辅助重点场所、风险较大场所巡查,实行“全面覆盖、采办结合、闭环处理”,以“敢较真、敢碰硬、破顽疾”作风全面排查、消除隐患。科技发力,夯实“技防”基础。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开发“小安检”专业消防平台系统,辅助“一支队伍”开展巡查,有效实现了“一场所一档案”消防管理数据化,台账资料清晰全面,准确追溯“一支队伍”排查内容、巡查频率、隐患整改等信息,压实巡查人员监管责任。

在“两防”基础上,马峦街道按照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标准,将“三小”场所安全等级划分为红、橙、黄、绿四色,其中“红色”表示违规住人、明火做饭、电动车充电等禁止类店铺,“橙色”表示储存、售卖、使用危险化学品及动火作业等危险类店铺,“黄色”表示存在安全隐患的一般类店铺,“绿色”表示符合规定的安全类店铺。实行“巩固绿色类、整顿黄色类、严查橙色类、杜绝红色类”举措,依照分类情况确定巡查频次及整治力度,实现分类管理、精准治理。

智能红外烟感报警器可连接社区安全平台

马峦街道在辖区“三小”场所全覆盖安装智能红外烟感火灾报警器3300余套,可以有效检测室内烟雾浓度变化、探测人体存在,做到实时监控、远程预警,切实起到“防火、防盗、防违规住人”的作用。同时,将红外烟感连接到街道指挥信息平台和社区智能安全管理平台,安排“一支队伍”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可及时将警报信息传送到指挥平台和当事人手机,保证迅速出动处置,实现“一感通”快速连锁反应。

马峦街道还成立“八进”宣传队,逐家逐户到“三小”场所进行“点对点”宣传培训,以面对面、“一对一”现场宣传模式,送知识、强意识、增技能,深挖“三小”场所业主思想上“不重视消防安全”和“不懂得消防安全”的隐患,让重安全、懂安全、保安全成为新风气。实施以来,已基本实现了辖区“三小”场所“全覆盖”上门宣传,培训从业人员3800余人次,极大增强了群众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据马峦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马峦街道坚决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坚持改革创新、建制规范,运用“机制+科技”大安全思维,释放基层治理效能,真挖深挖各类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构建“全方位、无死角、重保障”新机制,力争不漏一患、不留一患,有效提升辖区本质安全水平,织牢“机制+科技”的“安全双丝网”,保障了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