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提供资金,深圳提供技术和人才”深港合作优势互补,实现1+1>2

南都专访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24日        版次:NA08    作者:余毅菁

“我从年轻时就看着深圳成长,对它过去4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内心充满了惊喜和欣赏。”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近日,南都记者专访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谈及深港发展时,他如此感慨道。

何君尧今年58岁,是香港执业律师,同时也是一名香港立法会议员。他认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之路,是先后把握住改革开放机遇、第二产业发展、金融和高新科技产业转型而走向成功,他形容这是深圳“不断自我升级”之路。关于深港合作,他寄望深港在金融、人才、科技上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对 话

谈深圳特区发展之路:

不断“自我升级”模式,

所以能够成功

南都:你还记得第一次来深圳是什么时候吗?那时候的深圳是什么样?

何君尧:我第一次来深圳应该是在1981年,我来探望朋友,第一次踏足这座城市,那时候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不久,一切都是蓄势待发的状态,我当时看到这里到处都在施工,一些道路还是泥路,尘土飞扬。

南都:这些年你常来深圳吗?你对深圳的城市变化怎么看?

何君尧:我经常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来深圳。有时是和内地客户见面,有时是与朋友吃饭消遣。我从事法律工作多年,也一直与深圳律协保持良好交流。自从我参与香港立法会工作后,我也会组织我所服务的社区居民,到深圳购物观光等。

我从年轻时就看着深圳成长,那时候谁曾想到,这座邻近香港的城市会在短短数十年后发展成如今的现代化大都会呢?对深圳过去4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内心是充满了惊喜和欣赏的。

南都:深圳有哪些变化让你印象深刻?

何君尧:我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我首先看到深圳法律运行体系的完善,深圳律师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来到深圳帮忙处理一场官司,那时候深圳法律系统运行尚在完善中,目前整个法律系统的运行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另外,我也看到深圳交通的规划和改善,我的老家就在惠州,现在从深圳到惠州去非常方便,深圳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购物选择也变得多元化。

南都:深圳一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最成功的样本之一,你怎么理解这种说法?

何君尧:我认为深圳当之无愧。这首先得益于40年前那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规划。40年前,我们国家领导人定下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这需要先找到落脚点来测试政策的可行性,深圳被选中,成为经济特区,这是它把握到的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在头30年,毗邻香港的深圳实施“三来一补”模式,靠着劳动力赚下了“第一桶金”,现在回看,它的第二产业之路是走得非常成功的,为深圳发展打实了基础。当深圳迎来第二个30年时,它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再次把握住机遇,谋求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2008年,深圳坚定发展前海,全面打造金融服务业,不单用劳动力来赚钱,也要用智慧、服务来赚钱。如今,第二个30年也过去了三分之一,前海的发展让人敬仰。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自我升级”模式,所以它能够成功。

谈深港合作如何加强:

优势互补,合作激活两地

甚至是大湾区发展,实现1+1>2

南都:随着深圳的“自我升级”,我们看到深港的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改变。

何君尧:是的。像我刚才说的,前几十年,深圳依靠“三来一补”模式发展,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深圳承接香港甚至是世界的生产转移,成为世界工厂。随后深圳不断创新转型,发展金融业,香港在金融方面有很多良好经验,深圳就可以借鉴;如今,深圳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也非常突出,在这方面,香港则可以向深圳学习。

可以说,现在的合作更加多元化和更加紧密了。而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深港两地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人才的互相输送。在疫情之前,深港两地每天的通关人数达数十万人,很多香港人更是在深圳安了家。

南都:你认为深港两地未来合作应该如何加强?

何君尧:我认为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高新科技方面。香港虽然人多地少,但仍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我们由来以久从事金融服务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深圳则拥有专业人才、高科技还有强大生产力,这是深圳的优势。

我认为双方的优势完全可以互补,未来香港应该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中心”角色,香港提供资金,深圳提供技术和人才,通过合作激活深港两地甚至是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从而实现1+1>2。

南都:年轻人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你认为未来如何能够更好地推动两地年轻人的交流和合作?

何君尧:我认为我们两地的政府都不需要太担心,只需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工作便可以了。例如现在交通畅顺了,高铁、港珠澳大桥先后通车;通关也优化了,通关时间大大缩短;还有一些居住政策的放宽与保障等,都在不断优化当中。有了良好的环境,年轻人的交流和合作自然就会增多,年轻人是很聪明的,他们懂得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找机遇。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郭美婷

受访者供图

  声 音

“不断自我升级”模式

40年前,我们国家领导人定下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这需要先找到落脚点来测试政策的可行性,深圳被选中,成为经济特区,这是它把握到的第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是在头30年,毗邻香港的深圳实施“三来一补”模式,靠着劳动力赚下了“第一桶金”,现在回看,它的第二产业之路是走得非常成功的,为深圳发展打实了基础。当深圳迎来第二个30年时,它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再次把握住机遇,谋求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2008年,深圳坚定发展前海,全面打造金融服务业,不单用劳动力来赚钱,也要用智慧、服务来赚钱。如今,第二个30年也过去了三分之一,前海的发展让人敬仰。

——何君尧

未来合作如何加强

香港虽然人多地少,但仍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我们由来以久从事金融服务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深圳则拥有专业人才、高科技还有强大生产力,这是深圳的优势。我认为双方的优势完全可以互补,未来香港应该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中心”角色,香港提供资金,深圳提供技术和人才,通过合作激活深港两地甚至是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从而实现1+1>2。

——何君尧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