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温天,广州心梗病人开始增多,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

牙、腹痛或是心梗 发病牢记“两个1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2月03日        版次:EA06    作者:李文 伍月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普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与知识。通讯员供图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中山三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医院举办了心梗救治日义诊活动,为患者解疑答惑。

  据介绍,随着广州近日气温下降,该院接诊的心梗患者已开始增加。“平日里一个月接诊20至30例急性心梗,但11月17日,我们就做了5台急性心梗手术。”中山三院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教授表示。

  冬季是急性心梗高发季节,市民对于突然出现的胸痛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便是短暂发作的患者,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区文超提醒。

  心梗年轻化是不容忽视的趋势。钱孝贤介绍,他接诊过的最年轻的心梗病人只有二十一二岁,在晚上加班时突然发生胸痛。

  近段时间,科室还成功抢救过一名30多岁的心梗患者,这名患者在救护车上发生了心跳骤停,医生保持心外按压的状态把他送到导管室,在闭塞的血管中放入支架、开通血管后,病人完全康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区文超表示,心梗年轻化,与我国中青年吸烟、酗酒、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缺乏运动、长期熬夜加班、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大起大落等,都可能增加心梗发生。

  心血管、脑血管发病会受天气变化影响,每年秋冬季都是发病的高峰期。

  近期,广州开始明显降温,钱孝贤介绍,11月17日,他和同事做了5台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平时我们一个月的急性心梗救治量大概在20至30例,这几天天气变化,一个周末就做了5例”。

  钱孝贤提醒,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抽烟者等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天气转冷时要注意保暖、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同时要坚持日常吃药、维持好基础病,如果发生胸闷、头晕等不适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知多D

  “两个120”

  胸痛患者主动拨打120、实现120分钟内的救治处理,提高心梗抢救的成功率。

  提醒

  怀疑心梗别自行入院 拨打120实现及时救治

  我国现有心梗患者约250万例,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60万例,而急性心梗如未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死亡率在30%以上。

  当怀疑发生急性心梗时请务必牢记:

  第一,立刻拨打120求救。

  第二,立即停止活动,建议立即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

  第三,主动控制紧张情绪。

  第四,如条件允许,可以吸氧。

  第五,不要乱服药:自我感觉头晕、大汗淋漓等,一定不要盲目服药,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如果有条件需测量血压。

  “现在很多胸痛患者自行来医院,没有主动打120”,钱孝贤强调,胸痛患者要尽可能地由专业人士护送来院,实现120分钟内及时救治,否则,来院路上可能发生意外,比如发生心跳骤停、倒在路边,或者私人车辆遇到塞车,“这些情况都发生过”。

  据介绍,胸痛患者主动拨打120、实现120分钟内的救治处理,提高心梗抢救的成功率,正是11月20日心梗救治日的两个重要主题。

  心梗有“不典型”症状 还可能引发牙痛肩痛等

  胸痛是较为典型的心梗症状,钱孝贤提醒,很多时候心梗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征兆,比如,活动耐力下降,原来一口气可以爬三四层楼,最近爬一两层就气喘;快速走路时喉咙发紧、透不过气;腹痛;牙痛等。

  “只要是眉弓以下、肚脐以上的疼痛,都有心梗的高危因素,就要重视起来、及时就诊”。钱孝贤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钟赟指出,心梗除了胸痛,还可能引发手臂痛、腹痛、牙痛、背痛、肩痛、恶心呕吐等,腰部以上的疼痛,都需要高度重视。

  尽早健康生活 预防血管“早衰”

  虽然遗传、年龄等危险因素不可改变,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50%以上。

  钟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要从饮食习惯、日常作息、运动等方面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饮食习惯上,尽量做到低脂低胆固醇少油,每日烹调油≤25克,避免油炸、油煎等烹饪方式;每日食盐摄入≤5克,少吃酱油、鸡精、甜食等。

  另外,要尽早降压降脂,减少血管损伤。钟赟提醒,公众需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以及血管。例如将评估血脂是否异常纳入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体检的常规项目,小于40岁成人每2-5年检查一次,大于等于40岁成人每1年至少检查一次。对于血压是否异常的评估,成人每1年至少测量1次。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遵医嘱保持规律检查,评估血管是否受损、有无斑块。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伍月明 通讯员 甄晓洲 许咏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