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入夏,深圳河边的风光也变得分外迷人。清澈的河水悠悠流淌过这座城市,岸边植物翠绿,空气清新。这样的场景,是深圳人心中“宜居城市”的样本,背后,却承载了深圳治水人数年的努力。根据今年1月到5月的监测数据,深圳河口水质已达到近40年的最佳水平,从“黑臭水体”到“水清草绿”,深圳在河道治污提质上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深圳河又见基围虾
水质达近40年最佳水平
2019年底,在深圳河连续收集了16年水文数据的船员黎带胜,首次在河里发现了基围虾。今年以来,又有越来越多的基围虾出现在河里。工作十多年,这样的场景,黎带胜是第一次见。深圳市水务局工程师王政君认为,基围虾的出现,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基围虾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这些指示性生物的回归标志着深圳河水质有了进一步改善”。另一个同样具有意义的指标,是前来深圳湾越冬的黑脸琵鹭数量。一直以来,黑脸琵鹭的数量都被视作评价深圳湾环境的关键指标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前来深圳湾越冬的黑脸琵鹭数量回升到361只,约为全球黑脸琵鹭总数的7.5%。
除了“水变清了、鱼虾变多了”这样直观感性的变化,一组监测数据,也展示了深圳河近年来的治理成效。2020年1-5月,深圳河口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为198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94mg/L和0.21mg/L,同比分别下降35.8%和13.0%。
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南坡,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流域总面积312.5平方公里,作为深港界河,汇聚了8条来自深港两地的支流。历史上,因快速前进的城市化发展脚步,深圳曾因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使大大小小许多河流都曾受到污染,其中又以深圳河为甚。曾经,“黑臭”、“酱油河”是深圳市民对这条“母亲河”的最主要印象。但2018年11月以来,得益于近年深圳在治水提质上的努力,深圳河口水质开始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深圳河的治理,逐显成效。
从源头治理污水
“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实际上,在2016年之前,深圳治水主要采取的是沿河建立截污系统,利用截污箱涵阻断污水。这种办法,在旱季可以让部分河流水质达标,可一旦遭遇暴雨,污水就常常溢出截污箱涵流入河道。“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2016年起,深圳治水人开始把重点转向源头治理。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总河长、市长为副总河长,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河长制体系,提出“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深圳市水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了深圳治水人的决心,2016年以来,深圳河流域累计投入逾125亿元,实施80余项治水骨干工程,新增污水管网409公里,完成2044个正本清源小区建设,河湾流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8.6万吨/天,出水标准均达到Ⅴ类或以上。这些措施,有效削减了进入深圳河的污染源,水质净化厂的高标准出水为河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态补水。
此外,深圳坚持水质改善主线,创新提出河流污染指数(RPI),对流域各区水环境质量和水质变化幅度进行排名,并及时对外公布。对深圳河干流及其支流32个关键断面实施加密监测,对水质排名靠后的河流及时通报各区和各河长,对影响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的断面进行超标预警。
治污成效已显
将继续高标准建设碧道
经过4年的大力投入,深圳河流域内18个黑臭水体、345个小微黑臭已全部实现消除黑臭,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根据今年1-5月的检测数据,深圳河几条主要支流水质都有明显提升。
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深圳计划在深圳河流域投入48.9亿元,固化深化下沉督办协调和流域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确保深圳河河口断面全年均值稳定达Ⅴ类,莲塘河、布吉河、沙湾河、福田河、皇岗河等5条一级支流达Ⅴ类。
下一阶段,深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万里碧道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谋划治水、治产、治城,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高标准地规划深圳河北岸碧道,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将深圳河北岸建设为“城市的蓝脉,都市的阳台”。
统筹/文/图:吴灵珊
制版:陈欣 邓诗君 李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