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将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

制定需要开展环评的重点项目名录,未纳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简化或豁免环评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22日        版次:NA03    作者:张小玲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深圳在生态文明制度上大胆探索创新,率先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深圳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近日表示,将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在已经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制定需要开展环评的重点项目名录,未纳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简化或豁免环评。

综改试点授权深圳实施环评制度改革

10月18日,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中的“40条首批授权事项”,40条中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14条,营商环境方面7条,科技创新体制方面6条,对外开放方面7条,公共服务体制方面3条,生态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3条,各条中明确了改革事项的主要内容。

在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方面,综改试点提出,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授权深圳实施环评制度改革,通过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形式,在已经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按照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制定需要开展环评的重点项目名录,未纳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简化或豁免环评;授权深圳引进境外各类资金投资国内气候项目,允许深圳投资于国内气候项目的境外资金有序退出。

据了解,深圳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深圳创新推行“全流域治理、大兵团作战”实施模式,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被评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最明显的10个城市之一。推进“深圳蓝”行动改革,在全国率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最先全市限行黄标车、第一个100%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019年PM2.5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此外,深圳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发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对污染者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加快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0个行政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探索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

深圳已初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市域近一半土地纳入保护范围,严格控制线内建设活动,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改革是重点领域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表示,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准确把握美丽中国典范和可持续发展先锋两个定位,在生态文明制度上大胆探索创新,率先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深圳经验”“深圳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一是探索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引进境外各类资金投资国内气候项目,并允许其有序退出。

二是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在已经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制定需要开展环评的重点项目名录,未纳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简化或豁免环评。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