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打造智慧工地样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30日        版次:NA07    作者:谢湘南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西园。

党群服务中心

义剪活动

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光明区公常路与光侨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44.71公顷,总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主要包含“医、理、工、文”四大学科组团及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综合服务大楼等建筑。项目概算约119.8亿元。该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2019年8月,首批交付单体学生宿舍封顶;2020年8月,首批生活区、公共及教学楼交付,2020年9月首批实验楼交付;预计2021年6月,全部建成交付。项目建成后可容纳本科生10000人,研究生10000人。

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党建工建双融双促”见成效

2020年是中山大学·深圳项目的关键一年和攻坚克难的一年,项目组组织咨询、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严抓疫情防控工作不松懈,主抓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支付等关键工作不放松,解决了中山大学·深圳项目推进过程中碰到的一批难题,取得较好成效。成效主要体现在:2020年全年投资完成31.5亿元;顺利完成了项目首批交付目标和理工科组团(一)建筑单体的交付任务,交付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有力确保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今年9月份首次开学开课的需求;质量、安全可控,党建工作被工务署党组授予党建引领攻坚项目,项目临时党支部还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工建双融双促”的党建+活动,形式新颖、助推生产效果较为理想,发挥了“党建引领攻坚克难 需求导向助推生产”的效果。

推行“党员积分制”,党建引领工程出成效

中山大学·深圳项目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工作强度高。为有效缓解建设过程的施工压力,打造良好士气,营造持久长效的攻坚氛围,动工以来,项目临时党支部围绕“党建促工建”,大力发扬党员的表率性与号召力,不断提高党员同志在一线生产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出镜率”,引领团队士气,鼓舞干劲。为了激发党员同志热情,向支部提供稳定的内驱动力,项目临时党支部提出“党员积分制”,以中建八局党小组作为试点,将理论学习、工作服务、安全生产、廉洁自律等内容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营造氛围、积分兑换、排名争优等方式,提高党员“亮身份、提热情、勇担当”的积极性。

“党员积分制”的推行,关键落脚在对施工一线的推动与提升上。围绕“理论学习、工作服务、安全生产、廉洁自律”,项目按促进一线生产的重要性划分分值,前三项每项满分30分,最后一项满分10分。每一项再细分为不同的评分标准,按完成程度考核评比。并将农民工党员纳入统一管理中,鼓励农民工党员主动参与组织生活,不让一名流动党员脱离党组织的指导与关怀;通过“党员积分制”与“行为安全之星”的双重激励,鼓舞农民工党员在工友身边做示范、当先锋,主动引领指导工友们的安全行为规范。同时也借助农民工党员在工友群众身边的优势,了解工友在工作生活上的建议意见,鼓励农民工党员在与支部谈心交流时及时反馈,为支部做好后续服务保障,打造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现实依据。复工阶段,项目支部将“党员积分制”与“党建+”工作制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党员行动积极性及对现场生产的推动效用。

“党建+”活动促进工程质量创新

中山大学项目为打造与落实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将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党建品牌,项目临时党支部采用“1+4”共建模式,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建筑工程管理站牵头,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共建,各单位党员凝心聚力,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例如上海宝冶承建的中山大学·深圳(Ⅰ标)项目为36万平米的大体量装配式建筑,党员们为了响应国家推行装配式政策,积极成立装配式综合施工技术创新工作室,自创建以来,创新团队紧紧围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材料、节点、设计、施工、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等技术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解决连接、检测、节点设计、智能生产、精益建造等关键问题,建立起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建造体系,并获评“广东省工业系统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项目临时党支部还整合街道办、社区、中山大学以及中大附属第七医院等单位的资源,从治安联防、信访、举办夜大、讲党史课程、义诊就医、义剪等方面,通过党建工作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与市水务局、区环水局及市供电局等单位进行党建互动,剖析项目重点、难点寻求针对性指导建议,以党建促进业务,实现成果共享,发展共赢。

自从今年中山大学项目临时党支部成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党组首批授予的党建引领攻坚项目以来,项目临时党支部在项目书记和支委的谋划下,按照“党建引领攻坚克难 需求导向助推生产”核心思想,开展了一批高质量的“党建+”活动,比如“党建+清理清扫”、“党建+疫情防控”、“党建+治安防控”、“党建+质量教育”、“党建+安全检查”等,因地制宜、符合实际,一定程度上切实发挥了党建引领攻坚的效果。

智慧工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打造智慧工地是项目开建以来的一大特色。智慧工地充分利用物联网、BIM、智能预警监测、报警事件处置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项目各标段现场信息化数据集成,构建智能远程集中监管体系系统。智慧工地的一项重要表现便是BIM技术的充分应用,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通过BIM模型创建,发现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优化方案,减少后期现场施工过程中因设计造成返工的成本。截至目前通过BIM累计发现并解决了一千多个设计图纸问题,缩短了施工工期。初步估算为项目节约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约600万元。

通过BIM模型深化,发现现场施工中部分存在无法施工或难以施工问题,通过BIM问题报告与设计方沟通后得到解决。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BIM实施应用为项目荣获2019年第九届龙图杯管理组一等奖、第十届创新杯工程全生命周期-房建类一等奖、第十一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工程建设综合BIM应用二等成果、2020“SMART BIM”智慧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服务认证-荣誉白金级和2020年第九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优秀奖。

智慧工地中的数字化监控、视频监控能高效协调各参建工作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并事先控制。每月定期航拍中大项目,并制作相关视频。在几分钟内能让人了解整个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

无人机全景球应用可以随时查看项目当前重要设施设备位置及关键信息,做到各类信息有迹可循、有迹可查;另外加入的评论及点赞功能,可提高公众关注度与参与感,并大大减少了项目工作人员与其他各方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项目特色

(1)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光明科学城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重要环节,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医、工、文、理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建设是深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举措。力争通过10年左右努力,将深圳校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若干学科水平居于国内国际前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成为支撑引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2)本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在建设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多项引领。积极响应住建部关于推行全过程咨询模式的政策精神,在本项目率先采取全过程咨询模式、推行EPC总承包模式、践行生态建设理念和建筑产业化理念,本项目3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采用装配式建筑,充分体现了节能、节地、节材理念。

文:谢湘南 制版:陈欣 刘艳兰 陈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