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学高为先 初心不忘 教育扶贫传递温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29日        版次:FT10    作者:朱倩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中心校区校园。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与毕节市民族中学举行对口支援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蒋平主任为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学生举行心理调适暨高考激励大会。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胡漫雪老师指导少数民族童声合唱团成员。

房景楠、董君老师支教启航欢送会。

龚卫东在汕尾林伟华中学支教期间授课。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作为深圳市属学校的代表,深圳市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深高”)始终热心公益,关心偏远地区教育扶贫,形成常态化、系统性、多元化的助学助教活动。2015年,深高与毕节市民族中学达成“结对帮扶”协议;2017年12月12日,与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深高通过名师送教、学校结对、跟岗培训、资源共享等一项项贴心政策和扎实行动,传递着深圳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除结对帮扶偏远地区学校以外,学校每年还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支教活动。深圳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龚卫东赴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担任挂职校长,两年时间内破除设施、人事、校风等方面的重重积弊,令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深汕教育交流做出突出贡献,被汕尾市人民政府记功;房景楠和董君夫妇作为深高优秀老师,今年5月初一同前往广西河池东兰县支教;音乐老师胡漫雪连续五年,每年去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培训师资力量并辅导民族童声合唱团,同时学习吸收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将其中精髓融入深高百合合唱团的作品,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近年来,深圳市高级中学对口帮扶支教成绩喜人,源源不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资源,让更多边贫地区的孩子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真正让教育成为了阻断代际贫困的“千金方”;深高的优秀教师们,同样在边远地区教育系统燃起星星之火,开启燎原之势,用改革开放的教育成果,和不断探索创新的“深教经验”,倾情倾力帮扶当地学校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系贵州山区学生 山海之间结对牵手

6月17日,深高迎来了远方的客人,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校长孙华带队来到学校,与深高方面共同完善了2020-2023年对口支援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深圳市高级中学将发挥人才、管理、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深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帮助毕节市民族中学,更间接带动毕节市民族中学所帮扶的纳雍五中、赫章县河镇初级中学、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初级中学、威宁县石门民族中学等七所学校发展。同时,深高还帮助毕节市开展多层次教育合作,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毕节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实力提升。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如今全国上下打响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而深高与毕节市民族中学的深情厚谊则早有渊源。贵州省毕节市地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深高和毕节市民族中学正式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深高多次派出包括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大型团队,到毕节市民族中学开展校际教研、专题讲座、高考备考经验交流等活动,并对学校教学管理和课堂问题进行现场“问诊”,提出许多切中肯綮的优秀意见和建议,做到“真帮实扶”。

同时,在深高的支持下,毕节市民族中学也积极派出人员,前往深高访问学习。截至目前,毕节市民族中学共派出24批次共93人,其中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18人,专职教师71人。在深圳市高级中学帮扶指导下,毕节市民族中学近年高考一二本上线率稳定提升,2019年高考二本综合上线率更位居毕节市第一名,实现重大突破。

“深圳的教育资源开放与精细化管理,让老师们的眼界变得开阔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毕节市民族中学金莉副校长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从深高回来后,对教学更有热情了。他们在深高跟班学习,了解深高教师的教学方法、高考经验,并带回学校,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学科组分享交流,助力学校在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2年建校的毕节市民族中学,从最初的百余人,发展到如今的3400多人。孩子们大多来自“7县1区”等边远地区,学校创办之初,兼具“民族性”、“农村性”和“扶贫性”,学生入口成绩差。近年来,在深高的帮扶之下,毕节市民族中学高考生从一开始的“低进中出”变成“中进高出”,2019年毕业生二本上线率97.09%,位居全市第一;一本上线率也达到63.02%。不久前,毕节市民族中学创校老领导回到学校,看到如今的办学成果,非常感叹,“没想到能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在与深高管理团队和教师的交流过程中,金莉对深高务实团结的风气印象深刻,“深高校领导团队特别务实,他们都是搞教育的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经验深厚,尤其是在教育课题科研的研究方面,达到了我们无法触及的高度,特别厉害。”深高送教到毕节,毫无保留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深圳市教研课堂,对课程改革进行指导,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帮扶工作,都让金莉十分感动。

今年暑假,部分有创新竞赛潜质的毕节学生将赴深高参加辅导学习,参与“强基计划”培训。同时,深高还将帮助毕节市民族中学培养竞赛教练员,让来自各民族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学高为先初心不忘,远携甘霖扶教助学

创办于1997年的深圳市高级中学,正以其深具原创性和革新性的GLOBE教育体系,回应“教育世纪之问”。其深具原创性和革新性的GLOBE教育体系课堂,实现了德育与智育、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一直以来,深高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尤其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操作性与实效性。正是其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支教地区教育系统燃起星星之火,开启燎原之势。

2017年12月12日,深圳市高级中学与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学校,两任校长黄显甫、邵爱国先后带队到百色民族高级中学考察交流,与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方面共同制定帮扶方案。根据协议,深圳高级中学将在人才、科研、资源共享、校际交流等方面对百色民族高级中学进行支持,进一步提升百色民族高级中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截至目前,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已先后选派六批共35名骨干教师和中层领导,到深圳高级中学(集团)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

2019年11月9日,深高选派心理学特级教师、教授(正高级教师)、高级心理咨询师蒋平老师远赴百色民族高级中学,为高三毕业班学生开展《以最佳的心态迎接高考》心理调适及激励讲座。讲座帮助百色的同学们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情绪调节和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让同学们更加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以积极心态迎接新高考。

帮扶期间,深圳高级中学接受百色民族高级中学6批次共35位中层领导和教师到校跟岗学习,帮助解决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2019年12月13日,深圳高级中学(集团)邵爱国校长、李爱生副校长又带领一批优秀的学科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到百色民族高级中学进行教育教学帮扶交流活动。

经过帮扶,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得到高速发展。截至目前,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已成功培养出28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学子,占百色市上北大、清华、港大总人数的60%;培养13名百色市高考状元;600分以上人数600多人;五千多名学子考入“985”、“211”重点大学。一本上线率突破56%,实现每两名学生就有一名考上名牌重点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培养质量进入广西前16名;二本以上上线率保持高位,每年基本保持在97%左右;考生100%考上大学。百色民族高级中学的毕业生们得到了众多名牌大学的垂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大学每年都到学校举办专场高校招生咨询会,学校先后被多所名牌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师生积极参与支教 团结协作深汕连心

除结对帮扶广西百色、贵州毕节等地学校,深高每年还支持师生积极参与支教活动。2017年,深高副校长龚卫东前往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支教,担任挂职校长,两年时间内破除设施、人事、校风等方面的重重积弊,令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深汕教育交流做出突出贡献,被汕尾市人民政府记功。

汕尾地处粤东潮汕地区,经济多年来一直处于广东省靠后位置。汕尾林伟华中学简称“华中”,1997年建校,原本名为汕尾市第一中学,后来因企业家林伟华捐资而改名。然而,这样一所本应还不错的学校,汕尾市政府2015年面向全国高薪招聘校长,却近两年无人应聘。

2017年6月,深汕合作帮扶进一步深化,龚卫东响应号召,到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挂职。“这所学校的问题比我想象的要更多,更严重。”他拿出二十年前深高初创之时的热血,带领华中回到原点,从零开始。

只谈理念不实践,没办法得到华中老师们的认同。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始,龚卫东就以身作则,亲自带一个班的数学。他还面向全市开展网络直播示范课,引起轰动——全汕尾几乎没有校领导还亲自带班上课。他告诉华中老师们:“我推门听你们的课,你们不要在意;我的课,你们也随便听。”到校第一个学期,龚卫东就听课53节。

在学校管理方面,龚卫东将深高善为拓新的校风带到了华中,敢于制定新规、任用新人。他与学校领导班子一起,制定行政干部值班、上下班考勤等相关新制度,加强早读晚修及课堂检查,推行执行力文化;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调研小组,将办学行为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名教师经考察后,被提拔为中层干部;龚卫东还向政府申请,一次性增加了30个教师编制,并引进13位研究生青年教师。

“我看了华中老师花名册,按照学历年龄等等条件,筛选出一批人来开会。我没对外说,大家都不知道这是选拔干部。我设计了三个题让他们答,包括学校存在问题,分析,未来发展等等,看他们态度是否积极,对学校状况有没有思考,思考得到不到位,这样初步选出来一些人。然后我又去多方听取意见,最后报教育局启动推荐程序。”

龚卫东在深高工作二十二年,“团结协作”的深高精神已深入灵魂。他积极推动深高与华中结为姊妹校,组织深高教师来汕交流,华中教师赴深取经。来自深高的经验如同源头活水,令老师们受益匪浅,深高老师也鼓舞、鞭策着他们拿出干劲来,团结的华中教师队伍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同时,龚卫东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大型活动的时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汕尾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契机,大力推行志愿者活动;举行艺术节、运动会、成人礼、毕业典礼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将团结协作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中在2019届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600分以上5人,高分优先投档线108人,本科上线人数633人,总上线率高达96.6%,创历史新高。该校在2019高一新生录取中,录取分数线较前一年提高近100分,较2016年提高143分。

在深高,还有许许多多带着满腔热血和深沉的爱意、带着“团结协作,敢于成功”的深高精神、带着宝贵的知识与教学经验,踊跃投身支教工作的一线老师们。

2019年11月9日,一群来自大山和草原的孩子,登上了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他们与深高百合合唱团一道,全新演绎华夏大地上流传千载的悠远歌谣。这是深高通过“飞越彩虹”公益项目,保护民族音乐的缩影。深高音乐老师胡漫雪在学校的支持下,每年去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为当地进行师资培训和民族童声合唱团的辅导。

她学习吸收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将其中精髓融入深高百合合唱团的作品,走出国门,唱响世界。深高百合合唱团的孩子们能够用数月时间学习4种少数民族语言,参与《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演出。深高还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合唱团提供排练场地,并组织深高学生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进行学习交流,参观校园,共同组织合唱快闪表演。

深高信息技术教师丁辉,于一年前前往河源市连平县陂头中学支教。那里条件艰苦,每个教室里只有2台风扇与4根日光灯管,而他要负责两个年级13个班的信息技术课,以及全部学校电脑及电教设备的维护。在各方支持下,丁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同时成为连平县和深圳教研、援助的桥梁,在繁忙工作之外,他拉来爱心企业及个人助学物资及捐款共计45万余元。

丁辉感慨,他个人所做的不算什么,这一年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艰苦条件下仍然辛勤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教室逢雨天进水,办公室没有空调,老师们依然兢兢业业,为当地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奉献力量。

  结缘深高支教伉俪 攻坚克难深入送教

今年5月初,深圳中小学生返校复课,开始了特殊时期的新学期。而深圳市高级中学的房景楠和董君两位老师,也在广西河池东兰县东兰高中,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支教生活。在深圳市教育局号召之下,来自深圳各区及直属学校的30位优秀教师报名赶赴广西河池下属的7个县,开展支教工作,房景楠与董君夫妇名列其中。

出发前,深高为两位老师举行了一个简短热烈的送行仪式。校长邵爱国勉励这一对结缘深高的支教伉俪:支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是不同的人生体验。希望两位老师代表深高,充分调动教育教学经验,深入了解帮扶地区的教育状况,并高屋建瓴、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提出建议。同时作为使者,密切联系两校和支教团队老师,建立长期交流机制,为更多学校、更多的教育者带去巨大影响力。

东兰县地处山区,全县只有东兰高级中学一所高中,可以说是全县的希望。房景楠作为深高艺术中心副主任、美术学科组长,有丰富的高中教学经验。除了这些年来积累的教学资料外,他还主要准备了两样资料:一是刚刚印刷出来的深高自编《艺术通识读本》,二是深高网课期间的部分艺术课程资源。

“《艺术通识读本》由艺术中心全体教师花了两年时间编写完成,我想通过这本书,让深高的艺术普及教育也惠及这边的孩子。艺术网课资源方面主要是微课视频,希望将这些精品视频课程赠送给当地学校,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出发前,房景楠已经确认了此行的目标:针对东兰高级中学的教师群体,在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教育技术的应用、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特长生培养及管理等方面产生一些影响。

5月11日,房景楠与董君抵达东兰高中,次日正式开始上课。由于学生多,老师少,这里的老师工作强度之大,让房景楠与董君非常意外。“在深圳四五十个学生一个班,(在这里)第一次上课时,却发现教室里坐了七十多个学生,从讲台到后墙全部坐满,老师想下去走走都十分困难。”

房景楠与董君决定,在这有限的两个月内,尽自己所能,帮助东兰高中的师生们。支教时间虽然短暂,依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树立目标,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房景楠和董君按照深高的教学要求,尽量保障课堂效率与反馈效果。令他们欣慰的是,自己的到来为集体注入了更多的团结协作精神与凝聚力。

两位老师在东兰支教至今,上课和推门听课效果明显,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评价,一些好的变化正在东兰悄然发生。学生从第一节课的新奇、兴奋,变得逐渐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也在逐步养成,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以及学习自主性明显提升。房景楠还尽量找机会与老师们多交流,逐步增进教研氛围。“从这两周来看,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他们也第一次这样上美术课;年轻的那个美术老师开始按照教材备课了,并且准备认真打磨一节课参加比赛。”

身在东兰,两位老师最为挂念的,是四岁的小女儿。房景楠说,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离开过父母这么长时间,这点上他们确实有过顾虑。既担心又十分挂念。但是,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做父母的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分别,他们将更加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两位老师认为,这次支教,不仅仅是前去教育山里的孩子,更是教育留守家中的自己的孩子,让她学会坚强,懂得责任,在她幼小的心底埋下爱与奉献的火种,将来更多地温暖这个社会。

统筹:朱倩 文图:朱倩

制版:柯晓明 邓诗君 黄永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