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
治理后的新陂头河蓝天碧水相映。
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区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群建设科学城,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规划的落定,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正式确认深圳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无疑为“中心中的中心”……
因政策利好而生,光明科学城又因政策一再升级战略地位,随着“双区”建设全面铺开,“双区叠加”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正在深圳光明释放澎湃动力。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光明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龙头、总牵引,高标准谋划光明科学城建设,最大限度释放光明科学城的聚变效应,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城区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光明动能更加强劲
今年以来,光明科学城接连迎来重磅利好。3月11日,光明区2020年第一批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104亿元,预计完成年度投资约33亿元,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教育、市政工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明区2020年92个重大项目中,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范围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9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6.6亿元,占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29.5%。光明区正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抢回因疫情失去的时间。
随之,《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和《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两份市级文件相继发布,确定了光明科学城发展路线图和空间规划。
顶层规划带动下,光明区亦迎来大科学装置和研究机构的重大进展。如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规划选址研究正式对外公示,计划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永久场地选定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专业化园区卫光生命科学园启动,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名片……光明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正在逐步增强。
可以看到,光明区正以光明科学城建设为核心牵引,为光明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光明脊梁更加有力
光明科学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随着大开发、大建设的推进,如何迎接社会治理新挑战?基层工作非常关键。
据悉,光明全区下辖6个街道31个社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79万,实际管理人口138万。要将任务层层落实,必须打破领域、行业、部门的藩篱。党建是光明区打出的第一张王牌,出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把更多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全覆盖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党委“有人干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有阵地做事”。
其次,大开发大建设亦要照顾基层诉求,以此保障科学城建设顺利推进。光明区打出另外三张王牌:“1+6+31+N”四级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群众诉求智慧管理系统以及“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让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
基于这四张王牌,光明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十分明显:通过这下沉的1600余名部门和街道业务骨干,光明区今年已落实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107项;已通过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受理矛盾纠纷6014宗,就地化解5933宗,化解率99%,彻底扭转过去信访工作的被动局面。今年以来,光明区到市里集体上访的批次同比下74%、人次同比下降77%,赴省进京集体访双双为零。日前,深圳市光明区因化解重大矛盾工作突出获国家信访局通报表彰,“将问题矛盾化解在早、在小、在基层”的独特社会治理模式,也被称作枫桥经验的“深圳光明模式”。
事实上,这四张王牌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它们是凝聚人心、组织动员、统筹攻坚的战斗堡垒。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光明区重点工作推进更加顺利,仅用36天完成红坳村整村搬迁土地整备签约、22天完成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计划签约工作,创造大项目土地整备的新速度。
光明家园更加宜居
过去提起光明,“偏远”“交通不便”是第一印象,更别提到光明工作。而今,光明科学城重大战略对光明家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未来光明科学城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打造“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归根结底而言,光明区要为科学家们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园。现在“科学家的家园建设进展如何?
教育和住房是科学家关注的头等大事。今年4月光明区召开的教育专场发布会透露,未来五年新改扩建32所中小学,新增学位近6万个;2020年底,建成公办幼儿园49所,提供公办幼儿园学位近1.9万个;面向国内外引进知名国际学校,建设1所高端国际(化)学校……重磅教育”礼包“陆续来袭。
住房方面,去年一年,光明区出让保障房用地13公顷,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0247套。今年,光明区将有序推进2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新开工薯田埔11个住房项目,新增供应各类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不少于4500套,进一步提高科学城高端人才、新市民群体住房保障水平。
同时,地铁6号线不日将开通,届时光明将结束无地铁时代,实现与中心城区同频生活。深圳科学技术馆(新馆)已于去年开始主体施工,到2023年底竣工验收,光明将增添一座新时代文化设施,光明乃至深圳市民有了更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
“最近,我的同事不少在光明买房了,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光明区一上市公司高管说,以前,招聘的高端人才一听说要来光明工作,都纷纷心生退意,现在他们不仅来光明工作,还用真金白银为光明投票,招聘工作更好开展了。
光明城区更加靓丽
穿过牛山路,来到新城公园脚下,就到了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曾经,这一带逢雨必涝,雨水夹带山上的黄泥倾泻而下,迅速漫过马路,一度导致人、车“难过”。如今的这里不再担忧内涝,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还构成了别致的风景线。
这归功于海绵城市建设。据悉,深圳市以光明区凤凰城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于2016年4月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不仅是简单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放、利用水资源,而是一种发展理念,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着手,来解决快速城镇化过程带来的城市水体黑臭、城市内涝、生态受损等问题。
公园建设亦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一环。截至去年年底,光明区实现累计建成254个公园目标,基本建成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的“公园之区”。打造光明小镇运动森林公园、百草园、百花园等一批精品特色公园,建成一批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绿荫相随的滨水湿地公园。今年,光明区计划新建续建公园41个,年底公园总数将达到295个。
事实上,海绵城市作为光明的绿色发展基因,已融入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早在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之初,就在全国率先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海绵城市前身),开展海绵城市研究及探索。2010年,在住建部支持下,光明新区成功申报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进一步探索城市规划建设模式。2016年4月,光明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时间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将打造“绿色智慧之城”明确为建设目标之一,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强智慧城市体系建设。
如果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从深层次来改善环境,城中村综合治理和”全域景“提升工程的作用则更加直接。截至去年年底,光明已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大美特色村落”试点建设,今年以圳美社区大美城中村为代表的城中村整治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全域景”项目则投入约14.2亿元,全面提升光明科学城周边面貌,为高科技人才提供高品质环境。
鹅颈水畔流水潺潺、鱼跃蛙鸣;新陂头河水清岸绿、风景如画;茅洲河碧道水质清澈见底,九品香莲映日绽放;圳美大美城中村新增一批公共活动场所……一幅美丽的夏日风景图正在光明展开。
统筹:陈蓉 文/图:陈蓉 管强
制版:陈欣 邓诗君 李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