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江东小学民乐团在“千年海门 探本寻源”珠江口文化溯源传播工程系列活动中演奏《春郊试马》。
蔡昶文
张雯闻
11月27日,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并举”深调研第六站走进番禺区,调研团在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进行参观考察,随后与番禺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广东仲元中学、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市桥中心小学、北城幼儿园和区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开展了深入的座谈。
广东仲元中学:
汲取文化养分,做好以史育人文章
广东仲元中学有着90年的历史。副校长林少媚介绍了该校利用校史资源并发挥其特色育人功能,把学校红色基因融进学生血脉,培养时代君子的做法。
我国“最美奋斗者”彭加木是仲元校友,学校特别设立校友广场,彰显校史导向,校史馆则按照培养学生守至中至正之道、养至大至刚之气的原则收集文物和布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学校师生共同创作了《那年那月的仲元人》《仲元·永不褪色的红》两部大型校史音乐剧,唱响红色旋律,为育人开辟了新的渠道和方式。除校史课程外,学校还创设书记思政第一课、特色国防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生涯课程等课程,以业余党校、青年团校、青马工程、仲元学刊、仲元大讲堂、未来领袖培训班等为青年思想教育阵地;以成人礼、毕业礼、社团活动、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发展自由个性,涵养崇高志趣,发展“君子”之美;以学农、志愿服务、研学等活动培养胸怀天下、刚强弘毅的“君子”品性。
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亮闪人生
番禺职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斌认为,读中职不再是升学的“断头路”,而是升学的新起点。番禺职校提出“亮闪教育”理念,旨在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在亮闪教育理念指引下,学校从“亮闪自己”“亮闪他人”“亮闪社会”三个维度构建起育人子目标,设计了“亮闪品质”“亮闪体质”“亮闪技能”“亮闪家庭”“亮闪班级”“亮闪学校”“亮闪企业”“亮闪社区”等核心教育内容,建立了亮闪素质课程、社团实践、两节一礼、协同育人、班级评比、校际交流、校企合作、志愿服务、互助计划等方法途径,以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面融合、全过程监测实现“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番禺职校有23名同学考上本科,他们当中未达普通高中录取线的有13人。正是职业教育的赛道让这些同学实现了弯道超车,帮助他们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打造亮闪闪的人生。
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全课程育人,让衔接变得柔软温暖
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小蚂蚁班、小百合班、小云朵班、小种子班……课桌是无尖角的六边形的;教室墙壁贴满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包班制让老师给予了学生陪伴式的关爱。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以下简称“番附”)校长钱学吉介绍了该校的特色,在小学部实行“全课程”教育改革: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以国家课程为引领,以体验式、项目式学习方式实行跨学科整合,力争给学生一个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学校秉承“番附九年,奠基一生”理念,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和优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初高中衔接,积极开发育人特色课程,如“四季课程”“劳动课程”“感恩课程”“传统节日课程”“STEM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和育人因素,形成校本育人课程。
市桥中心小学:
构建“社会化大学校” 拓展五育融合育人圈
“社会化大学校”是一种育人格局,体现了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无限追求。市桥中心小学校长吴少玲介绍了该校围绕“全人教育”的育人核心点,在建好校内五育根基环形圈之外,再以“1+N”模式广泛接引校外资源,让五育环形圈如涟漪般绽放。
包括“校企共育”中,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与该校共建科技人才培育基地;“校馆共长”则是学校与番禺图书馆紧密合作,打造“最美馆校”强化学生阅读素养;与番禺区气象局共同孕育“小小气象家”,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热情;与广州市林业局共建“校园生态微景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而“校校共生”的代表则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党支部与市桥中心小学党支部,共建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通过党建引领、课程入校等方式,全方位拓宽学校师生视野,拓展五育融合的育人圈。
北城幼儿园:
深植“八乡资源”,岭南文化润童心
番禺区通过实践调研,凝练了“乡貌、乡音、乡味、乡趣、乡美、乡情、乡贤、乡源”八乡资源,让岭南文化种子种进幼儿童年。北城幼儿园负责人吴嘉颖介绍了该园“岭南文化育人”举措,构建了“文润教育”课程理念,形成节庆活动课程、场景主题课程和领域游戏课程三大课程模块。
节庆活动课程为该园特色课程,以时间和时令为主线,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岭南文化艺术节、民间运动会、粤趣日、说说唱唱广州话等;场景主题课程是该园依托番禺本土社区资源开展的主题探究式课程,目前探索了余荫山房、宝墨园、沙湾古镇、华三书院等文化场景,对幼儿生活和学习提供了真实的互动资源,是幼儿的“活教材”;领域游戏课程以民间游戏、粤语童谣、民间工艺、粤曲粤韵、传统美食为切入点,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出发,将岭南文化落实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专家点评
彰显番禺区以思政塑造人、以文化培育人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处处长蔡昶文表示,番禺教育有两大特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番禺教育以系统的思维,构建高质量的“大教育”体系。比如在学前教育方面,全区实现了户籍适龄幼儿与流动人口幼儿入园100%全覆盖;在学位供给方面,番禺区全力破解“公办学位供给不均衡”难题,积极增加高中学位,普高学位数率先在全市过万。同时,番禺区在中职教育上积极推动产教研融合,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在特殊教育上推行融合教育、在社区教育上促进基层治理等。第二,番禺教育勇于探索,推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所谓的“高质量”,一定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核心展开。仲元中学的以史育人、番禺职校的亮闪教育育人、番附的全课程育人、市桥中心小学的社会化育人以及北城幼儿园的文化育人,这些都彰显了番禺区以思政来塑造人、以文化来培育人的育人理念,也是番禺区高质量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
未来,番禺教育仍然还有很多潜力可抓,在用高质量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有非常大的前景。
番禺教育“四个直面”
重点突出、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广东省民建文教宣委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表示,本次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深调研活动,让高校学者能走出门来看教育,机会难得、受益匪浅。若要总结番禺教育的经验,可以说是重点突出、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其中,有四个方面给其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直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需求,系统谋划和一体化推进;直面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直面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底层密码,用好用活本土资源;直面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要求,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比如,番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和强调与本地经济的结合,比如番禺职校积极推动产教研融合,实现专业设置与番禺产业发展同向同行,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与市场竞争力;同时,番禺教育立足本土岭南文化,大力弘扬广东音乐、粤剧、扎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我看来,番禺教育已然形成了高位优质均衡、内部包容有活力、成果特别突出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