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奖励抗疫科研攻关,已推动17个项目

深圳市科技抗疫专场发布会昨日举行,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0日        版次:NA02    作者:傅静怡

←昨天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科技抗疫专场发布会。

防疫战也是科技战。作为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深圳的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深企也在全球科技抗疫中脱颖而出。昨天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科技抗疫专场发布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深圳在科技抗疫中的重要做法及成果。同时,华大集团、迈瑞医疗、比亚迪这三家深企,也分别介绍了企业的相关情况。

投入:

悬赏2亿元奖励科研攻关

“疫情发生后,深圳迅速调配2亿元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发布悬赏工作方案。”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梁永生介绍,为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圳分别采取了“悬赏制”攻关、“赛马式”竞争、“揭榜制”奖励以及“里程碑式”资助。

所谓“悬赏式”攻关,是集聚全社会科研力量共克难题,面向海内外发布快速简易检测设备及试剂研发;“赛马式”竞争则是聚焦药品、疫苗研发,推进多个牵头单位多条路线同时攻关,以竞争机制加速攻关进度;“揭榜制”奖励在于只要符合“悬赏”要求,无需事前立项,即可备案揭榜参与项目攻关;最后“里程碑式”资助,在项目初期给予部分资助,考核阶段性科研成效相应追加资助,确保科研攻关顺利进行。

目前,深圳已经面向国内外发布第一批悬赏指南,分5批次推动17个科研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治技术专项立项,立项资助金额2640万元。打破资质、限项的约束,完成565个技术攻关项目的两轮专家论证工作,将择优资助约20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资助上限可达800万元。推动深圳湾实验室发布新冠病毒应急防治专项,面向全球征集23个重点科研项目。

成果:

病原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除了资金悬赏,还有人才激励措施。梁永生介绍,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一是明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参评 2020 年度市科学技术奖;二是最大力度鼓励攻关和宽容失败,疫情防控科研项目取消申请人年龄限制,只要有情怀、有基础、有优势就可以来申报;不纳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限项范围,项目中止或验收不通过,不列入科研诚信异常名录。因在政策上,还对租用深圳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持有的政府物业的各类创新主体,一律免除2个月租金,总计减免租金金额3443.8万元。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深圳也在发挥科技支撑对抗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方面是病原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率先在病患粪便中检测出病毒阳性,提示粪口传播可能性。南方科技大学牵头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经灭活后的新冠病毒真实形貌,为识别新冠病毒的感染过程及临床治疗研究奠定超微生物学结构基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首次描述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大体肺脏病理变化,为深入了解发病机制和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检测诊疗水平持续提升。华大智造两款高通量样本制备系统获药监局批准上市,已为全球临床核酸检测实验室提供761台套系统,其中国内138台套。较早成功分离出新冠肺炎病毒毒株,启动康复者血清抗体研究,率先推出“深圳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苗研发方面,同步开展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的研发,部分疫苗项目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未来:

“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

4月28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这是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唯一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深圳,背后也说明深圳的科技抗疫实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表示,作为目前工信部在医疗器械领域唯一布局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将持续围绕与医疗健康密切相关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需求,着力提升我国高性能医疗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为生物医疗战略新兴产业和万亿医疗市场提供创新的技术和设备,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各环节活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完成为我国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打造医疗器械国之重器的历史使命。

同时,作为深圳首个科研“国家队”,深圳先进院还在病毒高灵敏度的快速监测、计算机药物筛选、大数据防疫、纳米防雾涂层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以及充分发挥了工研院优势,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协同医院、防疫部门、相关企业联合攻关,产学研各方面紧密配合。

  企业助力战疫

迈瑞医疗:

提供二十多万台抗疫设备

其中超十万台发往海外

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吴昊介绍,国际疫情自三月初开始集中暴发,迈瑞收到了超过100个国家的抗疫设备需求。三月初,意大利政府紧急采购近万台监护仪和呼吸机,迈瑞通过全球协作,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设备在意大利的安装调试工作。“从一月底到现在,迈瑞已经给全球提供了二十多万台抗疫设备,其中发往海外的就有超过十万台。”

不光是意大利,吴昊说上周刚用飞机把迈瑞一队用户服务工程师送往俄罗斯,工程师要和当地的团队用两个月时间,对俄罗斯50家医院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作。在俄罗斯,迈瑞是俄版火神山医院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为其提供3000多台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超声等产品。

吴昊表示,在抗疫期间,他们发现海外国家不光是需要中国的抗疫设备,也需要中国抗疫方面的经验,因此迈瑞举行了几十场线上交流研讨会,请中国医护专家分享实际的中国抗疫经验。在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每天请武汉一线医院医生、北京协和、上海中山医院的行业内顶尖重症专家为当地的医生分享经验。通过线上的交流给全球超过140个国家与地区的数万海外医生分享我们中国的经验,实现了“中国方案 全球共享”的目的。

南都记者了解到,迈瑞在疫情发生之前,已经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全球。2019年海关数据显示,迈瑞呼吸机、血球出口占整个中国出口比例都超过60%,监护仪、输注泵、超声出口占比约40%。

华大集团:

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提高多国检测能力

在疫情期间,华大集团凭借20年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在核酸检测需求激增的时候,集成创新,打造了一套高通量核酸检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据统计,目前“火眼”实验室已于武汉、深圳等国内12个城市迅速建成启用,全国完成超过8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日检测通量最高达7万人份。

不光是在国内,华大还向全球提供实验室解决方案、技术转移和培训,“火眼”已成功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落地,使得这些国家的核酸检测能力得以迅速提升。举例来说,塞尔维亚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倍,澳大利亚提升至3倍,文莱提升至4倍。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猛犸基金会秘书长朱岩梅介绍,目前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70多座“火眼”实验室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总日检测通量超过30万例。与此同时,华大的试剂盒已驰援至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订货量已超过两千万人份。

此外,由华大、万科、松禾资本联合发起的公益组织——猛犸基金会,已向20余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试剂盒等“火眼”核心设备,还有一整套的火眼实验室检测方案,为全球疫情防控持续提供了科技援助。

比亚迪:

仅用24天“变身”

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

在疫情发生之初,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一贯生产汽车的比亚迪站了出来,动用一切力量援产口罩、消毒凝胶等防疫物资。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24天后单日产量达500万片,我们仅仅用了24天的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比亚迪总裁办公室主任李巍介绍,比亚迪最初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是因为他们发现企业复工急需大量口罩,至少50万只的量让他们决定“自己做做看”。

在制作之初,比亚迪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品质管理等多方面狠下功夫,使得相关型号的口罩能够快速地通过中国、欧洲、日本和美国、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认证和测试。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复工问题。

在口罩供应方面,在2月至4月期间,主要是面向国内供应。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累计捐赠口罩超过1000万只,捐赠对象除了国内部分地区,也包括联合国环境署、WHO等等各个组织和机构。

4月下旬,又针对国外口罩需求,新增口罩专门生产专线,供往意大利、日本、塞尔维亚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比亚迪口罩日产量达五千万只,而且还在以每天100万到300万只的速度扩产。预计5月份,比亚迪将出口口罩超过10亿只。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