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决定》发布,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员蒋开儒、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罗湖企业——深圳市同泰富珠宝首饰股份有限公司TTF高级珠宝品牌创始人吴峰华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受表彰,并作为代表参加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他们和深圳有怎样的故事?他们眼中的深圳精神是怎样的?家园报记者专访了蒋开儒、孙喜琢、吴峰华,了解他们的深圳风华。
“总书记发言结尾强调要续写春天的故事,这是对文化艺术界的关心,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我很感动且备受鼓舞。我也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不负嘱托。”10月14日参加了庆祝大会后,蒋开儒如是说。
年近六旬年纪来到深圳重新创业,根据自己对深圳的感悟创作出《春天的故事》,蒋开儒身上带着深圳敢闯敢拼的印记。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他,依旧在创作一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为深圳永远年轻、包容、有活力,这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这里永远是‘春天’。”
一篇文章促动花甲之年的他南下创业
“因为看了‘东风春来满眼春’的报道,我就决定要来深圳了,这里的观念是新的。让我感到惊喜,我觉得这就是我再次创业的地方。”谈到来深圳的原因,蒋开儒表示正是那篇报道,让当时已经57岁的他,感受到热血与年轻。
时间的针拨回到1992年,当年的蒋开儒57岁,在老家的县城已经是功成名就,可以退休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是蒋开儒觉得自己还算年轻,还想再做一番事业。当创业的热情遇到深圳,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当年5月13日,他踏上南下的火车,来到了深圳。
“我1979年去香港的时候路过深圳,那时候深圳还是小渔村,一片水田;但我1992年再来深圳,完全不一样,映入眼帘的已经是摩天大楼,罗湖火车站深圳二字在我眼中异常的鲜艳,这就是我创业的地方了!”他说道,“那时候罗湖楼房都很高,国贸有几十层高,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楼,变化太大了。”
短短的13年,深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蒋开儒感受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深圳高度。“敢拼敢闯,就是深圳,短暂十几年就能如此,这座城市的潜力是无限的。”
包容深入深圳城市肌理,成为引才竞争力
来了深圳之后,蒋开儒在当初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结识的朋友王佑贵的介绍下,到蓝天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艺术团找工作。“当时公司搞了个艺术团,需要写作方面的人,我就去面试了。但是我一没有符合要求的学历,二是我的年纪是57,艺术团的平均年龄大概是27岁,看上去也不合适。”
但蒋开儒没有退缩,而是拿出来一张奖状。“我把我获得全国歌词比赛一等奖的奖状给了面试官,我和他说,我是拿过一等奖的。他看到奖状问我,这上面写的是二等奖,我继续解释你看括号的内容,一等奖空缺,那我相当于是一等奖。”他说,“听了我的话,他就决定录用我了。”说到这里,蒋开儒脸上笑意更深,仿佛回到了当初面试的时候。
这次录用,使得蒋开儒触动很大。“这让我感受到了深圳的精神,它很包容、很爱才,哪怕你可能年纪大了,哪怕你可能学历不高。但只要你有实力,就能被看见,就能够闪光,让我觉得我还是干事的年纪,可以再拼、再闯。同样地,正是因为深圳有这样的气质,才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人才过来,这是深圳引才竞争力,形成了良性互动。”
深圳感悟凝结成春天的故事
1992年9月,虽然来深仅仅不到半年,但蒋开儒已经感受到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力量。“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不一样,一天就能建设一层楼,一天就能焕新一个地儿,这都是不能想象的,让我很震撼。带着这样的思考和体会,我创作了春天的故事。”
同年12月,蒋开儒将《春天的故事》歌词寄给了深圳特区报。很快,他就得到了回应。“那是第二年的3月7日,早上我去上班,看到保安拿着一份报纸,笑呵呵看着我。”他说道,“我走过去他就拿出《春天的故事》,说你看,报纸上有篇文章是蒋开儒写的,是不是和你同名同姓啊。”
看到歌词的发表,蒋开儒满心喜悦。讲到这里,他的眼睛也有些湿润。“深圳的文化也是兼容并包的,我就是一个普通市民,我的文章能够发表,市民的声音能够传递出去,我真的太感动了。”
随后,蒋开儒拿着报纸找到了好友王佑贵,将歌词交给他谱曲。“其实谱曲难度是不小的,因为当时的曲风都是比较雄壮的,但我的歌词更像是说话,想要创作出适合的旋律确实不容易。”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1994年5月,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举行,5月30日截止歌曲征集,蒋开儒再次找到王佑贵。“5月25日,就剩下5天就截止了,我就拿着复印好的歌词,跑去了王佑贵的宿舍找他,当时他还在被窝里没起床。”蒋开儒回忆道,“随后他就操着一口湖南口音,开始读歌词,他一开口我就觉得,对了,就是这样像说话式的旋律,我立刻将五线谱递给他,他开始作曲。一个半小时,我们完成了谱曲和改词,赶快把歌曲交到了音协。”
7月初,比赛的结果出炉,《春天的故事》获得了金奖,这也是鲜有的深圳作品获最高奖。“那时候大部分优秀的词曲作者都在广州,几乎没有深圳作品可以突围,我们自己也没想到。”接下来,《春天的故事》迎来了高光时刻:获得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1995年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登上1997年春晚,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演奏。
“春天的故事就是我对深圳最真实地感受。在这里,永远都是春天。”蒋开儒说。
创新发展为文艺创作赋能,续写春天的故事
40年过去,深圳经历四十载春华秋实,迈出了发展的新步伐。“总书记发言时说要续写春天的故事,这是对文化建设的关注。深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的力量,也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表示,接下来深圳的文化发展要继续与科技进步、城市创新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坚持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创新思维结合城市气质、当下流行元素,创造出新时代的好作品。
文化创作离不开年轻的力量。蒋开儒的孙女,也继承了爷爷的文艺基因,尽管在读高中,却已经可以独立作词作曲。“她对音乐很感兴趣,未来或许也将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这一代年轻人,能继续代表深圳,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本版采写: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
本版摄影:家园报记者 顾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