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中医院ICU主管护师,罗湖区首位驰援湖北的医护)
彭绵 (罗湖区人民医院ICU负责人,此次支援市三院)
李卫青 (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此次支援市三院)
张馨尹(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此次支援市三院)
魏东 (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此次支援市三院)
3月31日,是英雄回家的日子。
2月17日下午,深圳派出首支中医医疗队出征湖北前往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罗湖医院集团罗湖中医院ICU主管护师杨艳,成为罗湖区首位驰援湖北的医护。3月31日下午,深圳最后一批支援湖北的25名医务工作者完成使命回到深圳,杨艳回到了阔别50天的故土。
也就在同一天,在大红色的“向深圳抗疫最前线的勇士致敬”的展板前,支援市三医院医护人员欢送仪式举办,2月中旬便一直在市三院支援的罗湖医院集团的医生彭绵、李卫青、张馨尹、魏东圆满完成任务,手持鲜花,回归岗位。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们奋战在与病毒距离最近的地方。与他们一样,罗湖共计千余名白衣天使在发热门诊、医学观察点、社区三人小组等岗位奔波忙碌。他们以专业和敬业,点燃生命的希望;以责任和大爱,守护健康平安,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最美逆行者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区委书记打来电话问候 最想念妈妈做的川菜
“对一个医护人员来说,有机会可以参与到全国性的重大事件中,是很难忘很宝贵的经历。”谈到支援湖北的经历,回来的那天,杨艳表示既难得又宝贵。过去的几天里,杨艳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那通意想不到的电话、一名87岁的病人顺利出院、她所在的雷神山医感染三科六病区贴上封条……如今说起,杨艳仍感觉历历在目。
2月28日10时许,抵达武汉的第二个周六,刚上完10个小时夜班的杨艳站在雷神山医院门外,正准备与同事一起坐车返回酒店休息。这时,她意外接到一个来自深圳的电话。“接到电话的时候,我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原来电话那头是我们的区委书记。他让我做好保护措施,好好工作,不要有后顾之忧,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他提。”杨艳回忆说。
3月28日,对杨艳来说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因为她们接管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实现病人清零,零死亡病例,没有一例轻症向重症转化病例。清零当日,16位出院患者将前往医学观察点。跟医护人员告别时,大家都十分不舍。其中有一位87岁的老人,原本上午就有车来接走。但他又像入院初期一样一直摇头、摆手。这次,他是不愿意离开。直到下午3点,多位医护人员劝导,跟他告别,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说起这位阿公,他曾经中风偏瘫、失语,包括杨艳在内的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曾经给他喂饭、擦身。他是个倔脾气老头,刚进来病区的时候,拒绝吃饭,总是摇头摆手、推开医护人员。后来,医护人员的温柔和耐心慢慢打动了他,加上中药的对症治疗,他的病情逐步好转,心情也好了。
“阿公心情好了,大口大口吃肉,大口吃饭,我们都特别开心。劝病人吃饭就是我们一个大工作,很多病人早期都没什么胃口,只有多吃饭恢复得才快,所以我们都想尽办法劝他们吃东西。”杨艳说。
3月29日下午,雷神山医院举办了一场简单的送别仪式,给来自广东的医务人员颁发了《抗疫工作证明》和纪念品。晚上8点20分,杨艳和同事们将95份病例归档完毕,整理完病房,打扫完卫生,做完消杀工作,正式告别这相处了42天的病区。病区的墙上,还留着省中医、市中医的多位“灵魂画手”绘制的八段锦等漫画。随后,病区的大门被贴上白色封条。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大家纷纷摆出各类pose来合影留念。临走,杨艳也特意拍了一张跟病区挥手拜拜的照片,配文“再也不见”发到朋友圈。
3月31日,杨艳回到深圳,看着熟悉的街景,参加完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杨艳既激动又开心。“很想念妈妈做的菜,尤其是四川特色菜——红烧鲫鱼、凉拌折耳根、凉拌鸡。”
在火线救治生命 用行动传递经验
年过不惑之年的彭绵,是罗湖区人民医院ICU的负责人。大年初二,在接到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支援诊疗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通知后,彭绵成为第一批支援市三院的15名重症医疗专家组团队的一员。“这是个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在彭绵看来,面对疫情,她义无反顾。
挽救危重、重症病人的生命是战“疫”中的硬骨头。在ICU内,几乎每天都有新收进来的危重症患者,都有患者需要插管上呼吸机。医生们每天似打仗一般,大会诊、大讨论没停过,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更没有休息日。
基于此,专家组分成若干治疗小组,通过“一人一组一策”全力救治,即一个危重患者,会有一个治疗小组对接。作为专家组的医院,彭绵从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到2月25日整整一个月,坚守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诊疗一线,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争分夺秒地抢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在患者最多、压力最大的时期,她和团队一起,成功把艰巨的任务顶下来了。最紧张时段,每一个危重患者身边,都有一个重症科专家24小时值守。“各个医院的骨干齐聚在一起工作,大家朝夕相处,共同探讨,这样的经历是特别珍贵的。”她说。
在坚守阵地、最近距离迎战病毒的同时,她还跟深圳的医疗同仁们一起总结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经验,共同编写《深圳市重症(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引(共识版)》。同时,她也积极撰写英文版救治经验,希望将宝贵的诊疗经验传递出去。
然而,熟悉她的人才知道,她是一个医者,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且大儿子仅10岁,小儿子刚满1岁。但忙于医治病人的她,鲜少有时间陪孩子。因此,她对孩子们感觉十分愧疚,也常常对孩子们说:“妈妈在医治病人,这是我的使命。”耳濡目染之下,已经懂事的大儿子愈发理解妈妈的工作常态,并在作文中称赞:“我为妈妈是名医务人员而感到自豪,因为她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白衣天使”。
“最初收到支援市三院通知的时候,家人也很担心,毕竟病毒传染性很强。但是我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家人虽然担心、不舍,也全力支持我的决定。非常感谢他们,尤其是儿子的作文,给了我很大的能量。”她说。
以温情化解苦痛 与病患建立友谊
“在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时候,感觉到中医药能舒缓患者情绪,有许多的优势,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一生。”今年57岁的李卫青,是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谈及此次支援市三院的感受,她如是说。
作为深圳市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成员、罗湖区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副组长的李卫青,得知深圳卫健委要抽调中医专家支援三院时,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曾参加过抗击SARS疫情,有丰富的肺病诊治临床经验,投身抗疫前线更是义不容辞。”
2月14日,李卫青作为第二批专家正式驻点、进入市三院隔离病房,开始诊治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工作。在市三院,李卫青负责4个病区100多个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更加忙碌的生活成为常态。
每天,她用4~5小时深入病区采集“四诊”资料,以便对症下药。一天查一个病区,三十多号病患,李卫青仔细记录每一位病患的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病区和走廊的玻璃窗展示给同事存档。在隔离病房查完房后,她再将病区拍的舌苔、采集的病史等重新整理,写会诊单,结合防疫香囊、五子热奄包等特色治疗手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这一做法很好地改善了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了使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后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得到了患者的赞扬和肯定。
长时间的相处,使得医患之间建立深深的战友情,李卫青与所跟进的患者加了微信,并通过线上随时随地看诊。“医生,我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了”“我的症状好多了……”每每听到患者传递的好消息,李卫青总对“累并快乐着”产生更深切的感受。
而每一例痊愈的背后,凝结着的,除了专业医治,还有医者仁心。李卫青分享战“疫”经历时回忆道,在市三院期间,她所负责的病区有一个病人的核酸检测一直没转阴,有一天情绪突然很激动,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于是,她再度进入病区了解情况。原来,该病患得知家里两岁小孩的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后,一时接受不了。经过李卫青不懈的沟通开导、线上鼓励,并配以舒肝解郁等治疗手段,病患在治疗第二次用药时,其核酸检测结果即转阴。
你守护病患,我守护你
都说医院感染管理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从消毒液的准确配制,到环境物品表面的擦拭消毒,再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默默保护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不受感染,这都是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张馨尹的日常工作。
2月12日起,张馨尹作为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代表,加入到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行列中,也开启了她一天最高工作时长达17小时的战“疫”生活。她说:“3月6日交班后,我们整个院感团队成员突然觉得乏力,大概身体长时间高度运转之后突然松一口气的反应吧,过后一两天就好了。”
张馨尹加入市三院院感团队初期,正值院内危重病人最多的时候。驻点第一天,她就参与了两项紧急的任务,为赶赴湖北荆州的17名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与考核,为新冠患者手术的开展制定感染防控指引。
“一切跟感染有关的因素,我们都要关注。”张馨尹表示,从早上8点上班,在病区等区域观察,找漏洞、风险,等晚上其他医护人员下了班,院感团队将白天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商量改进防控方案并给出建议,工作到九十点是常态,在病患比较多的时候,也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来市三院25天里,从施工现场、危重病房、发热门诊到检验、放射,甚至清洁工具间,张馨尹和所在院感团队深入一线逐一排查,发现问题、给出建议、追踪整改,为抗疫工作的胜利而努力。通过院感团队深入隔离病房,从人员管理、物品清洁、环境维护到各种设备设施、布局、流程与操作等进行感染风险排查、指导和帮助,通过不断的现场督导与采样,用微生物数据精准指导临床实践,有效地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护“白衣战士”,院感团队从岗前培训开始,到进入、离开隔离病区后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教严管,步步监控,为守护医护人员的安全“绞尽脑汁”。张馨尹在支援市三院前,已在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妇幼保健院对医护人员开展多场培训,声音也因此变得沙哑,到市三院后,为了保证院感工作顺利进行,她顶着身体的不适,手把手教医护人员做好防护。
谈及从市三院撤退之后最想做的事,张馨尹表示,继续做好医院防控工作,再多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洞。“回来之后,这两天,我逐个科室进行观察、排查。”在张馨尹看来,院感防控工作的意义在于能给医患带来安心,尤其是医护人员在进入隔离病区前,院感人员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与叮嘱,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回来后,最希望把病人的病看好
“整个人感觉比较累,但能帮到病人,感觉也很值得。在医学隔离观察期间很多病人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回归岗位了,还是想抓紧时间,把病人的病看好。”刚刚下火线的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魏东,想的不是简单休整,而是再上前线。
具有多年中医治疗经验的他,曾四次请缨前往武汉支援。在收到深圳市卫健委的指派后,作为罗湖医院集团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第四批代表,投入到最前线的疫情抗击工作。他联合中山七院的主任秦鉴共同接管感染二科、感染四科的患者救治工作。在两周的时间内,魏东以扎实的中医治疗功底、过硬的针灸手法,有力地推动了“新冠”患者的救治进程,受到病人的热情赞扬。
吴阿姨(化名)节前在武汉帮女儿照顾小孩,春节期间返深之后她和家人都患上了“新冠肺炎”,而她本人也是家中病情最为严重的,一度被架上呼吸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面介入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吴阿姨顺利康复。吴阿姨不但患有“新冠肺炎”,还同时被腰椎增生的痛苦折磨。作为吴阿姨的主诊医生,魏东不但参与了新冠肺炎治好,还以针灸疗法基本解除了吴阿姨腰疼之苦。
“从火线撤下后,还是感觉挺累的。”魏东表示,在隔离病区查房时,出于防疫需要,病房没有空调,这对于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来说,相当于蒸桑拿,脱下防护服后,整个人基本湿透。另外,防护服让平常简单的针灸操作变得不容易,耗费的时间也比平时要长得多,在闷热的环境下集中注意力,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注意力。
在从市三院撤退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期间,魏东收到不少病人的咨询,问什么时候回来,等着找他看诊。“想抓紧时间,把病人的病看好”,这是魏东回归原岗位后的最大心愿。
本版采写:
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陈杏花 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