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高管声誉榜第二期测评
综述
资本市场里,企业中的人事变动、高管言行的合规性始终备受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在第二期的深企高管声誉榜中,不乏案例和违规募资、内幕交易、股份冻结、业绩亏损等情况相关联,在其背后,企业高管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企业在相关事宜被曝光或处罚后仍保持消极应对或采取“拖延”办法,使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界质疑或负面评价。此外,高管个人的不当行为不仅会让其本身声誉蒙受损失,更攸关企业的未来发展,如“兆新股份实控人陷‘失联’疑云”一事中,频频经历人事变动和风波的背后,是企业的内控和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可见高管声誉和企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二者互为表里。
分析
案例1
新纶科技高管和国泰君安经理
因内幕交易事宜被市场禁入
公司名称:新纶科技
证券代码:002341.SZ
高管舆情:因内幕交易事宜被市场禁入
正负新闻条数:正面:0;负面:6;中立:0
发生时间:6月16日
股价一周波动:-5.28%
回应时长:暂无
公司目前市值:63.37亿元
6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2份市场禁入决定书,对高翔、程晓内幕交易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纶科技”,002341.SZ)股票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本案现已调查、审理终结。据了解,高翔原来系新纶科技公司副总裁,程晓为国泰君安一名业务经理,二人合计成交额超2000万元,获利约14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早前的5月24日,新纶科技因在2016年-2018年间财务造假等原因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被给予60万元顶格处罚,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侯毅和前副董事长傅博等一干高管,各领了30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罚单。追溯今年更早的时候,疫情期间新纶科技热炒“口罩概念”,也遭受到市场质疑如口罩产量没兑现、虚报口罩日产能等。
在资本市场上,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规情形实际上并不鲜见。然而新纶科技的高管违规情形被持续曝光,在内幕交易一事上“借他人账户配资、挪用公司资金炒股”等情节依然让不少投资者乍舌。高管行为上的不规范让其自身和公司形象蒙上阴影,背后所折射出的更是企业对内部风险管控不够重视,事情曝光后公司股价在短期内有所下滑。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做好高管的声誉管理如同做好内部风控和危机预警,方能避免后续风险的增加。
案例2
兆新股份实控人陷“失联”疑云
迅速“切割”后负面影响未能扭转
公司名称:兆新股份
证券代码:002256.SZ
高管舆情:实控人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
正负新闻条数:正面:0;负面:28;中立:10
发生时间:6月18日
股价一周波动:0.7%
回应时长:10天
公司目前市值:21.84亿元
在短短半年之内,兆新股份经历了人事地震、管理层和股东“内斗”,更被卷入实控人“失联”的疑云等系列风波。与此同时,在内斗风波没有停息的时候,企业又因连续两年亏损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公司股票在今年4月“披星戴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纵观兆新股份所经历的系列风波,可以发现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公司的内部管理乱象,从年初公司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辞职,到多位董监高管无法保证年报真实性,再到近期实控人陈永弟行踪受监管层问询,每件事也几乎和公司的掌舵人——高管们的言行息息相关。
在近期的实控人“失联”疑云当中,深交所自今年5月份开始在问询函中问及陈永弟的行踪,而企业在深交所发起第三次问询的10天后才回复承认,实控人陈永弟因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案的知情人,被有关部门要求配合案件调查,但是因为办案部门告知他此案不能公开审理,并要求他对案件情况保密,所以他根据有关办案部门的要求,对案件的情况进行了保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兆新股份的所有董监事已于3月中旬后相继辞职,增补的董监事原本有望于5月7日上任,但因陈永弟的“乌龙操作”,导致当天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的相关议案全部被否。为此,陈永弟在后续也发出公开致歉信。
尽管在上述两起案例中,公司在后续有作出相应的解释或道歉,在实控人“失联”疑云一事上,*ST兆新曾表示,陈永弟此事件属于其个人行为,与兆新股份的经营业务无关。迅速“切割”以后,高管的“不当”行为依然给企业带来相应且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正在经历的人事“地震”、连续两年亏损年报“非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等不确定因素也让投资者信心逐步流失,背后所牵扯的股东和管理层“内斗”、董监高无法保证年报真实性、实控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实际上也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和内控上面临着风险和危机。由此可见,高管的声誉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企业内控管理的不完善,持续不理想的业绩状况并非无迹可寻,做好高管的声誉管理如同做好危机预警,同时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互为表里、息息相关。
评价体系
评价对象:深圳辖区内的企业(包含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高管;
评价标准:高管因个人事件或在企业内工作合规情况受到公众关注,引发网络舆论和媒体报道,甚至被相关职能部门(证监、银保监、交易所、司法系统)点名、监管,如下发问询监管函、进行风险警示、行政处罚、公开谴责等;
评价维度:评价总分100分,目前以舆情应对、高管级别、对资本市场影响、关注热度、处理成效5个维度进行评价。
舆情应对(包括应对速度和回应内容)
参考评分:
立刻回应且内容翔实15-20分;
跟进回应,对舆论有所引导10-15分;
简单回应,信息模糊5-10分;
不回应0-5分
高管级别
参考评分:
其他人员15-20分;
较大股东10-15分;
董监高5-10分;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0-5分
资本市场影响(公司股价变化)
参考评分:
股价变动明显,上浮5%以上,15-20分;
当周股价变动不大,上浮或下滑5%以内,10-15分;
股价下滑区间在5%-10%,5-10分
股价变动较大,下滑超过10%,0-5分
关注热度
参考评分:
未有任何负面传播15-20分;
小范围传播10-15分;
传播范围较广,引起舆论关注5-10分;
已形成热点传播,在各平台曝光,被媒体报道0-5分
处理成效
参考评分:
有所改善,负面淡化15-20分;
处置完成,有一定成效10-15分;
处理进行,仍有质疑5-10分;
放任不管,毫无成效0-5分
数据统计:南都记者 黄玮 采写:南都记者 黄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