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规定,严禁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
因电子产品声音外放或大声喧哗等行为,在地铁里引发纠纷的情况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乘客都是选择沉默忍耐。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上了“黑名单”。消息一出,关于地铁内使用电子产品不允许外放的问题,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有罗湖居民就告诉记者,自己乘坐地铁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但通常只能无奈沉默或自己走开。有市民提出,想使新规执行到位,还需要配套处罚细则,才能确保政策的威慑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新规明确,严禁地铁乞讨卖艺等行为
记者注意到,根据最新地铁新规,明确了7类约束性行为。包括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涂写、刻画,或者私自张贴、悬挂物品;携带动物(导盲犬、军警犬除外)进站乘车,携带有严重异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进站乘车;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骑行平衡车、电动车(不包括残疾人助力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在列车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躺卧或踩踏座席;在车站和列车内滋扰乘客的其他行为。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其特殊环境决定了乘坐地铁一定会比乘坐地面公交车等,该有更严格的限制措施。方便快速的轨道交通,现已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窗口。近日,记者询问了深圳地铁工作人员,对方称在4月1日当天,深圳地铁官方微信公众号便转发了相关地铁新规的内容。
地铁播报提醒,乘客勿外放电子产品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中明确表示了乘客不得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为了使没戴耳机的乘客,在车厢中也能注意到,深圳地铁更新了车内语音播报,以便随时提醒乘客,“各位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请勿外放声音,多谢合作。”
与此同时,除了明确了7类约束性行为外,还有10类行为明确禁止。比如拦截列车,在列车车门或站台门提示警铃鸣响时强行上下列车,车门或站台门关闭后扒门;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和开关装置,在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攀爬或者跨越围栏、护栏、护网、站台门等,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等。
有网友们认为,少数乘客在密封的车厢内,使用手机外放功能听音乐、看电影等,打扰和影响了其他乘客乘车体验,饱受诟病。当有人在地铁里旁若无人地打电话、播放音乐、看视频时,大多数乘客也都是沉默忍耐或者换到不受干扰的车厢,也有人上去阻止,但因此引发纠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禁止在地铁内大声外放声音已经成为大多乘客共同的愿望。
记者走访
遇手机外放市民称“很头疼”
公共交通上的文明礼仪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近日,记者在罗湖区的地铁线进行随机采访,对于遇到车内吃东西、外放音乐等行为,不少市民选择忍到自己下车,其中大部分市民表示该禁令早该发布了,但如何落实禁令、违反了有何惩罚仍待完善。
4月15日17时,记者来到5号线黄贝岭站,已经进入了晚高峰时段,但与疫情前相比,客流量显然少了许多,进站列车上相比往常还有很多空隙。随着客流量的减少,市民步行的速度也减慢了不少,疫情前常有市民赶最后一刻冲上车,甚至有扒车门的行为,但记者走访期间无发现这样的行为。
列车上的市民全部都遵守佩戴口罩的规定,尽管有部分市民携带了食物进站,也无人在地铁内公然进食。记者采访了提着食物进站的周女士,其表示自己常在公司楼下购买面包带回家,但从来不会在地铁上进食,“大家都知道地铁是禁止饮食的嘛,加上前段时间政府也发布了规定强调地铁公交内不能进食”。
关于手机开外放的情况,记者在列车上从头走到尾,只发现一名中年男子通电话时声音较大,其他市民使用手机时均不开外放,或戴着耳机看手机。对此,家住罗湖的小陈表示:“最近没有特别留意开外放的人多不多,但昨天我坐地铁的时候刚好碰到有人开外放了。”小陈告诉记者,他每天坐地铁通勤路途近一小时,经常能碰到这样令人头疼的“外放族”,有的人边看边大笑,“确实觉得很头疼,偶尔会给几个白眼或走远点,但通常都是忍忍就算了”。“手机外放真的很讨人厌的,上下班通勤已经够累够烦了,还得被噪音持续干扰。”宁女士在采访过程中,表示十分赞成新规将“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列入约束性行为。
声音
执行新规也要完善处罚细则
不过,虽然新规列出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但并没有惩罚措施的条款。《办法》中提到,“拒不遵守乘车规范的,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对此,宁女士表示,如果没有完善处罚细则那么新规也形同虚设。“但我们深圳的地铁做得蛮好的,列车员看到会提醒一下,虽然很少看到有列车员刚好碰到恶劣行为。”宁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她乘搭地铁遇到有一女生在车厢进食,列车员看到了立刻上前提醒。她认为,列车员不应该只在列车来回巡查,更应作出实际的行动。
“大声通话算不算违规?”“如果身体不适需要进食补充能量也要禁止吗?”“违规了怎么处罚?”市民臧先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他与宁小姐观点一致,认为若想使新规执行到位,还需要配套处罚细则,明确告诉运营单位及乘客,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该怎么办、如何罚。只有让规范落之于细、落之于实,才能确保政策的威慑力、约束力和执行力。
此外,更有市民提出除了《办法》中列举的行为,如利用皮包书包等物品占据多个座位、坐在地上等行为也需要进行规定或约束。臧先生表示,有一些市民或因太累了,走进车厢看到没有座位就在门边坐在地上了,这样不雅观也不安全,“对于一些穿裙子的女士可能缺乏安全感,地铁急刹车时也会重心不稳而被绊倒”。
统筹:家园报记者 曾海城 蔡宇晴
采写:家园报记者 蔡宇晴 谢粤蕾 摄影:家园报记者 谢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