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进社区。
人物名片
走过5年基层医改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翻两番
孙喜琢,罗湖医院集团院长,罗湖医改领军人物。2015年,罗湖医改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强大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经过近5年持续有效运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41.59%,社康中心诊疗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已升至49.25%,传染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发病率显著降低,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不但获得了社会、患者的认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孙喜琢获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2015年,50岁,放弃已经当了12年的院长之位,放弃了熟悉安稳的工作环境,他从东北到东南,历经30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陌生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知天命的年纪,为何还要勇往直前,闯进未知?他的回答最简单也最炙热——梦想。而他的梦想,最质朴也最可贵——以老百姓健康为中心,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这个执着的人,就是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今年10月,他获得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表彰。“这是对我们罗湖医改这5年来工作的认可。但是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属于所有罗湖参与医改的人,更重要的是有广大居民的支持。”
50岁人生清零一次,
接受新挑战来罗湖
2014年,罗湖区“三顾茅庐”把著名心内科专家、原大连中心医院院长孙喜琢“挖”到罗湖区人民医院当院长。谈及当时选择“南下”的原因,他表示一是罗湖“求贤若渴”的态度,二是他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实践。
“2014年,我在原来的医院已经做了12年的院长,医院水平、规模、品牌都已经达到最好状态,备受市民信赖。再过9年,我就可以退休了,但是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我也要寻找新的目标,看看能为人民的健康再做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孙喜琢心中有了困惑:医院做得越好,走廊加床的患者越多,但老百姓看诊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些患者因为看病难,病情也变得越来越重。“能不能扭转现状,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更好更快地看诊呢?就在这时,罗湖区的领导来大连几次想邀请我去罗湖人民医院,和我聊罗湖的医疗,聊到年龄因素的时候激发了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想法雏形慢慢产生了。有人说男人50岁要清一次零,我正好是50岁,那我就接受这个挑战,来深圳罗湖尝试新的工作新的起点,就这样毅然决然来了。”
孙喜琢清晰地记得,他当年4月6号来罗湖,4月8号就正式上任工作。但那个时候他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等材料尚未齐全,半年以后才齐全,材料一齐全就成了法人代表。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深圳、罗湖对人才求贤若渴,同时也非常开放和包容。”
初到罗湖,孙喜琢产生了不小的失落感,甚至令他失眠。“那时的罗湖人民医院有700个病床,但是实际使用率不到一半,且医疗水平相对不高,不少病人来医院治疗,医院处理不了只能把病人转诊。有一次我打车谎称去罗湖区人民医院看病,司机和我说尽量不要去这家医院,隔壁还有其他医院,你去其他家吧。”他说。
司机的话虽让他挫败,但他越挫越勇。“失落只是个人的情绪,既然我接了这个医院的院长,就有责任和医院一道,和所有同事一起,叫浴火重生也好,凤凰涅槃也好,让医院有新变化。这是我的责任。在我的信念里,如果一家医院发展起来了,我可以完全交出去交给其他靠谱的人管理。但如果医院困难时候,我绝对不会放弃。”
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
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2015年,罗湖区人民医院发展大有起色,一切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2015年初,罗湖区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孙喜琢被委以重任。
“改革首先想到成立一个医院集团,把所有医院、人财物都统起来,还包括统筹起23个社康中心,在当时来讲,是一个非常大胆,而且有相当的不成功风险的举动。”孙喜琢回忆道,“但是深圳不就是做创新敢闯的城市嘛,罗湖还是改革开放的原点,就是在这里,才能做这样大胆的事。”
2015年6月,罗湖区委、区政府正式发布《深圳市罗湖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建立统一法人的医院集团、医疗服务健康导向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一揽子计划。改革的核心,是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打破现阶段医疗服务供给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行全链条的资源重组和发展方向转型。
建立统一法人的医院集团,意味着医疗机构的人、财、物真正统到了一起,集团有力度进行调配;统一法人,同一集团的所有机构利益才能真正一致,比如,医院不会跟基层社康抢病人,而是分工协作。“分工协作,就要求必须要提升社康中心的医疗力量。其实这和既往的办院方向有180度的转变。大家的印象里,一家医院患者越多,手术量越大越有水平。但罗湖医改的目的不是做大医院,而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孙喜琢说。
实施医改的这5年,罗湖医院集团仅新建了一所医院,六成投向预防、基层和一线,提升了服务能力。这样的投入,也收到了实效:罗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41.59%;社康中心诊疗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已升至49.25%;2018年,罗湖医院集团双向转诊中,下转数量24865例,超越上转的20844例;2017年以来,罗湖区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以来,罗湖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罗湖区手足口病发病数较2017年降低9.97%;罗湖区人民医院医保患者自负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统筹:郭锐川 文:张一鎏 图:胡可
建圳感言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很荣幸能参与6年深圳市医疗卫生建设与改革。深圳是一座成就梦想的城市,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每个深圳人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我对于医改的一些想法,得益于深圳的包容与开放,有了很好的实践。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把自己的心态调整为一个年轻的深圳人,如果有机会,我还要继续创业。”
——孙喜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