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消费市场如何稳中布局、谋变升级?

在一波波的消费券后,深圳近日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19日        版次:NA02    作者:傅静怡

→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是夜间营业最活跃的城市。 南都记者 顾威 摄

圳在回答

  开篇语

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一路栉风沐雨走来,成就了今天的改革开放第一城。40年既是一段路的终点,也是另一段路的起点,路在脚下,未来要走得更加稳健致远。下一个40年里,深圳要怎么走,哪些问题亟待破局,哪些时局在影响城市,还能如何发展……我们带着深圳人关心的每一个问题,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答案。

问“深圳消费市场如何谋‘变’”;问“深圳房地产市场如何破局”;问“精细化管理,深圳如何出招”;问“国际争端下,外贸市场该何去何从”;问……在问题里找答案,也在答案里找问题,这就是深圳精神的另一种诠释——永远在发问,永远在思考,永远在前进。而深圳,永远用行动来回答。

下午6点,小拖车的轮子一遍遍滚过华发北路,明通化妆品市场门前一派热闹的景象,疫情过后这里的化妆品生意恢复如初,连带租金也一路水涨船高。这是深圳正在恢复元气的一个缩影,转眼进入2020年的下半场,城市一面从疫情影响中艰难恢复,一面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迎接“双区驱动”的建设。

消费市场如何稳中布局、谋变升级?要思考如何警惕“中心城区衰退”风险、电商旅游等行业如何谋变、如何做好“六保六稳”等等,这些是大城市的课题,更是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课题。

数据

社消零实现“恢复性增长”

深圳夜间营业最活跃

“5月,深圳全市实现社消零756.3亿元,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拉动社消零增速回升3.6个百分点。”日前,深圳市商务局局长王有明表示,进入4月份以后,深圳消费市场加速实现“恢复性增长”。

从行业来看,前5个月,汽车、日用品、服装服饰、金银珠宝等传统消费热点迎来反弹。从人流量来看,热门商圈已恢复至较高水平。从重点企业来看,前5个月,零售百强企业零售额降幅较前4个月收窄2.8个百分点。其中,有32家企业同比实现正增长,比前4个月多出6家。超市、生鲜专卖店、医药零售、手机零售及特斯拉和部分高端品牌汽车销售企业恢复较快,普遍保持正增长。

在疫情过后,如何活下来,如何把前几个月的损失挽回,是每个商家都在思考的事情。在深圳,一方面是“小店经济”带来的生机,另一方面是一些“智慧”行业的逆风翻盘。

根据微信支付发布的最新小店经济复苏大数据,5月全国小商家数环比1-2月增长2.36倍,交易总笔数环比增长5.1倍,交易金额增长近2倍。其中深圳位列全国小商户复苏活跃城市第三位,也是夜间营业最活跃的城市,晚8点到凌晨6点成为最活跃时段。

为了进一步恢复消费活力,在一波波的打折券后,深圳近日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通过20条具体措施来进一步促消费,其中包括:各区制定专项方案改造建设1条以上夜间经济示范街、对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小汽车(含新能源车)给予一定奖励、对消费者新购智能数码产品和节能家电产品补贴价格10%、打造10个100亿级直播基地等等,从多种角度促消费。

升级

疫情限制市民赴港购物

能否进一步刺激本地消费?

种种消费场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既是人间烟火气,也是最朴实的生计。看似疫情过后消费市场回暖最快,但是如何保持后劲才是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消费券发完了之后,要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在常态化防疫基础上,如何做好“战时准备”?怎么挣脱要素成本飙升的桎梏?消费结构如何进一步进行优化?这些问题在疫情过后更值得思考,也是深圳这座城市能否在“科创之城”后,再增添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头衔的关键点。

首先要关注的是消费升级问题,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期处于一线城市最低水平,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甚至低于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仅为上海的二分之一,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对于社消零总额为什么低于其他一线城市,一方面是深圳毗邻香港,一部分高消费被吸纳走,另一方面是住房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们的消费欲望。

在疫情之下,深圳人前往香港购物的可能性被限制,能否将这一部分消费吸纳到深圳本地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深圳除了各区发放消费券、鼓励商场打折、发展夜间经济以外,还缺乏一张“王牌”,将市民消费习惯彻底扭转过来,进一步刺激市民的本地消费。

与此同时,在近期发布的《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了深圳目前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落后,拉低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2018年新商业城市、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不但与深圳、广州拉开较大差距,且是商业创新的主战场,是新商品品牌孵化和试水的主要集聚地。与上海相比,深圳“首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2019年上海首店经济持续领跑全国,新进品牌首店近千家,提出着力打造“首发经济”,并发布“首发经济”活跃指数,是国内外首次发布衡量“首发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体系。

适配

“宅经济”“云经济”崛起

配套服务要如何跟上?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消费领域也正在崛起,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刺激。

据统计,疫情期间深圳本地以5G、AI、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智能经济”快速发展,一季度新登记4552户,同比增长38.3%,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70.3%。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一季度新登记2808户,同比增长43.9%。与此同时,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外卖、配送、快递、供应链等业务也快速发展,新登记2868户,同比21.5%。

“宅经济”“云经济”在疫情发生时又火了一把,一直延续到后疫情时代。从无人看管的酒店,到无人加油站、无人商店、无人银行……种种无人化、智能化的经济得到了更多关注。

在八卦岭的一家无人智慧酒店里,打开门,窗帘便自动拉开,睡着时空调即自动调节到26℃,将脚放下床地面的灯就亮了。如果说过去无人化更多是一种先进的生活理念,而在疫情之后,这种生活方式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项。

与此同时,深圳也提出了全面发展新零售则深入推进零售业数字化,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智慧药房,加快无人体验店、智慧社区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布局,满足“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需求。支持线下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推广“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全渠道矩阵营销,打造一批新零售示范企业,按照其商品零售额增量部分的0.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1000万元。

这是一个打开想象力的时刻,谁能够抓住机遇谁就能抢得先机,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敏锐察觉出市场的动向,另一方面要给予政策法规上的同步支持。举例来说,华强北转型卖化妆品之后,大部分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真假问题,这就需要执法和检查力度上的适配,才能保障市场的良性运转。在这一点上,深圳要快更要准。

  观察

城市“软实力”提升、服务业冲击……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疫情带来的变化已经清晰可见,更多的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消费、投资、储蓄模式,而后疫情时代给深圳带来的思考,则远远不止于此,从“危”中寻找“机”,从“短期”中看到“长线”,才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如疫情初发之时,我国先后出现了阶段性的防护物资、生活物资,甚至学习物资“短缺”现象。在这一问题上,如何在平时做好“战时准备”,让城市在突发状况下依然能够有序运行,同时又不造成平时的储备过剩,这就考验城市的“软实力”。

专家建议,疫情过后应当整合深圳应急产业资源,制定应急产业振兴计划,培训一批具有专业资格的应急救援人才,开展一系列应急安全教育培训课程,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软实力。并同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等智慧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充分运用物流企业在仓储建设规模、配送服务能力、智能化应用、智能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将应急物资储备于社会企业,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健全强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打造国家级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基地。

再例如,随着全球经贸往来与合作日益密切,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进入“高发期”,这对全球协作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放宽市场的准入政策,加强科学监管的能力,都会是未来的重要功课。

除此之外,专家也提醒,要谨防某些城市原本就已显现的“中心城区衰退”迹象有进一步加重趋势。本次疫情冲击后部分东部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服务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租金成本高、产业老化、结构调整受限、行政干预过多等原因,造成某些城市的中心城区企业主体减少、人才持续流出,进而削弱整个城市的长期发展潜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摆在眼前的问题,和脚下的路一样,需要慢慢去走,一一寻求破解之道。深圳的市场,深圳的未来,依然全球瞩目、备受期待。

系列报道统筹:南都记者 傅静怡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