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派药企稳健 北派“群强环伺”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石家庄可能是广州强有力的对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24日        版次:JT01    作者:黄海珊 王道斌

  说起生物医药这个新兴产业,或许在粤港澳大湾区不少人的固有观念中,会觉得石家庄在中国版图中没有多大的存在感,有此刻板印象并不奇怪。

  6月底,已进入暑天的石家庄,没有广州黏腻的湿气,一天下来不仅不曾“湿身”,甚至还觉得干爽宜人。可让人意外的是,当天石家庄的温度,其实远高于广州。

  不仅仅是气候!在素有“华北药都”之称的石家庄进行走访调研的时间里,无论是在石家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走马观花式的转圈圈,还是与多家上市公司座谈式的访问;无论是参观智能制药车间,还是翻阅相关财报数据,都让南都健闻调研团收获了不少“意外”。

  南来北往,互为长短,相融相交。在两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当下,彼此间的药企或多或少都有“交集”甚至“过招”。

  为此,南都健闻调研团以三期系列报道的形式,重点介绍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以石药集团、以岭药业为代表的华北药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原“北派制药”的看家本领,以启广州步伐相对稳健的南派药企。

  01

  转型

  “华北药都”制药底蕴深厚 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千亿元

  石家庄和广州一样,皆为省会城市。但身处内地且经济不算发达的石家庄,2023年全社会经济总量不到8000亿元,远不如GDP早已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大湾区第二梯队的佛山、东莞,和广州GDP逾3万亿元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石家庄素有“华北药都”之称,至今拥有70多年的制药历史。被誉为“共和国医药长子”、“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的华北制药,当时之所以能落子在建城历史最短、最不起眼的石家庄,皆因:“石家庄地处华北粮仓,地下水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为关键的是,它在候选城市中距首都最近,科技交流和咨询都很方便。”

  调研团走访的第一站,是位于和平东路的老牌制药企业华北制药的旧厂区。石家庄在中国制药史上谱写的华彩篇章,就是在此“起笔”。这个厂区,距离河北省政府所在地仅几分钟车程。由和平鸽、时钟等元素组成寓意“旭日东升”的门楼装饰,很具年代感,据说是在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下设计而成。

  作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华北制药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后,一举结束了中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曾经售价数倍于黄金的青霉素速降为六毛钱一支,开创了中国工业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先河,也奠定了石家庄全国制药工业基地的雄厚基础。华北制药厂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亚洲最大制药厂,石家庄也就是自那时起被誉为“药都”。

  进入现今的老厂区,犹如进入工业遗址博物馆。身姿依然雄伟的曾经地标性建筑——72层高的储粮塔,整齐有序的巨形管道,漂亮气派的苏式办公楼……一一唤起了大家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无限想象。

  在这里,调研团采访了华北制药集团大健康事业部,并体验了一把5G云上亚健康智能筛查机器人做的专属亚健康体检报告。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这个机器人就借助生物电检测技术、脉搏波技术、光谱扫描技术和中医数字化技术等,给体检者检查出身体10大系统70多项指标的健康状况并给予调理建议方案。

  华北制药大健康板块目前发展规模不算大,管中窥豹还是可看到老牌药企积极转型和努力求变的决心。据该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华北制药加快推进在研生物制品、化学药新产品研发进度,全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1.73亿元,同比增长92.51%;全年新立项仿制药50个,创新药2个,合成生物学产品10个,产品管线大幅增加。

  华北制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过是石家庄制药企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首批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之一,“药都”石家庄于2019年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更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不亚于广州的好成绩。

  像2023年,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产业总产值达1178亿元,而石家庄仅生物医药产业全年的总营收就突破千亿元(1078.6亿元),增速高达10.6%,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

  截至2023年底,石家庄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299家(规上企业206家),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化学药为主体、现代中药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体系。

  02

  突破

  “恒指医药第一股”出自石家庄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当属石药集团。

  和华北制药一样,石药集团同样以化学原料药起家——其旗下的另一家上市企业新诺威就是主打功能性原料维生素C和咖啡因——尔后才向高端创新药挺进。因2018年被选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恒指编制近50年来首只医药股,故石药集团有“恒指医药第一股”之称。

  目前该集团最大的利润来源,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创新药——脑卒中治疗领域里全球领先药物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南都健闻调研团第二站,就是走进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的恩必普生产车间。

  恩必普是石药集团从普药向创新药挺进的标志性产品。作为我国第三个国家一类新药,多年来持续放量并于2022年突破70亿元的销售额。目前,它和玄宁(高血压独家专利药)、津优力(中国首个自研长效升白抗癌药)等多款创新药一样,均为石药集团10亿级以上的重磅产品,亦为石药集团的二次腾飞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从恩必普胶囊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到,石药集团工业制药环节已基本实现智能化:从配料、制丸、灌装、封盖到贴签、检验、包装、运送等一系列环节,都在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全流程出现的一些做辅助性工作的工人,加起来还不到10人。

  恩必普车间所在的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总投资约150亿元,定位为高端制剂产品生产基地,完全按照“智能制造”和“国际化”两个标准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了3个标准的生产车间,恩必普生产车间就是其中的一个。所有车间均通过新版GMP认证,部分生产线通过哥伦比亚、秘鲁等欧盟国家认证、“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认证。

  投资近7亿元的第一制造中心新口服固体制剂车间项目,是石药集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代表,目前已经通过GMP认证现场检查并投产,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数字化口服固体制剂车间。此外,智能制造灯塔项目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据了解,除石药集团大手笔投入外,石家庄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也正在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技术升级进步、产品生产效率提升和安全生产、绿色生产。过去一年来,石家庄滚动实施了146个生物医药技改项目,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水平实现了提档升级。

  当建立起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生产物流系统后,制药企业的重心会更多地前置于研发领域,公开数据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据悉,石药集团研发费用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2022年投入逾45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6%以上;2023年,该费用继续狂飙至48.3亿元,同比增加21.2%,占成药业务收入18.8%。通过强化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石药集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是该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据相关调研报告披露,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不是石药集团一家的“独角戏”,而是相关企业的“大合唱”。依托科技创新,石家庄生物医药企业近年“大展拳脚”,培育出I类新药8个,仅2023年就获批3个,在研I类新药74个,聚集了CpG疫苗佐剂、纳米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一批全球领先、全国首创技术成果。

  03

  升级

  石家庄高新区堪比两个广州开发区 药企“群强环伺”敢闯敢拼

  当调研团驱车向东前往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时,以岭药业和输液龙头石药四厂的大招牌先后从眼前掠过。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群强环伺”,又恰似开出“五朵金花”,包括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等;石药集团、以岭药业、华北制药这三家药企,全年营收均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排名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石家庄还冲出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新诺威等八家明星上市企业。作为独立的创新主体,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管线布局上,也呈现出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

  因车程相距不远,初始以为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和以岭药业、石药四厂均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采访后获悉,原来石家庄东部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是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另一个是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两个开发区挨着连成一片,城市界面极为开阔,好似一座现代新城拔地而起。目前石家庄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主战场,就设在这两个开发区内。

  不同的是,高新区的定位是研发孵化高端生物医药核心区;而经开区则以生物医药生产加工集聚区为重点。早在2017年,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就超过40%,占全市医药行业总产值的70%,占河北省50%以上,目前区内拥有石药、华药、以岭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143家。

  当调研团来到高新区内以连花清瘟闻名全国的以岭药业,看到亭台楼阁点缀、小桥流水倒映,满池荷花盛开的公园般的以岭医药产业园,不禁发声提问。偌大的园区,占地面积同样以亩计算。830亩的园区其中绿化面积就近16万平方米。其实,在参观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时,令调研团印象最深的数据就是“占地2300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像主打生物医药产业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占地面积约2343亩。也就是说,石药集团的第一制造中心与广州国际生物岛面积相当,而以岭医药产业园,则相当广州国际生物岛的1/3大小。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所需要的土地供应,石家庄比起广州极占优势。近乎两个广州那么大的石家庄,仅高新区实际管辖面积就有85.38平方公里。同样是国家高新区,同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广州开发区所辖面积只有37.34平方公里。

  2021年8月,石家庄高新区抓住河北省支持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又打造了2.8万亩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成为全国同级别专业园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作为“一座火车上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凭借便利的交通和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优越地理位置,获得了不少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作为石家庄支柱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更是受到不少宠爱。

  如去年7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特别提到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支持,支持石家庄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去年11月,石家庄出台“15条人才新政”,面向全球广揽英才。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的京津冀,成为石家庄合作引才的重要区域。

  乘政策之东风,2023年石家庄签约生物医药产业亿元以上项目106个,总投资570.6亿元;安排生物医药产业省市重点项目47项,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超10亿元。

  产业聚人才,人才聚产业。一座城市人口数据变化背后,是城市产业、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反映。目前获得市级人才绿卡的近2万人中,生物医药领域的就有1552人。

  自2021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石家庄人口继续增长。2023年其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0.13万人,达到811.92万人之多。按照我国对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如此看来,世人眼中存在感一直不强的石家庄,已悄然成长为“特大城市”。特别是去年其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和新一代信息产业一样,均在不知不觉中率先突破千亿元,石家庄也已成为城市相关产业竞争中值得重视的对手之一。

  B01-05、08版 策划:李阳

  采写/摄影:南都健闻调研团 黄海珊 王道斌 发自石家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企业年报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