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中国首份“地产+”研究报告应运而生

系统监测房企多元化布局质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7日        版次:NA05    作者:黄璐 谢湘南 谢宇野 王鹏钧

49家房企获颁“地产PLUS最佳大奖”、“年度品牌大奖”、“年度人文大奖”、“年度社会责任大奖”、“年度城市更新大奖”等奖项。

南都智库课题研究员王鹏钧介绍报告内容。

“三道红线”政策的出台、蚂蚁集团上市暂缓……在此背景下,具有重资金的属性的地产行业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本次地产年会上完成发布的“地产+”课题研究报告,正是为应对新的行业形势而生的。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之下,房企多元化应该将如何走得更加稳健和健康?报告对行业的形势发展进行了深度剖析。

多元化布局是大多房企应对新形势的手段

根据南都智库课题研究员王鹏钧的介绍,除了行业外部的压力,从行业内部讲,目前业界的共识是,新房开发市场增长天花板已经出现。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155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有专家也指出,今年的新房成交面积还将继续下跌大概3个百分点。

多元化布局是大多数房企应对新市场形势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地产主业市场增量逐年收窄之时,自身能培育更多、甚至能超越地产主业的盈利点。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TOP30房企70%发布了多元化战略,TOP100房企97%布局了多元化业务。王鹏钧也表示,“课题组发现,有房企甚至提出在未来十年内,多元化收入将占据集团总营收入四成左右。”

研究报告对经营单位的多元化成果进行评估

不过,尽管房企多元化成为时下潮流,但多元化质量却一直成谜。房企的多元业务目前究竟布局成熟度如何?多元业务的执行力又如何?哪些选择是一时冲动,哪些又是随波逐流?喊出业务理想时,是否符合房企本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更远一步看,这些业务的选择是否科学,未来能否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的结果?

此份“地产+”研究报告正是为解答以上问题而生。据介绍,课题组主要通过多个研究指标的设置,实现对多元化业态的客观洞察,进而对经营单位的多元化成果进行评估。

譬如指标之一的“协同度”。协同性是衡量房企的多元化业务之间是否能发挥协同效应,进而实现彼此形成增长飞轮。课题组的观点是,房企的多元化业务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实现1+1>2,甚至可以形成增长飞轮,而业务之间若形成正向闭环,增长效率将更高。

在报告目前统计的16家房企中,11家有这高协同度。这其实说明,行业内多元化布局的主流出发点,都是为了使现有业务布局彼此之间实现协同,进而发挥1+1>2的效应,以及形成正向的增长闭环。

比如泰禾集团,作为一家中级体量的发展商,无论是早期泰禾在物业、商业方面的布局,还是后期“泰禾+”瞄向教育、医疗、保险等业务的布局,这些业务都是围绕社区业主需求出发,对地产主业有着极强的协同效应。

在这份报告中,类似“协同度”这样的指标共有6个,其它5个分别是,用于衡量房企多元化布局时间早晚的“前瞻性”、衡量各单位已有多元化业务存续时间长短的“可持续性”、衡量多元化业务布局战略是否清晰、科学的“战略性”,评价业务运营质量的“领先力”以及衡量地产主业增长速度的“主业经营力”。

在这些指标的梳理中,课题组也提出了一些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物业上市潮的背后,正是房企布局物管业务的新型思路——不再将物管视为地产主业的“附庸”,而是更希望它们能自己走向市场、自力更生;金融布局方面,资金资源与项目质量挂钩更紧密,越优质的项目,越能获得更高的融资水平;在地产+科技领域,传统的智能家电简单组合,无法再满足房企对科技的“憧憬”,随着众多龙头单位与华为、阿里、腾讯这些顶尖科技公司合作的展开,类似智能楼宇、智慧物业这类家居、物业之间智慧交互、无缝衔接的智能社区阶段正在来临;在城市更新领域,传统的大拆大建手法将变得落伍,对城市人文价值的挖掘、片区统筹运营等这类软实力的竞争,将在行业中越来越常见,一个经典的项目的出世也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软实力方法论……

未来课题组将根据各指标打分生成榜单

不过,课题发布者王鹏钧也指出,在目前初版完成的报告中,个别单位的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正是课题组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通过持续跟踪、深调研等形式,进一步使报告丰满。最后,还将根据各指标的打分生成榜单,“优秀的分享经验,暂时落后的及时修正,这样对行业发展才是有利的”,王鹏钧指出。

据悉,该课题整个制作周期跨越2-3个月,由包括王鹏钧在内的,黄璐、徐异菲三位研究员共同完成。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