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金融监管需要改善 金融体系也要创新

“中国经济的远景与挑战”系列专题第三期论坛在深举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08日        版次:NA07    作者:程洋

与会嘉宾在圆桌环节发言。

南都讯 记者程洋 12月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举办了“中国经济的远景与挑战”系列专题的第三期论坛,现场讨论热烈,话题聚焦“国际变局与中国的创新挑战”,解析其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必要的改革与布局。

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下降

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谈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人们讨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变得比较弱。这背后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要素投入型变成如今的创新驱动型。他表示,过去制造业扩张,生产的东西都是人家生产了几十年、几百年的产品,不确定性相对较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现在越来越逼近国际经济技术的前沿,将来要做很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个时候对金融的要求非常突出,所以过去政府进行一定干预,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就变得不是那么有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下降了。”黄益平表示。

黄益平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比较适合赶超型的经济,学习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不确定性相对比较低,容易控制金融风险。但对于领先型的经济,资本市场是更好的标配。“原因就在于直接投资等一些做法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确认你的不确定性,来承担你的后果,甚至是共担风险,比如股权投资就特别适合初创企业。”

证监会发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文章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金融改革长期讨论的话题。12月3日晚,证监会官微全文发布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文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易会满在文中表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举措;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明显加速,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创业板、新三板等一批重大改革相继推出,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直接融资呈现加快发展的积极态势。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资存量达到79.8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9%。

金融体系也要动态变化不断创新

“中小微企业的本身特征就是风险比较大,为他们提供服务非常必要,但是如果不能做市场化的风险定价,下一步会有很多困难。”黄益平认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市场化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推动。

此外,黄益平还提醒说,中国过去40多年的发展,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不是因为监管做得好,而是持续的高速发展,消化掉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金融系统匹配的政府兜底,让投资者信心满满,客观来说对于稳定金融是有帮助的。“但长期来说是靠不住的,为什么要有监管,就是因为监管要帮助识别风险,帮助稳定处置风险。”

黄益平表示,金融可以支持很多经济活动,但是如果风险识别不出来,不能提前识别出来,不能想办法处置,甚至遏止住,金融风险爆发只是早晚的事情。而过去几年,国内多个金融领域都已经出现过风险,所幸控制住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迫切需要改善金融监管。

近期,黄益平在深圳调研,谈及深圳印象,他说深圳的金融体系如同它整个经济一样,动态变化,不断创新。据他的观察,总结了深圳金融服务模式的三个特点:一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突出线上金融服务的贡献,利用大数据做风控,这相比于传统金融体系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二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合,突出地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各种创投基金、私募基金活跃、发达,支持创新活动;三是政府和市场结合,发挥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当中的一些作用。

“深圳很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但一个前提就是金融肯定是行的,如果金融跟不上去,谈何创新,谈何产业升级。”黄益平说道。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