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景德镇瓷器,为深入了解瓷器制作,龄方画院院长张玲霞组织学员前往景德镇学习交流,并在瓷器上作画。
1. 龄方画院创办人张玲霞。
2. 图为龄方画院的定制茶饼,包装的书法作品来自于画院学员。
近日,在东门思月书院举办的事茗2020“深圳新人文生活”茶文化主题展吸引了很多市民,其中陈列在该展的茶饼、茶壶、茶杯等尤其受到关注。不仅是因为这些瓷器都来自景德镇,更因为瓷器上的书法、画作都由龄方画院的残障学员所创作。
残障学员创作出如此精美的瓷器作品,离不开学员本身的坚持钻研,更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我对他们的要求很高。”龄方画院创办人张玲霞坚定地表示,学习书画就要严格按照学好学精的标准。
自2011年成立至今,张玲霞曾先后组织学员去过韩国、俄罗斯参加国际残疾人书画交流活动;龄方书院连续多年参加市、区举办的残疾人书画展、手工艺术品展及陶瓷艺术展等活动,曾获得“广东省文化创意基地”称号,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不仅是学习技能 更是感受陪伴的力量
龄方画院坐落于罗湖区国都花园3楼,这个有些许隐匿的地方对残障学员们而言,是一个充实心灵、陶冶情操的地方,而学习书画对他们而言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陪伴。在龄方画院成立前,罗湖区残联就开设了一个专门面向辖区残障人士的书画兴趣班,由张玲霞作为老师。“刚开始走进张老师的课堂,那种兴奋的感觉我一直都记得,因为一直想向名师学习,没想到就有这样的机会。”胡先生一直对传统书画充满兴趣,在得知有机会得到专业老师的指点,他想都没想就参加了兴趣班。
胡先生口中的“名师”张玲霞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她曾在深圳市博物馆举办个人艺术展,出版了《张玲霞书画集》;2007年,其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这个展览是书法界最权威的展览,张玲霞也成为迄今为止深圳唯一作品入展过国展的女性书画家。
像胡先生这样的学员多了起来后,2011年,在罗湖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罗湖区龄方画院正式成立,张玲霞作为创办人对画院进行管理。为了让画院能够更好地发展,张玲霞投入很大的心思与精力,如定期举办书画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外出采访创作、举办主题展览等。
拓展对外交流渠道 组织优秀学员代表到国外交流
“我的要求从不打折,既然你选择来学习,那就要做到最好。”张玲霞表示私下自己性格比较温和,但是一到课堂就会很严格。“张老师从来不会因为我们身体有不便就降低要求,还是很严格地要求我们,也不断鼓励我们坚持练习,临摹名家画作。”高女士也是从2010年就成为了张玲霞的学员,其表示老师的勤奋总是能够驱赶自己的懒惰,自己不知不觉坚持了7、8年。
高要求教学以及学员们自身的坚持,让龄方画院打开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回忆起首次与国外爱好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残疾人组织交流,张玲霞介绍道,那是来自韩国的一个组织来到中国旅游,通过旅行社找到了龄方画院表达了希望学习交流的愿望,就这样双方初次见面并且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之后,张玲霞也积极拓展残障人士对外学习交流的渠道,如2015年联系举办残疾人(韩国济州—中国深圳)国际书画交流展;2016年,受邀赴韩国济州道与当地残障艺术家举办“丹青怡意”2016残障人(韩国济州—中国深圳)国际书画交流展;2017年,应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美术家协会邀请,组织深圳市残疾人书画优秀代表在哈巴罗夫斯克的现代美术馆展览作品……这样的经历让参与的学员也记忆深刻。
“很兴奋的事是我们有机会到国外交流,当它成为现实我真的很开心。”唐女士也是坚持学习书画习作十年的老学员,她说起去国外交流的事情整个人都更开朗了,其表示看到外国人也对中国文化这么感兴趣,深感自豪。这样的对外交流活动,为中外残障艺术家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平台,也让学员们拓宽了视野,扩大了交友圈。
打造一个“家” 龄方画院让残障学员 充满归属感
通过各种展览以及对外交流,龄方画院的学员们收获了很多的关注与荣誉,但是问及最有获得感的是什么,受访的三位优秀学员代表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是毅力、耐心以及平静。“我是一个急性子,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坚持下,多少改变了自己的这种性格。”高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并表示也是因为老师多年来都保持着耐心,让她一直很有动力。除了教学,张玲霞同样肩负着开导学员的责任,这让学员们每周都很期待上课,“虽然每周都见面,但他们每次都有很多话跟我讲;尽管我很严厉,但他们都还是很乐意上我的课”。
据了解,上年度在龄方画院参加培训的残障人次达500,可见龄方画院在辖区的残障人群体中深受欢迎。据张玲霞介绍,除了在画院学习书画,很多学员都自告奋勇帮忙做一些画院的工作,就像这次事茗2020“深圳新人文生活”茶文化主题展,有一部分布展工作就是由学员帮助完成的。“龄方画院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它还像是一个家的存在;学习书画对我们来说不是学习技能,是找到一种陪伴。”胡先生也是积极分子之一,表示希望龄方画院越办越好。
龄方画院的创办为辖区残障人士与书画艺术世界搭建起“无障碍桥梁”,是罗湖区残联为丰富无障碍需求人士精神生活的暖心之举。这样的暖心之举也将落实到更广范围,日前,罗湖“双周发布”举行无障碍城区建设专场,罗湖区残联发布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从理念、制度与器物三维切入建立规划体系,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力争2035年罗湖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
采写/摄影:
家园报记者 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