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需要怎样的自然博物馆?这些人的建议被写进任务书

深圳自然博物馆选址燕子岭片区,初步核定用地4.2万平方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27日        版次:PT06    作者:颜鹏

2019年,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馆落户坪山。“自然”,成为坪山未来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深圳自然博物馆选址坪山区燕子岭片区,初步核定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它以“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为建设目标,服务辐射范围达珠三角地区乃至华南地区。

线上征集公众意见

收回问卷1512份

集自然历史遗物收藏中心、自然标本陈列展览中心、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为一体,深圳自然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座创新型自然博物馆,以及深圳公共文化、文明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目前,深圳自然博物馆处于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启动阶段。为更好地服务于此次项目建设,今年2月18日,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深圳博物馆主办,有方空间协助发起线上公众咨询,广泛征集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期待和意见。

坪山通记者3月26日从有方空间了解到,2月18日至25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512份,其中有效问卷1511份,1043人填写了开放题,对深圳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多建议和期待。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公众咨询,有相当多的受访者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许多意见未来将被写进建筑设计及展陈设计任务书中,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问卷提交者中,有1006位来自深圳本地,占全部提交者的66.6%,81.4%提交者年龄区间在18—40岁之间。

受访者期待了解“城市里的自然”

喜欢故事性探索性

经过数据分析,“生命进化”“宇宙万象”“植物王国”是受访者最期待的常设主题内容。总体调查显示,人们对常设展览主题的期待分布相对平均。在留言中,许多人都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关注,如全球变暖、物种灭绝,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等。同时,区别于往常仅关注展览内容,许多受访者开始关注展览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启发性、故事性、探索性的内容越来越吸引参观者。

深圳乃至大湾区本土自然资源引起普遍兴趣,“城市里的自然”主题受到格外欢迎(61.8%),深圳所处地域相关的地质地貌、亚热带生物群落,以及海洋生物资源也都受到关注。人们不仅关心自然,也希望了解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些受访者留言,建议可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城市发展与自然变化之间的联系。“希望布展方面加入更多深圳特色,即中国南方都市自然的生态美学——作为一座新兴快速发展的都市所拥有和保留的奇迹般的自然资源,如深圳的山林、海岸、湿地、候鸟、昆虫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是深圳在自然方面有别于其他三座一线城市的地方,希望布展能体现这些资源与这座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以及背后诉说的深圳自然故事。”有受访者这样说道。

坪山通记者注意到,此次公众咨询的时间为2月18日至25日,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角色。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分子学视角下的病毒是什么模样?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向人类?这场世界范围的病毒流行是不是对人类傲慢的惩罚?……在留言中,许多人希望自然博物馆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除了常设主题、地区特色,关注当下,博物馆在主题展陈空间外,特意预留了临时展厅,作为丰富展览内容的重要功能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参观者的喜好。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

愿意花费半天以上参观

区别于传统博物馆,人们参观自然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单纯为获得知识信息(78.1%受访者以丰富知识为主要参观目的),还包含了许多复合目的,如休闲娱乐(29.1%)和观光旅行(16.3%);另外,由于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关注,超过半数(54.3%)的受访者表示参观博物馆也是为了带孩子了解自然知识。

参观时长方面,81.8%的受访者愿意花半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参观。长时间的参观,对休息空间的设置提出了要求。另外,问卷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区间的受访者,在参观时长的倾向上各不相同:18岁以下参观者更多选择参观1-3小时;18-40岁参观者愿意花3-4小时;40-65岁参观者则更愿意花一整天。年龄越大,似乎越喜欢泡博物馆,而不同的参观时长和计划,也需要有不同的参观流线组织。

由于参观目的多样,人们对自然博物的功能设置需求也更加丰富。在“丰富知识”的方式上,许多人希望博物馆可以举办讲座/沙龙,展示科研实验;想带孩子参观的家长们希望博物馆能关注儿童/青少年教育;想来博物馆休闲娱乐的参观者,则对户外拓展抱有兴趣……

显然,不同群体对博物馆的期待诉求各有不同,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下受访者更容易被户外拓展(17.4%)和实验展示(21.5%)吸引;18-40岁和41-65岁受访者则对讲座/沙龙、实验展示更感兴趣。

加之不同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时长,不仅需要博物馆在展览组织的动线设计上更加多元化,而且在与观众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及展示所涉及的科技含量上,都要比其他类型博物馆更高。

超八成受访者选择假期前往

希望提供周到的公共服务

数据显示,82.3%的受访者会选择双休日等日常假期前往博物馆参观,尽管大部分人(72.9%)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博物馆,但仍有超过半数(51.2%)受访者可能会选择自驾。面对节假日的集中访问,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妥善解决公共交通接驳、停车等问题。

除交通、停车等问题外,在受访者留言中,许多人也希望博物馆能够提供周到的公共服务,如亲子服务设施、餐饮服务、休息区域等。

“城市客厅”是许多受访者都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公众普遍对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很高期望。许多职业建筑师也提出了专业建议,希望自然博物馆能够贴合自然的主题,期待博物馆能够带动城市片区的发展。深圳作为一个创新城市,许多受访者也希望博物馆是一座创新的建筑,从建筑空间的组织到建筑形象的呈现都能给深圳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希望深圳自然博物馆不再像那些千篇一律的感觉,而是真正有自己特色,竭力去塑造自然,让场馆跟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而非独立的,它应该亲近自然,并且能与人产生互动,这样才能体现‘自然’二字。在可持续方面,我觉得一定要让它注重文化上的可持续,着重展现中国人的自然山水观。”有建筑设计师这样说。

图源:深圳市有方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版采写:坪山通记者 颜鹏 通讯员 胡康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