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脏!乱!差!”、“骗秤、鱼腥味、脏水浸脚”是大部分人提到农贸市场的第一印象,可如今走进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的上沙综合市场,市民对农贸市场的看法有了180°的转变——清爽洁净的地面,整齐有序的档口,一块块实时滚动着菜价和食品抽检结果的电子显示屏……沙头街道通过改造升级辖区内6家农贸市场,让“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居民:环境清新,菜品放心
“以前我不爱逛菜市场,地面污水横流的,气味也不太好闻。”参观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辖区居民朱女士感叹,现在市场的环境可以媲美超市,“不仅卫生干净,而且还没有异味。”
已经改造完成的上沙综合市场建于2006年,由于早期通风、采光、排水等设计不够合理,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后,排水系统极易堵塞,导致地面积水不断。在通风不佳的情况下,菜市场内异味扑鼻。今年8月24日,上沙综合市场启动改造,在改造施工、装修标准、空间布局等各个环节均予以升级,包含蔬菜、猪肉、冰鲜、海鲜等品类,真正做到装修超市化、环境更优化、设施智能化、管理集成化。
“如今走进上沙综合市场,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感觉买菜的心情都好了不少。”同时还有市民表示,改造后所有的菜品都可溯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也至关重要,“现在买菜不仅价格实惠,还可以看到商品的检测结果,吃起来更放心了。”
摊主:优化升级生意更兴隆 智慧监管运营更便利
沙头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期间近100个商户被安排前往政府统一设置的临时安置区,以搭建帐篷的形式成功转移商户,切实做到了无缝衔接。
走进该市场,变化最大的当属水产区,农贸市场一直以来常被诟病的都是湿、脏、乱,为此,改造后的上沙综合市场设置了水产卸货区,“顾客由正门进来,水产区域设置了专门的卸货通道,做到人货分离。”在市场升级改造完成后,摊主陆续搬入场内,改善后的环境也让他们更有信心。
昔日菜市场随口报价的现象,在沙头街道的农贸市场已不复存在。上沙综合市场的各档位上都安装了智慧计量器具,这些器具会接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智慧计量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严防作弊,并对接农产品流通追溯及物价数据。
街道: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民生工程润物细无声
事实上,这只是沙头街道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从硬件到软件都得到优化升级,就是为了让市民们买得更放心、更安心、更省心。”据沙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头街道辖区内共有新沙惠民街市、新洲花园街市、沙嘴街市、新洲肉菜市场、沙尾肉菜市场、上沙综合市场等6家市场参与此次升级改造计划,改造面积共约13940平方米。截至目前,6个市场已全部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6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工作?为了顺利推进工作,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沙头街道结合实际,将农贸市场打造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一站式购物中心。
高度重视,深入调研摸排。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福田区领导高度重视农贸市场改造和新建工作,多次到现场督查指导。在施工阶段,沙头街道督促各市场和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加班加点,严格按照工期完成改造工作。升级改造完成后,根据福田区创文常态化要求,增加创文氛围,街道统一采购了一批围裙发放到各市场;制定管理规范,要求各市场做好日常各项管理,确保软件和硬件同步得到提升,同时,在下一步物管城市的试点中,研究将市场的日常管理纳入物管城市模式中来;要求各市场主体单位在市场改造完成后,不得增涨租金。
积极宣传,动员联合推进。沙头街道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上门服务解释等多种形式调动市场业主积极性;借助完善设计方案并与原貌进行对比,提升经营者信心。
因地制宜,综合完善改造。沙头街道紧紧围绕助推“双区驱动”效应、福田区创文重要定位和目标,梳理原农贸市场的环境短板和薄弱环节,综合各方面因素加强改造方案。
农贸市场既是最民生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场所。沙头街道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来抓,使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打造“智慧”与“颜值”并存的农贸市场,让沙头百姓在品尝“人间烟火味”时,能更好地共享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所带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统筹:张馨怡
文:张馨怡 林炜 彭文婷
图:张馨怡 梅鸿涛
制版:陈欣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