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区产业发展蓝图如何描绘

该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到2035年将建成全球知名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09日        版次:NA02    作者:陈蓉

深圳市光明区在建区两周年生日之际,迎来重大利好。9月8日上午,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暨建区两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经光明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光明区政府正式印发的《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对媒体公布。这是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光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也同时亮相。事实上,光明科学城乃至光明区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源头创新”的使命,产业更是重中之重。在深圳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中,“产业”被提及了多达22次。这一次公布的《规划》在《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更加明晰了光明区产业发展的路径、方向和空间布局。

中长期产业如何发展?

三步走产业发展目标公布

会上,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汪隽发布光明区两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规划》作重点介绍。据悉,在《规划》前期研究阶段,光明区针对辖区新型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优势传统产业进行专题研究,同时结合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前瞻研究了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区发展经验以及光明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策略等,为光明区产业方向选择、产业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路径的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路径。即坚持原创引领,全面发挥科学牵引产业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打通科技产业转化通道;坚持协同发展,全面融入国际产业创新布局;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进自然与经济和谐共生。可以看到,“原创”“产业转化”“生态”是其中的关键词。

《规划》提出,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分三步走:到2022年,形成科技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经济发展新范例;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引领型现代产业先锋区。

这与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的时间节点大体一致,除了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外,光明科学城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最终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3+1”现代产业体系,21个重点发展领域

产业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若干意见》提出,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内生增长的原创型产业。在“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时提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此基础上,《规划》更加明确指出了光明区中长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坚持前瞻布局、包容延续和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维度评价研究遴选光明区重点发展产业,提出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明确了21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并通过专栏的形式描绘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22项重点任务。

智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软硬件、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升级)、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柔性电子、前沿技术。同时,还要重点完成“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打造光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规划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抢先建设5G应用先导区”“建设柔性电子产业基地”“构筑智能产业技术研发策源区”六方面重点任务。

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优势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合金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前沿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3D打印材料)。重点完成“建设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新材料产品示范应用”“建设新材料创新中心”“强化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机制”五方面重点任务。

生命科学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化学药)、高端医疗技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新兴医疗设备)、医药CRO/CMO、精准医疗、数字生命、前沿技术(合成生物领域、AI药物研发、前沿交叉领域)。重点完成“建设公共实验服务平台”“打造临床研究基地”“建立动物实验中心”“组建医学影像技术联合研发平台”“建设体外诊断样本库公共平台”“培育医药CRO/CMO产业集群”“创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特色服务业方面,则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和合规法律服务)、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全域旅游),重点组建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加快建设光明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推动“文化+”融合发展以及开发多模式“旅游+”线路。

此外,为全面推动光明区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通过提高源头创新供给、完善转化支撑体系、强化国际协同合作、盘活产业空间存量、引进头雁领航人才等方面高标准打造五大重点工程,带动光明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空间如何布局?

打造“一廊、三区、五集群”总体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亦是《规划》的重点关注话题。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副局长苏良生介绍,光明区产业的空间规划布局主要结合光明区地理空间格局特点和市政府发布的《光明区科学城空间纲要》,围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要求,在空间上构建“一廊、三区、五集群”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廊”即打造龙大科技创新发展走廊。以龙大高速向南联接南山、福田、香港等区域以及向北衔接东莞、广州,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三区”即科技创新区、成果转化区和产业发展区,构建“东创、中转、西产”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功能布局。“五集群”即原始创新集群、科技服务集群、智能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等。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目前正在统筹编制《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19-2035)》,光明区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作为产业的专项规划,是光明区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后期将结合分区规划编制要求,将空间规划布局内容纳入分区内容体系内。

下一步,光明区将切实加强《规划》在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体系中的统筹作用,紧扣未来三年发展目标,提出近期产业发展路线,编制印发近期行动方案,形成《规划》+近期行动方案+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的工作体系,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产业发展各项规划目标。

采写:南都记者 陈蓉

  数读

  光明区产业发展之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主导产业

光明区一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立区之本,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区基石,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经济发展规模迅速增长。

2007-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59亿元增长到1021亿元,跨入千亿城区,年均增速16.8%,高于同期深圳市平均增长率。国地税收入从20亿元提高到141亿元,年均增速17.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91亿元增长至573亿元,年均增速16.6%。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9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6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光明区主导产业,并推动光明区产业发展日渐呈现“新”气象。

今年上半年,光明区GDP实现462.66亿元,增长0.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8.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0.86亿元,增长0.6%,是全市实现正增长的三个区之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3.0%,增速排名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联想、大疆等知名企业落户光明,本土上市企业达到22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量倍增,从2017年底的614家增长为2019年底的1285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等“两院三中心”投入运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