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固本创新,薄弱区域崛起的基础教育新生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26日        版次:LS17    作者:谢粤蕾 蒋洁 王浩达 赵一菲 张柏茂 孙国强

1

因地制宜

资源集聚

2019年,因为清水河片区的规划,有部分大树会被砍伐。而此时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的李隼校长恰好在为学校特色课程——爬树课程的开设感到为难。新建校园缺乏大树,若是购买又需要花费大量经费。李隼认为,钱应该花到刀刃上,天赐良木,岂可错过?挑上两棵,移植到校园里,免费的风景一样靓丽!爬树课程所需的大树,手到擒来,这就是教育人的用心!

具备27年教育教研及管理工作经验的李隼,眼光就是如此敏锐和卓越。既然无法在沙漠种下一片花海,那为何不能在沙漠上建造一座沙堡?李隼于2018年开始转入基础教育领域,担任这所高标准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创校校长。他总是能够挖掘、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扬长避短,将短处转换成特色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学校。在创校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荣获“2019年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20年深圳市教育先进单位”等重要荣誉。

2

为爱护航

清水之约

“让教育产生力量,让教育传播温暖”是李隼跟行政团队提的要求,在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清水河片区,学校于2018年创校之初便力推“百分百家访”,推动家校互动融合。这项温情的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个别学生逃学厌学等难题。起初,教师家访阻力重重,在李隼的亲自带动下,教师们克服困难,鼓足勇气,走向社区。一位教师表示:“虽然家长是忙碌了点,但是孩子看到老师来了非常欢喜,他会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努力进取的自主性,同时家长也进一步了解了学校。”

在家访过程中,学校发现部分家庭存在经济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正常上学。面对这种情况,李隼亲自联系街道社区和片区内的企业,竭力为这些家长提供工作机会。学校还接纳了部分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全纳教育,充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李隼多次引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提醒团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道德健康,而心理健康在其中更是核心”。学校工作一直围绕着维护学生的权利展开,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权利是实现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两年来,学校邀请了陈瑛、刘良华、杨念鲁、陈泽环、王庆国、吴重涵等众多教育界大咖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给师生和家长们提供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有益指导,有效提高了家长们的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

3

超越自我

向上攀登

为了给久居城市的孩子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学校开创了特色爬树课程并在小学阶段全面实施。面向初中生,学校则准备了难度更高的攀岩课程,并请来北京市攀岩比赛冠军李政锐担任体育组老师。

6月20日附属学校第一届“校长杯”足球比赛,是附属学校“大体育”行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学校希望全体师生借由足球赛尽情挥洒汗水,释放激情,在收获竞技对抗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充分纾解学习工作的压力。

由全国柔道冠军王维丽老师带领的体育组也正马不停蹄地进行体育课程的新探索,未来的附属学校将在体育方面有更多的创新,也将带给附属学校的学生们更多惊喜。

4

科创未来

教育先行

2020年7月14日广东省航空运动协会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校园航空飞行营地名单全省共8家,深圳市仅有两家,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名列其中,这是学校科创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之一。正如李隼所说“科技教育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工具化应用层面,而应作为一个重要教育要素统筹多学科统一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科技核心素养。”因此,学校一直致力于打破课程间壁垒,将科技教育渗透到所有学科中,不断推进课程统整。

作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李隼说“学生不仅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展现自己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找到成就感和学习的兴趣,最终全面发展和持久发展。”

此外,学校尝试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PBL),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是学校正全力推进的重大项目,罗湖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石兴中在到访附校后对此高度肯定:“人工智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继互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大重心,未来在许多场景中必将催生出许多对人类影响巨大的应用,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极具远见,而且非常必要”。

两年来,学校以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学校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和行政片区规划,努力克服客观条件限制,创造各类资源条件,实现了科技创新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2019年学校成为罗湖区创客教育基地,荣获大创客行动创建突出贡献奖。

值得期待的是,学校在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红岗公园的土地支持和罗湖科创局的资金支持下,合力建设学校科技生态园。未来,附属学校的科技生态园将成为科普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推动科创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同时也有望成为清水河片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5

筑巢引凤

寓教于乐

教育生态的改善,得益于学校和社区的齐心协力。截至目前,共有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68人,49人毕业于“双一流”高校,12人为海外留学生。这在罗湖区基础教育学校中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将人才引进和统整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在一起。学校提出,博士进入后,将结合自己专业背景,融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建立跨学科的统整教育框架。

“欣赏附属学校的办学理念,固本创新丰富纯真培养关键能力、执中善权自由开放追求全面发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活的教学方法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选择附属学校的北京大学程莹莹博士表示。

“生态园可以集科普教育、劳动教育、市民观赏休憩于一体。”对这个科技生态园,同样来自北大的夏星炫博士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在生态园中开辟出由学生负责的微型菜园或动物养殖场,从知识上帮助学生认识动植物生长规律、土壤气候等因素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上锻炼学生的劳作能力,从精神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和绿色化学的精神。

在太阳下挥洒汗水,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为每一位“纯真少年”搭建全员参与、寓教于乐、享受学习的平台。基于这一理念,李隼还提出了在校内建设“封闭式滑梯”的设想,这样可以节省低年级孩子们上下楼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间活动,尽情放松身心,用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花小钱办大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办好教育是附属学校团队的追求。在清水河这样一个在跨越示范发展的历史薄弱片区,他们致力于办一所家长满意、学生热爱、教师有幸福感的区域性教改实验示范学校,让学生有丰富纯真的课程体验,就像李校长所说的“我们有能力让所有花儿盛放各自的美丽”。

清水河片区居民对优质教育有较高的期待,发展高水平学校也是区委区政府交给附属学校团队的重托。创校两年来,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在教育教学、社区服务和立德树人方面,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也为清水河片区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年度十大最受关注新锐学校”称号,正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充分肯定,“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教育发展大潮中,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定将勇做新时代教育的弄潮儿,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和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新力量。

统筹文图:谢粤蕾 蒋洁 王浩达 赵一菲 张柏茂 孙国强

制版:戴越 肖美连 黄永文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